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府兵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3章 府兵制

 

高欢由于在潼关现了大眼,接下来很多事情他都不得不妥协。

比如,高琛将灵州的曹泥和凉州的刘丰都迁到邺城。

再比如,高琛以这次大战兵力损失过重为由,开始征召河北各地豪族的乡兵加入军队。

高欢以前的好弟弟要出手了!

高琛迁曹泥、刘丰到邺城也就算了,高欢无非是损失两个大将。

但高琛征召河北各地豪族的乡兵加入军队可就太釜底抽薪了,高琛给河北豪族下放军权,这首接打破了高欢之前搭建的权力构架。

常言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河北豪族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军事力量,他们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态位。

到时候胡汉矛盾激增,便宜了谁就不好说了。

所以,高欢非常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但他也没办法。

是河北豪族支持高琛拿下了夏州城,是渤海高氏的高敖曹从南面给关中造成压力。

如果不是他俩给高欢擦屁股,高欢在潼关损失的还要更多。

如今的局面是,高欢在潼关失去了窦泰军队,高敖曹占据了陕城这个粮仓,高欢派出去攻打荆州的侯景又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状态。

此消彼长下,高欢就是不同意,也无力阻止高琛。

其实高琛也不想这样,高琛吸纳河北豪族进入军队,就意味着他手中的权力将被稀释。

如果有时间的话,高琛更愿意去招募没有打过仗的平民。

但现在,高琛缺的就是时间。

高琛要开始提前抄宇文泰的作业了。

……

邺城,曹府。

“曹泥娘,这一路颠簸,您老受苦了。”高琛亲自上前,双手扶住老妇人的胳膊,姿态放得很低。

老妇人有些局促,连连摆手,“一路上将士们照顾的都很周到,老婆子我没受苦。”

高琛后知后觉,刚才那个称呼不好,有些歧义,他脸上堆起笑容,重新换了一种叫法:

“曹泥妈妈,邺城可比灵州那地方热闹多了,您住下后缺什么,短什么,只管让人来找我。”

老妇人笑呵呵的说道,“将军操劳军国大事,不必担心我这个老婆子。”

“来人,扶老夫人进去歇着。”高琛吩咐道。

仆人听闻后连忙将老妇人搀扶进后堂。

曹泥娘走后,大堂内只剩下高琛和曹泥二人。

高琛率先开口,语气平淡的说道:“我本来没想这么快让你们迁过来的。如果能将灵州、凉州、夏州连成一片,将来大有可为。

只是潼关那一仗……我大哥他,太大意了。”

“宇文泰那老小子被打残了,也学聪明了,他派人去勾结柔然,我们若还死守灵州,将腹背受敌,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将军深谋远虑,我等不如也!”曹泥适时说道。

高琛摆摆手,开始说正经事:“西北民众刚到河北,就赶上了朝廷推行新的军籍制度,民众对新的军籍制度可还满意,你在推行的时候可遇到什么阻力了吗?”

曹泥拱了拱手汇报道:“回禀将军,朝廷设计的军籍制度非常好。”

“每六家结成一个整体,这六家中,儿子最多的一户人家选出一个最棒的儿子来当兵。这个孩子是为了你们六家当兵的,这六家因为这个孩子享受到了远高于普通百姓的利益优待。

这孩子的所有兵器后勤也需要六家一起出,六家对这孩子也都当成自家孩子来对待。

从西北迁来的五千户,末将一共整编了八百人!这八百人无论是战斗素养还是战斗欲望,都是非常高的。”

高琛为了将地方豪族的乡兵改造成自己的中央军,高琛不光对地方豪族发了红利,他的军制改革从上到下做了很多工作。

高琛设立了军籍制度,实行兵民分离,让各地乡兵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家乡来到了邺城,也就是所谓的府兵。

高琛是从六镇出来的,他知道当年六镇的镇民是怎样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颠覆这个时代的,他也知道当职业兵最大的痛点在哪里。

一是要保证他们的利益,二是要保证他们的荣誉。

高琛听闻后满意的点了点头,“老百姓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和智商,很难一下彻底适应和配合朝廷的改革大计,这就需要咱们从中做工作了。”

“末将明白!”

像曹泥和刘丰这种东归者,他们是最容易被控制的。

在河北这片地方,他们没有根基,没有靠山,除了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别无选择。

掌握了曹泥这部分力量,高琛能制衡很多东西。

政治本来就是一种制衡的艺术。

这时,高隆之来报:“二哥,元修那小子挖地道挖到大门口了,被我们的人给逮到了。”

高琛听闻后哈哈一笑,“有趣,走,咱去会会他。”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igfd-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