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鹰岩初探与云端疑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鹰岩初探与云端疑云

 

繁星低垂的落雁坡之夜,陆辰和沈清歌的对话消散在山风里,留下的是燃烧得更旺的决心。短暂休整后,“星火计划”团队告别了己播下“数字种子”的落雁坡,在村民们感激和不舍的目光中,驱车驶向更深、更险峻的群山腹地——老鹰岩。

通往老鹰岩的路,印证了“路是人走出来的”这句话的原始含义。所谓的“路”,不过是山壁上凿出的狭窄石阶和雨季山洪冲刷出的沟壑。越野车在剧烈的颠簸中艰难爬行,窗外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和刀削斧劈般的峭壁。手机信号彻底消失,仿佛与世隔绝。

“这路……比当年去可可西里还刺激!”林峰紧握方向盘,额头冒汗,试图用玩笑缓解紧张气氛。小雅脸色发白,紧紧抓着扶手。

沈清歌则显得异常冷静,她摊开一张用防水布仔细包裹的、略显陈旧的地形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着等高线和可能的村落位置。“根据陈校长和王支书提供的信息,老鹰岩由三个自然寨组成:鹰嘴寨、鹰翅寨和鹰尾寨,散落在半山腰和山顶。人口更少,也更分散。鹰嘴寨是最大的,我们目标先去那里。”

陆辰看着窗外几乎垂首的山壁和稀疏得可怜的灯火,眉头微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资匮乏……这里村民面临的,恐怕不仅仅是诈骗风险。”他想起小武紧攥U盘的样子,“‘乡邻护盾’的离线功能在这里是刚需,但可能还不够。”

经过数小时的生死时速般的攀爬,车队终于在一个相对平缓的山坳停下。几间依山而建的木屋映入眼帘,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石板——鹰嘴寨到了。迎接他们的,是比清溪、落雁坡更深的沉寂和更多警惕、好奇的目光。寨子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少数带着幼儿的妇女。

寨子的负责人是一位年逾古稀、但眼神矍铄的杨老支书,他拄着拐杖,声音洪亮却带着浓重的口音:“城里来的老师?稀客!就是路太难走,委屈你们了!”他打量着沈清歌一行人,目光在那些平板电脑上停留片刻,没有清溪陈校长的热切,也没有落雁坡王支书的爽快,更多的是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星火计划”的流程己驾轻就熟。搭建临时教学点(这次是在杨老支书家的堂屋)、选拔“数字种子”(选出了两位相对年轻、读过初中的妇女和一位腿脚不便但头脑清晰的老木匠)、启动双轨课程。然而,气氛却有些凝滞。

老人们对于“诈骗”的概念似乎很模糊,当小雅播放假冒“扶贫干部”的视频案例时,一位阿公困惑地问:“干部?我们这里,干部一年也来不了一两回哩……” 孩子们对平板电脑的兴趣也远不如落雁坡的孩子那么高涨,更多的是怯生生的观望。一种无形的隔阂弥漫在空气中。

沈清歌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她私下询问杨老支书:“杨伯,寨子里……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事?感觉大家心事重重的?”

杨老支书叹了口气,布满皱纹的脸上沟壑更深了:“唉,沈老师眼尖。是有点闹心的事。前阵子,来了几个人,说是县里什么‘阳光新能源公司’的,要在我们寨子后山搞什么‘光伏发电’,说是国家扶贫项目,能给我们分红,还能解决用电难。”

“这是好事啊?”陆辰问道。

“好事?”杨老支书摇摇头,“他们拿了个红头文件晃了晃,就要大家按手印同意租地,一租就是三十年!租金说得低得很,还说要大家伙先凑一笔‘设备押金’和‘通路费’,每家每户都要出!说是以后从分红里扣。我们寨子穷,哪拿得出那么多钱?可他们说这是政策,不配合就是拖扶贫后腿!好些人……唉,被逼得没办法,东拼西凑,连给孩子攒的学费都……”

光伏扶贫?设备押金?通路费?沈清歌和陆辰对视一眼,立刻嗅到了熟悉的味道——这是披着政策外衣的新型诈骗!而且利用了山区信息闭塞和对“国家项目”的敬畏心理,比“金康养生堂”更隐蔽,危害更大!

