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东郡、济北郡和薛郡毗邻,若薛郡鲁县曲阜孔氏有所行动,最迟三天,祖龙便会知情。
当然。
此刻祖龙无暇顾及孔家人的动向,土地分配才是头等大事。
济北郡肥县留亭吴乡,许上与祖龙等人换上普通衣裳,找到几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
凭借许上的农家背景,他很快赢得了几位农夫的信任。
“秦廷即将推行以劳役换取私田的政策,你们都将有自己的土地,为何不感到喜悦?”许上问道。
农夫柳反问:“先生,这分来的土地究竟从哪里来?”
许上答得干脆:“当然是从那些中原诸侯士卿的土地中划分出来,分给你们为私田。”
柳农夫一听,连连摇头摆手,“万万不可!我等命薄,怎敢觊觎士卿们的土地?这会招来灾祸的!”
许上沉默。
祖龙也未作声。
旁边几位农夫也急忙附和:
“对啊!我们耕种士卿的土地,本就该养活他们,哪有资格分他们的地?”
“即便土地到了我们手中,秦廷远在天边,能了解这里的情况吗?”
“更何况,士卿只需带几个人,就能把刚分出去的土地重新收回,到时我们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
这些中原老农想法质朴,也被儒家宗法观念深深影响。
这结果早在许上预料之中,但听他们亲口承认自己命贱不该拥有土地,甚至害怕得罪士卿,还是让他怒火难抑。
据他所知,济北郡原属齐地,齐地盐碱地居多,即便有了廉价铁制农具,当地百姓也难以像楚、魏、赵等地那样开垦私田。
这使得齐地民众在土地分配上的观念尤为落后。
由此观之,中原两千万民众中,至少一半人可能存在“命贱不配拥有土地”的心态。
许上深深吸了一口气,语气沉重地说:“在我年少时,目睹过一位中原士卿,因属地遭遇蝗灾,竟将满腔怒火发泄在几位雇农身上。
他不分青红皂白,挥鞭便打,首打得他们遍体鳞伤、鲜血淋漓。”
“只因他认为,都是这些雇农命贱,才引来天灾。
而那些被打的人,非但没有半句怨言,反而自责内疚,觉得自己的确低贱,给贵人们带来了祸患。”
“这样的情景,似乎天经地义。
但今日,我必须告诉诸位,世间本就没有所谓的天经地义!天地冷漠无情,与你何干?更没有人天生命贱。
人殉和奴隶制早己被废除!至于供养士卿诸侯,今后除了侍奉君主,你们无需向任何人低头!”
“无须畏惧任何报复,我秦国一向执法严明,刑罚不仅及于大夫,更重责贵卿。
胆敢违法者,必将依法惩处。
而且,朝廷不久便会调遣士卿守陵,你们完全不用担心秋后算账的问题。”
……
许上此刻己有所悟:兴盛时,百姓受苦;衰败时,百姓依旧受苦。
只因世间妖魔横行,为人实属不易。
他的这番话振聋发聩,却徒劳无功。
对齐地的老农来说,这些不过是一场笑谈。
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和宗族观念,让他们难以轻易动摇信念。
然而,一旦有一天,他们看到邻里纷纷拥有私田,心中必然生出强烈的渴望。
人性的迟滞性,往往如此。
一旁,祖龙和李斯互相对视一眼。
祖龙随即开口:“先生,这些齐地的百姓真是奇怪,居然认为自己命贱,不配拥有土地。”
许上听罢叹息一声:“都说法家愚民,现在看来,儒家的愚民思想才更为顽固啊。”
祖龙微微颔首,未置可否:“确乎令人难以思议。”
扶苏默然。
在他心中,儒家素来以教化万民为己任,何来“愚民”之说?
然而眼前的事实却摆在眼前,这些平民百姓竟深信自身卑微如尘土,一切皆似天经地义!
纵有夫子高声劝解,亦无丝毫成效。
这岂非愚民?
还能是什么?
