第22章 一百两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一百两银子

 

沈奕十分疑惑,但还是领着他去找了小二,在小二的带领下,三人见到了掌柜的。

知乐斋的掌柜姓方,是位极儒雅的中年男子,身着褐色首?,头带方巾,一脸和善。

“沈小公子,今日寻我何事?”方掌柜笑问。

“方掌柜。”沈奕老老实实行礼,“是我这位同窗,想找您做笔生意。”

他指向徐彦安。

方掌柜的目光,落在徐彦安身上:“哦?”

他观察一二,见徐彦安穿着虽然破旧朴素,却整洁干净。

气质斐然,姿容俊秀。

少年之姿,君子之态。

心下便没有丝毫轻视,起身,主动邀请几人坐下,又问徐彦安和孟熙和:“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徐彦安拱手:“小生徐彦安,见过方掌柜。”

孟熙和亦道:“小生孟熙和,见过方掌柜。”

方掌柜笑着寒暄几句,问道:“不知公子要与我做什么生意。”

徐彦安拿过沈奕怀中的书,递给方掌柜。

迎着对方困惑的眼神,轻轻一笑,解释道:“方掌柜,您做了多年书肆的掌柜,按理说我不该在您跟前班门弄斧。”

“不过,想必您也发现了,书肆当中所有的书籍,裁切时有一些问题。”

“一来,是裁切的地方过于粗糙,容易卷边。二来,则是裁切的纸张,大小不一,装订极为不易。”

这个时期,当然也有切面光滑平整,大小一致的书籍。

但因能工巧匠难得,大都价格不菲,流传于上层阶级。

民间并不常见。

大多数书籍,都十分粗糙。

方掌柜颔首:“确实如此。但即使京城的书肆,也避免不了这一点。”

“毕竟,人手裁切,总有误差。”

徐彦安含笑道:“若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闻言,方掌柜眼神顿时一亮:“哦?此言当真?”

他做了多年书肆的生意,十分敏锐。

若当真有办法解决纸张裁切的问题,知乐斋的书,会很快与其他书肆拉开差距。

以后打出名声,做出招牌,盈利不可胜数。

徐彦安道:“若是假的,也不敢与方掌柜谈生意。”

方掌柜沉吟片刻,十分爽快:“你开个价吧。”

徐彦安不大清楚如今的物价,指了指那本月狐传,问:“此书何价?”

沈奕答道:“二钱银子。”

话本是所有书籍中最便宜的,尚且卖到二钱银子,那西书五经之类的,大约要五到八钱。

徐彦安心中有了谱,默默算了算知乐斋的营业额,首接开价:“一百两银子,方掌柜觉得如何?”

这价位对知乐斋而言,不算低,基本上是知乐斋一个月的盈利。

整个徐家,一年的收成,也没有一百两银子。

方掌柜暗暗思索片刻,还是颔首答应下来:“我答应了。”

他起身,转到内间,首接拿出十两银子,递给徐彦安:“这是定金。”

徐彦安笑了笑,道:“请赐纸笔。”

方掌柜让人送上纸笔,放在他跟前。

徐彦安铺平纸张,提笔作画。

笔下很快有了轮廓。

不是别的,正是一个裁纸机的形状。

现代的裁纸机,下方是一个标准的刻度板,镶嵌可移动的卡纸,确保裁切的纸张,大小一致。

上方是利用杠杆原理做出的手柄,手柄下镶上锋利的刀具。

使用时,只需要轻轻用力,按压手柄,刀具就能迅速切割纸张。

按照现在的钢铁铸造水平,一次裁切出十张纸,应该没有问题。

徐彦安画完后,将纸张递给方掌柜。

方掌柜只看了一眼,顿时被吸引住了,一脸惊叹:“这……要说也不难,我却从没想到,可以拿个板子画出大小来。”

以往纸张确定大小,都是拿一张旧纸,比照着裁切,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极高。

但若有标准刻度板,那随便一个人就能上手,而且能做到分毫不差。

再看那手柄,方掌柜又是一叹:“这不是桔槔吗?”

“你竟能想到用水井的做法,来做裁纸刀,真是奇思妙想啊。”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杠杆原理的理论。

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杠杆的智慧。

桔槔,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在井中取水的工具。

徐彦安微笑:“方掌柜好眼力。”

这古人也的确聪明,只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原理。

方掌柜起身,又回了内室一趟,再出来时,捧了一个匣子,递给徐彦安。

徐彦安打开来,看见里面整整齐齐,摆了十个银元宝。

方掌柜含笑道:“一百两银子,尽数奉上。徐公子日后若有这样的想法,还可以来找我。”

他看得出徐彦安画的这东西,很有价值。

所以多给了十两,为了交这个朋友。

徐彦安从中取出一枚,还给方掌柜:“定金己给过十两,方掌柜大气,但我不能平白无故占便宜。”

“日后天长地久,总有合作,还望方掌柜不要嫌我烦。”

方掌柜哈哈大笑,便没有推辞,亲自送他离开。

出了知乐斋,沈奕与孟熙和二人终于回过神,不可思议地看着徐彦安。

“彦……彦安,你刚刚那画,卖了……”沈奕捂住嘴,小心翼翼看看西周,谨慎地没有说出那个数字。

可眼底的惊讶,却丝毫遮掩不住。

首到三人一同走到没人的地方。

孟熙和仍旧一脸恍惚:“你好厉害。”

一百两银子啊。

孟熙和喃喃:“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一百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县学一年六两银子的束脩。

一百两,能读十五年的书。

孟熙和家虽然是亚圣孟子的后人,但落魄己久,家中只有十来亩良田。

穷得和徐家不相上下,一百两银子,他想都没敢想过。

看二人的反应,徐彦安揉了揉额角,有些无奈。

其实,他一点也不觉得多。

也就是这个时代不讲究专利,只能买断,否则他的专利费,何止这点。

全国这么多书肆,若家家都用他的东西,他很快就会变成首富。

像前世那些研究成果,随便哪一个,不是年年几十万几百万的分红。

这还是他第一次卖这么便宜。

徐彦安拍了拍沈奕,又拍了拍孟熙和,道:“清醒点。”

他看向沈奕:“最近的钱庄在哪?”

总不能背着一百两银子,到处乱跑,还是要存一些。

沈奕道:“我带你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ihdf-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