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无限可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7章 无限可能

 

在许上看来,这是出世与入世的根本差异,也是他敢于挑战庄子思想的底气所在。

只要承袭庄子之道,无论是坐忘还是逍遥,在许上面前都需退让三分。

即便春秋先贤庄子重生于此,面对这般宏大的论断,也难逃被压制的命运。

无法否认,《某某名著》中那句至理名言,确实无懈可击。

颜产听罢,愣在原地许久,难以回应。

对颜产而言,坐忘与无争带来的是一种超然的优越感,让他觉得凌驾于万物之上。

在他眼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过如蜗牛触角相碰般渺小。

那些战死的士卒、掩埋的尸骨,在他眼中不过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如同落叶归根。

人生在世,本就生死交替,唯有看透生死,方能达到真正的无争。

最终以超然之心俯视世间百态——

有人为金钱不择手段,有人因欲望倾家荡产,或沉迷花丛却洁身自好。

但在颜产看来,这些执念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被困于自身欲望的囚徒。

正如所谓的才子,自诩 ,实则也被 束缚;又似狱吏虽站于牢外,却同样深陷囹圄。

这是他对世俗情感的看法。

至于权力与道统,更是镜花水月。

所谓名利,皆为空幻。

有多少人穷尽一生追逐,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

某些人高傲自大,自认为有所作为,实则毫无建树。

天地大道,浩浩汤汤,我们皆如微尘般渺小。

与其沉溺世俗纷争、被欲望迷惑,不如超然物外,问心而行,追寻真正的洒脱与自在。

颜产在某种程度上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士,而是彻头彻尾的道家之人。

他的思想完全契合道家出世的理念,深得老庄之道。

也正因如此,他才得以深刻体会到“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这十二字的震撼。

许上仅凭此一句,便击溃了颜产内心的骄傲。

坐忘无争又如何?出世真的优于入世吗?许上首言未必。

专注于个人的逍遥自在,终究只是旁门左道。

唯有“给岁月以文明”,才是真正的大道。

颜产以为愚昧的芸芸众生,为欲望奔波,殊不知正是这些欲望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从温饱到繁衍,从生存需求到社会进步,文明的进步始终离不开欲望的驱使。

那些看似超脱的人,未必真的达到了真逍遥。

两人皆为智者,许多话不必明言,心意相通即可。

许上寥寥数语,便让颜产豁然开朗。

此刻,两人对彼此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颜产起身肃然道:“前辈见解深远,晚辈感激不尽。”

乌氏陀随之恭敬行礼。

然而,乌氏陀虽觉许上之言高妙,却不明其精妙所在,此乃境界未至之故。

纵遇良机,亦难把握。

旁侧,华阳太后似懂非懂,但她由衷钦佩许上仅凭一面之缘便让颜产心悦诚服,此等风采实属罕见。

祖龙与屠雎对视,皆感震撼。

祖龙认为许上所言极是,历史长河中不乏扭转乾坤的人物,这不仅是人定胜天的体现,更是赋予时间以意义、岁月以智慧的壮举。

人生在世,总该有所作为,谁又能断言自己不是那个改写历史的关键人物?

“夫子真乃当世奇才。”

屠雎低声嘀咕:“道家出世之志,庄子逍遥之境,竟都被夫子超越……可惜夫子未能生于春秋繁盛之时。”

扶苏心中却持异议,因无许上,大秦统一大业难以如此顺遂。

陈平悄然隐匿,李斯因身份特殊未至亭阁。

许上沉思片刻,说道:“你身为颜氏后人,研习道家坐忘无碍。

但你先祖颜回,号为复圣,孔门七十二哲之首,箪食瓢饮,身处陋巷而不改其乐,堪称贤者。”

“颜回一生致力于教化,躬行孔子之道,实为楷模。”

颜回之后,你虽可承袭道家坐忘,却不必视世人如无物。

若如此,岂非连你的先祖颜回也被轻视?那便成了自大而非真正的超脱。

出世与入世仅一线之隔,出世者常居高临下,易生轻慢之心,此乃修行大忌。

儒家亦然,若无敬畏,必致浮躁与傲慢。

二者殊途同归,人生贵在谦逊,此为至善。

颜产闻言深感认同,郑重拱手:"先祖清贫乐道,身体力行,我辈当效仿遵循。

"许上见其态度诚恳,心知此人悟性极高,在稷下学宫中实属难得。

然而,他也略感惋惜,因天资聪颖者往往倾向于隐逸避世,对国家而言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不过,各人自有选择,不宜强求。

颜产随即引众人入座,命乌氏陀奉茶。

许上端详手中石杯,笑意盈盈:"此杯甚是独特,竟留有贝壳痕迹。

"华阳太后与祖龙随之细察,皆点头称奇。

唯祖龙沉默不语,他的石杯 无奇,全无异处。

颜产闻言微微一笑,对众人说道:“诸位贵客,这石杯皆取自院湖旁的山石雕琢而成,与亭阁浑然一体,颇为雅致,我也十分喜欢。”

颜产珍藏之物,无不遵循一个准则——自然本真。

观其言行,他在出世与问道上同样用心良苦。

“不错。”许上点头赞许,“适才秦夫人提议让我演示格物,那我们不妨试试,就以此石杯为例。”

许上话音刚落,环视西周,只见祖龙、扶苏等人似有所感,显然这是夫子又要出题了。

忽然,乌氏陀举起石杯仔细端详,疑惑道:“格石杯有何意义?我们应当格的是活物,而非死物,死物如何体现天理?”

乌氏陀话音未落,目光己投向颜产,显然这话出自他所授。

格物讲究先辨活物与死物,而天理往往在活物中显现,这山石死物却令人无从下手。

此时,华阳太后饮毕茶水,亲自斟满一杯,若有所思地道:“夫子,石杯满盈,是否象征着有无相生?”

华阳太后的思绪跳跃,由格物联想到许上提到过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秦夫人智慧过人。”许上接过一颗干果,解释道:“所谓有无相生,不过是石杯中空为无,实则蕴含无限可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