本章节尚未完结,欲知后文,请翻页继续阅读!
再看李斯……
我们的李大人此刻竟觉儒家似有其独特之处。
实乃法家所不及。
法家以军功为核心,民众只求趋利避害,却难心悦诚服地接受约束。
他先前竟未察觉儒家的这一层作用,实为疏漏。
此时,
许上眺望夕阳,缓缓道:“儒家的宗法制,融合礼法、祭祖、八字姓氏、命理生克、风水运势等。”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八字起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首至终老,无不深受儒家影响!”
“譬如你一生贫困潦倒,便可能认为是出生时辰不佳,冲犯了鬼神,需冲喜冲煞。”
“若无效,便是八字与名讳不符,要找老儒更改。”
“再无用,便涉及宅基地风水,门庭朝向,门槛高低,府邸布置方位等,均需调整。”
“最后连祖坟风水也要改,所有这些改动都要收费,且不可讲价,对方说多少就得给多少。”
“否则便是不诚、不敬、不灵!”
“即便将生辰八字、命理名讳、风水运势全都调理妥帖,依旧贫困,那也是祖辈积德不足,今生还债。”
“同样的道理,方才那几位农夫认定自身卑贱的原因也在于此。”
……
生辰八字的理念,自春秋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儒家宗法制度初现时,形态较为完善。
然而,当权力者面对战争需求时,不得不将此制度扭曲,默许其沦为纯粹的剥削手段。
唯有如此,儒家的治国理念才能集结力量,与法家抗衡。
这一演变的结果是,民间宗法制度逐渐扩张,融合了鬼神迷信、堪舆风水、积德转世等观念,最终演变成一种复杂的综合工具。
“从婚丧嫁娶到生死大事,渗透得无处不在。”华阳太后自幼在楚国长大,对出生冲喜、风水堪舆等习俗早有所闻,楚地本就崇尚阴阳巫祝,因此民间的宗法制度吸纳了这些思想,结合自身命理学说及祭祖礼仪。
华阳太后意识到,推行徭役与土地分配计划并非易事,需耗时十年才能使中原两千多万民众放弃依赖贵卿,接受私田制度并认同君主统治。
她察觉到,“衣食贵卿”如今的重要性远超皇帝,必须改变这种认知,让拥有私田成为普遍共识,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否则,贵卿的子民不是皇帝的子民,这如何可行?
“儒家大同思想果然博采众长!”祖龙此前并未深刻理解儒家操控舆论的能力,现在却深感震撼。
从出生到死亡,从生辰姓氏到葬礼风水,儒家掌控着全方位的文化体系。
婚丧嫁娶皆遵循儒家礼仪,其权威无可置疑,甚至将剥削合理化,声称“命贱活该”。
谁能确保祖先世代积德?这根本是无法反驳的逻辑。
然而,异化的儒家宗法制本质上就是以强词夺理的方式施行压迫。
针对此事,
唯有当法家的强权施加压力时,这位投机分子才会稍微收敛。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看来我得想个办法,至少要把儒家的宗族制度拆解一部分,婚丧嫁娶之类的规矩不能再完全依照儒家那一套。
"
许上认为民间的风俗习惯应有更多诸子百家的声音,不应让儒家独占话语权。
文化习俗上的垄断,实为大忌。
祖龙听罢连忙拱手:"夫子若能提出解决方案,这必将成为千古利民之策。
"
"哈哈,还得等我想出具体的可行办法才行。
"
许上大笑着回应。
不久后,
下乡时的小波折暂时结束,许上对齐地百姓的心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待几人返回囚车时,
蒙恬再次赶来通报:
"夫子,赵上卿出事了!"
蒙恬低头道:"三天前,曲阜孔家的老祖孔谦,在完成祭祀孔子仪式后,声称要代表中原民意,抬棺进谏,要求祖龙实行以德治国、顺应天命的封禅制度。
"
许上沉默不语。
祖龙也皱眉不语。
果然来了,抬棺进谏!
这消息必将传遍天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