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识人的慧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章 识人的慧眼

 

因此,农家始终被尊为诸子百家之首。

许上身为当代农家领袖,虽官职与声望未必显赫,但他资历深厚,地位无可争议。

放眼当下,不论名声,仅论辈分,能与许上并肩的,依次有道家的北冥子、儒家的荀夫子、纵横家的鬼谷子,至于墨家……己 为三派,思想几近式微。

综上所述,屠雎在许上面前行晚辈礼,并以灵活态度应对,这并不有损他三公国尉的身份。

最终,

"行了行了"

许上止住道:"你这纵横家小友,实在倒是实诚,但太狂妄了,日后需收敛一些。

"

"嗝!"

屠雎打了个酒嗝,说:"是,夫子,晚辈定牢记教诲。

"

"很好。

"

许上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喝了一口面前的酒,算是回应屠雎之前的赔礼。

这时,祖龙早己按捺不住。

忘尘子也催促道:"老许,快说说你的完美折中之策到底是什么?"

"道不可轻传。

"

许上暂未揭晓答案,此事颇为复杂,需逐步讲解。

随后,

许上思索片刻,转向酒桌上的小透明说道:"从文小友,我曾考校过令兄,他答得很好。

要不你也试试?"

许上开始点名,一个是习武的小友,一个是读书的小友,兄弟俩文武双全,颇得他赏识。

旁边,

低调的蒙毅听到此言,先是一愣,显然他没想到夫子会特意给他机会。

小主,本章尚未结束,点击下一页可继续阅读,精彩内容即将呈现。

蒙毅顿时心生紧张,拱手恭敬说道:“请夫子赐教。”

良机稍纵即逝,切勿错过。

蒙毅深知,能受夫子点拨教导,实属千载难逢之机遇。

“嗯……让我好好想想怎么说。”许上整理思绪后说道,“比如对六国残余势力和中原旧族的处理,历史上己有先例,比如秦献公。

文小友,你觉得秦献公推行的哪些政策为商君变法奠定了基础?”

常言道,秦国六代君王积蓄力量,自孝公开始。

然而……

秦献公的贡献丝毫不逊色于孝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禀夫子,”蒙毅毫不犹豫答道,“首先,献公废除人殉制度,使山东六国无法再指责大秦野蛮落后。”

“接着,献公提出迁都计划,将大秦都城从雍城迁至栎阳。”

“而后,献公推行县制,最初设立市集,并制定户籍伍制。”

“最后,在外交上,献公利用列国轻视秦国、三晋扩张、王室衰微之时,高举尊崇周天子的大旗,以正义对抗不义,成功挽回多年来被污蔑的形象。”

……

蒙毅对历代祖龙的政策了如指掌,这是他的专长所在。

其中“初行为市”,即在经济方面建立商业市场……

推广县制,意在仿效中原楚国的“县尹”,试行地方行政改革。

户籍伍制,则是全面核查人口,将民众与军队紧密相连。

此外,

春秋时期有尊王攘夷的共识!

即便周天子势弱,依旧占据正统地位。

三晋咄咄逼人,秦献公自然能以正义之名反击。

这正是后来孝公开办招贤馆,吸引众多中原贤士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商鞅……

“很好。”许上点头赞许,“文小友列举得很详尽,正是有了献公的户籍相伍,商君才能完善出什伍制度。”

“同样,郡县制是在献公推行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关于‘初行为市’,尽管商君大力推行重农抑商,但献公设立市场的举措对秦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规范度量衡、制定贸易细则、确定市场位置及统一交易时间等措施,不仅在法律层面赋予商人自由民的地位,还推动了秦国商业的发展,商税也充实了国库。”

“至于废除人殉和尊奉周天子,这些举措使得后续吸纳中原人才的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如果没有这两项改革,商君很可能不会来到秦国。”

……

综合来看,孝公和商君接手的是一个己有坚实基础且国力逐渐向好的秦国。

即便面临巨大外部威胁!

至少献公为秦国熬过变法的艰难时期提供了可能性!

这一点至关重要!

正如吕不韦为祖龙奠定东进的基础一样,献公完成了他那一代人的使命!

“最后,老夫要重点谈谈迁都之事。”许上饶有兴趣地说道,“文小友,献公为何迁都?”

蒙毅拱手回答:“回禀夫子,因旧贵族势力过于强大,部分奴隶主强烈反对废除人殉及推行县制等变革,故献公迁都旨在围绕新都构建新的政治力量,以抗衡旧势力。”

“嗯,说得不错。”

许上说完迁都的意义后,

祖龙与国尉屠雎陷入沉思。

在座者皆聪慧之人,

迁都意味着旧贵族失去了政治根基!

同理!

整治六国残余势力和中原旧族时也可借鉴此法!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徐福突然领悟,激动地连声说道,“夫子的意思是将六国余孽和中原旧族全部迁至关中,置于眼前监管,这样难题便迎刃而解!”

“六国遗民离开故土,如同无根浮萍,再也无法阻碍秦国统一大业!”

"同时,他们原有的土地与资产,秦国均可尽数收归国有……"

正所谓大道至简,徐福仿佛瞬间豁然开朗。

对呀!

既然不能杀也不能放任不管,那首接迁移便是最好的办法,所有问题顿时迎刃而解。

然而,祖龙与国尉屠雎在目光一亮后,却陷入沉思。

因为这本质上就是摆在眼前的阳谋。

他们能看到迁移带来的种种好处,但六国残余贵族和中原遗老遗少同样能察觉其中的风险——这无异于流放!

若没有妥善的应对措施,百万中原贵族如何可能轻易搬迁?

你一句话就要我抛弃一切,这和杀了我有何不同?

显而易见,若没有具体的迁移政策,这件事绝非易事。

小主,此章节后续内容还有,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加精彩!

于是,

许上顺势问道:"阴阳家的小友,你说得很对。

通过献公迁都我们可以明白,只要将百万中原贵族迁入关中,便能解决所有问题。

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以什么名义迁移?迁入后又如何安置?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徐福:"呃..."

徐福顿时愣住。

让他拍大腿想出主意并不难,但此刻许上提出的却是涉及实际执行细节的问题。

徐福立刻感到压力山大。

怎么办?

"咳咳!"

见徐福沉默不语,许上继续说道:"文小友,你说说献公是怎么做到的?为何关中的旧氏族派系会选择妥协?难道他们不明白离开故土就会丧失根基吗?既然如此,献公又是用了怎样的策略迫使他们不得不服从?"

迁都看似简单,只需君王一声令下即可完成,

实际上却涉及诸多复杂因素。

你要让那些人离开祖坟、宗祠、家园和土地,

凭什么?

必须给出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这个..."

蒙毅眉头深锁,

迁都背后的利益纠葛并不会被详细记录。

蒙毅在秦孝公的招贤令中注意到一些关键的字句:

“孝公曾言:三晋夺取河西之地,实为奇耻大辱。

献公登基后,镇守边疆,将都城迁至栎阳,意在东征,收复穆公失地,复兴其治政。”

蒙毅认真地道:“由此可见,献公迁都不仅是战略调整,更是为了东征三晋,收复河西旧土,延续穆公之政令。

这一举措借民意推动,迫使旧贵族妥协。”

许上听后目光一亮:“蒙毅小友,仅凭这些细节就能推断出当年之事,这份洞察力远超常人!”

蒙毅谦虚道:“前辈过誉了。”

许上笑道:“赵公子手下果然人才济济。”

祖龙接口道:“皆因夫子教导有方, 们才能具备识人的慧眼。”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