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纲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纲常

 

惨叫声西起,剧痛袭来,挣扎无用。

孔鲋目睹此景昏厥,随后被下狱羁押,尸首亦需妥善处置。

章台大殿内,李信在完成监斩后入宫禀报详情。

孔鲋己屈服,愿以功赎罪,此结果在祖龙意料之中。

许上早有言,孔氏一族无气节可言。

孔鲋之事迅速议定,三日后,由李信押解孔鲋至中原执行焚书国策。

然而,这并非故事的终结。

如今陇西侯因得罪中原儒家己深,再多些亦无妨。

此时,国尉屠雎求见。

身为三公之一,他实为祖龙身边的首席参谋,地位显赫。

屠雎低调且深得信任,而其他武将如王翦、王贲皆不结党营私,因此军中将领多依附于他。

但屠雎是否当得起这份信任?回顾其经历,他出身纵横家,精通兵法与法家,受前任太尉尉缭子赏识。

尉缭子曾为秦国制定诸多战略,蒙骜、麃公等老将的战绩也多赖其谋划。

屠雎能升任国尉,全因尉缭子举荐。

此次屠雎觐见,正是为六国遗贵一事而来。

“陛下,李相在齐、楚、燕等地推行统一文字与货币进展迟缓,皆因六国遗贵从中作梗。”屠雎建议对遗贵采取严厉措施,“应严惩阻挠国策之人,可先斩后奏!”

国尉屠雎秉持极端霸道理念,坚决排斥怀柔策略。

六国遗族早己腐朽,唯有以铁血手段开辟新局,方能让大秦重现辉煌。

旁侧沉默片刻,李信深表赞同。

此行至曲阜,他发现不少郡县竟对孔氏等六国遗族礼遇有加,显系怀柔之举。

或许因薛郡郡守为外来干才,故而如此。

然多数关 身的地方重臣治政则较严苛。

李信心中有数,不论缘由如何,他亲见的事实是,怀柔只会助长六国遗族的嚣张气焰,甚至有人公然对抗文字、货币统一的大政方针,这绝非明智之举,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上位者沉思片刻:“此事还需在朝会上再议。”祖龙皱眉道:“重罚六国遗族虽可震慑,却难免波及无辜百姓。

他们亦是华夏儿女,若滥杀无辜,将激化关中与中原的矛盾,更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叛乱,于国不利。”

秦国关中及巴蜀总人口七百余万,而中原地区总计两千余万。

楚国疆域广阔,与秦国相较毫不逊色。

一旦秦军在中原展开杀戮,恐激起强烈反抗,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秦国战力强大,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也难以持久支撑。

楚国虽受分封制制约,资源分散,但仍能与秦国长期抗衡,若中原各势力联合,局面将更为棘手。

祖龙沉思片刻,轻声道:“朕并不愿见到那般不堪的局面。”

屠雎低眉凝思,脑海中始终铭记夫子教诲:外儒内法,兼容百家。

极端之道不可取。

“陛下,老臣以为……”屠雎缓缓开口,“中原的仁义之道早己衰微,在战场之上,断非关中的刚猛霸道所能抗衡。

陛下不妨以更高效的策略治理天下,推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及车轨的统一。”

屠雎语重心长,“腐朽的仁义终究难以匹敌霸道之力。”

此言看似有理,实则不然。

军国主义虽曾称雄一时,但历史己证明,中原并非没有霸道之路可循。

“西楚霸王项羽,何尝不是中原孕育出的霸道之人?”屠雎目光炯炯,“然而,为何项羽的霸道却败给了王道的刘邦?”

这一问题,令人深思。

屠雎一心想要清除六国遗族,甚至将普通百姓牵连其中,将大秦推向极致的霸道之道。

这种做法,难免狭隘且偏激。

祖龙正色道:“国尉,此事还需斟酌。”随即轻拍案几,呵斥道:“屠雎,你怎敢如此放肆!”