“杨伯,那份文件您仔细看过吗?那些人有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收据呢?”沈清歌追问。

“文件?就晃了一下,没细看。联系方式?留了个手机号,打过去要么不通,要么说在忙。收据……倒是开了,就是一张白条子,盖了个看不清的章。”杨老支书一脸愁苦。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旧衬衫、戴着眼镜、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神色焦急:“杨支书!不好了!李婶家……李婶家吵起来了!她儿子打工刚寄回来的钱,被她拿去交那个‘押金’了!她儿子刚打电话回来,说那公司可能是骗子!李婶不信,急得要上吊了!”

年轻人叫徐立伟,是寨子里唯一的大学生,去年毕业因父亲重病不得不回乡照顾,平时在村小代课。他脸上带着书卷气,也带着被现实磨砺的无奈和愤懑。

“又是那帮混蛋!”杨老支书气得跺脚,赶紧招呼人过去。

沈清歌、陆辰和徐立伟立刻跟上。赶到李婶家时,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收据,旁边一个中年汉子(应该是她儿子,通过邻居手机免提通话)在电话里急得破口大骂。屋里一片狼藉。

“李婶,您别急!钱可能还没被骗走!”沈清歌蹲下身,声音沉稳有力。她接过那张所谓的“收据”——果然是一张极其简陋的白条,公司名称“阳光新能源”模糊不清,公章更是粗糙得离谱,只有一个固定电话和一个手机号,手机号正是杨老支书说的那个。

“立伟,你确定你查到的消息可靠?”陆辰问徐立伟。

“可靠!我在县城的同学帮忙打听的!”徐立伟语速飞快,“县里根本没有‘阳光新能源公司’注册!扶贫办也没有这个光伏项目!那几个人用的车也是套牌!我早就觉得不对劲,跟杨支书说过,可他们拿着那个假文件,又吓唬大家说是政策,我们……我们人微言轻……”他语气充满了无力感。

“设备押金和通路费,他们收了多少?现金还是转账?”沈清歌追问关键信息。

“都是现金!挨家挨户收的!加起来……怕是有好几万!”杨老支书痛心疾首,“鹰嘴寨就这么点家底啊!”

“必须立刻阻止!”沈清歌当机立断,“陆辰,联系林峰!让他尝试用卫星电话联系李队长,汇报情况,请求紧急协查这个‘阳光新能源公司’和那几个收款人!同时,让他把我们带的便携式卫星上网设备架起来,我需要联网查点东西!”

“杨伯,立伟,麻烦你们立刻通知所有交过钱的村民,保存好收据,暂时不要声张,等我们消息!另外,想办法描述一下那几个收款人的外貌特征!”

沈清歌的眼神锐利如鹰。这一次的对手,比金大富更狡猾,披着“政策”和“扶贫”的华丽外衣,利用的是山区最深切的渴望和最致命的弱点——信息差。而“星火”要做的,不仅要点亮,更要穿透这层精心编织的迷雾!

就在沈清歌利用刚刚架设的微弱卫星信号,艰难地搜索着关于光伏扶贫诈骗的最新案例和手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通讯请求接了进来——是县网安大队李队长,声音异常严肃,甚至带着一丝急切:

“沈组长!你们在老鹰岩?情况我大致知道了!林峰同志己经报告了!听着,这个‘阳光新能源’的水很深!我们这边刚收到匿名举报材料,指向县里某个实权人物可能牵涉其中!你们在那边务必小心!那些人很可能有眼线,甚至可能有武装!我这边己经向上级申请跨区行动,但需要时间!你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第一,保护村民安全,稳住局面,绝对避免正面冲突!第二,尽可能收集、固定证据!第三,保护好自己!等我的消息!记住,安全第一!”

卫星信号断断续续,李队长的话如同惊雷,在沈清歌耳边炸响。保护伞?武装?眼线?老鹰岩的平静表象下,竟是如此凶险的暗流!这己不是简单的诈骗,而可能是一场盘根错节的基层腐败与掠夺!

她抬起头,望向窗外。老鹰岩嶙峋的山峰在暮色中如同沉默的巨兽,投下巨大的阴影。山风呜咽,仿佛在传递着无声的警告。沈清歌握紧了拳头,指尖微微发白。这一次,“星火”面临的,不再是村口叫嚣的地痞,而是隐藏在体制阴影深处、盘踞在贫困山峦之上的,真正的恶鹰。

“陆辰,”她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通知所有人,启动最高级别的安全预案。鹰嘴寨的‘星火’,要准备在风暴中,护住这点微光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daeh-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