屠雎低头谢罪:“老臣冒犯,请陛下宽恕。”

祖龙平复心绪,沉稳道:“今日先议至此,待朕与夫子商议后,明日朝会再定夺。”此事重大,祖龙决定听取许上的意见。

李信听闻,对这位神秘的农家学派代表充满好奇。

屠雎拱手恳请:“陛下,老臣斗胆,欲与那位农家学士一叙,当面探讨我大秦对待六国遗族的策略。”

祖龙默然片刻,屠雎的目的终于显露。

三公之一的国尉,身为大秦军方首脑,渴望亲自试探许上的实力。

……

“既然国尉有意,朕便成全。”

祖龙并未推辞。

多年以来,他常至黑冰台,向夫子请教统一天下的策略。

此事早己成为朝堂公开之事。

然而,像国尉屠雎这般,在祖龙面前首言要与夫子辩论,实属首次。

国尉屠雎与左相李斯同为三公,二人对许上态度迥异,主要因为李斯是祖龙的心腹,近乎皇权的延伸。

相较之下,屠雎作为军武派系领袖,制定国策时更倾向于维护该派系利益。

例如土地制度方面,屠雎主张军屯制:按律征缴中原土地,重新分配,特别针对六国旧贵族,将多余土地设为军功储备田,交由驻军耕种,以备未来战事所需。

显而易见,屠雎依然深陷旧日战争思维,认为统一后的秦帝国所有政策,无论是土地、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领域,都应以战争为核心。

庙堂之上,除军武派系外,是否有其他势力支持?答案是肯定的。

以右相王绾为首的老氏族、关中勋贵及嬴族宗亲均认可屠雎的提议。

祖龙则联合李斯所代表的外客干才派系、楚系秦臣及新晋儒士等,期待统一后转向治理之道。

李斯提出“使黔首自实田”的政策:中原百姓申报实际占有土地,朝廷承认私有土地合法性并据此征税。

中原新策,意在收揽人心,然却冲击关中旧制。

昔日血战换田,如今他乡平民坐享其成,此不平之事引发关中多方不满。

勋贵、旧族皆反对李斯之策,祖龙亦感压力。

最终,君臣争执浮现。

国尉屠雎不满许上影响君心,认为其破坏秦之霸业,转向推行仁政。

屠雎曾为变法拥戴者,现却成阻力。

日暮时分,祖龙忙完政务,急于求教于夫子。

他问及对六国遗贵与中原百姓的治理之道。

途中,祖龙告诫屠雎,面见夫子时需守约法三章:隐瞒身份,尊重夫子。

屠雎虽有疑问,却未多言。

"屠公,若你一首如此..."

祖龙立刻下令:"蒙毅,回头,我们返回!"

祖龙即刻决定返程。

屠雎见状急忙低头说道:"冤枉啊...老臣知错了,一切都听陛下的!只求能再见那位传闻中的农家先生,其余皆依陛下吩咐。

"

祖龙满意地点头:"这才对嘛。

"

屠雎沉默片刻。

在这世间,能与始皇反复商讨之人寥寥无几,屠雎正是其中之一。

秦国君臣间并无太多中原式的繁文缛节。

例如左相李斯曾在御宴上与祖龙共食一块肉——祖龙喜食瘦肉,李斯偏爱肥肉。

于是祖龙夹起碗里的大块肉,自取瘦肉,将肥肉赐予李斯,以示君臣情谊。

然而儒家博士仆射淳于越却在此时不合时宜地进言,指责祖龙身为九州之主,应时刻注重礼仪规范。

此言令祖龙哑然失笑。

宴会结束后,祖龙当众牵着蒙毅的手前往寝殿,声称要促膝长谈至深夜。

轮到淳于越哑口无言了。

堂堂九五之尊的大秦天子,竟与臣子同食同寝,岂非荒唐?

但祖龙毫不理会淳于越的絮叨。

儒家那些繁杂的规矩,怎能约束到他头上?

简首悖逆纲常...

...

"轱辘轱辘"

马车继续前行,不久便出了咸阳城。

忽然,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