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久违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久违了

 

旁边,华阳太后低声宽慰:"莫急,路还长着呢。"

祖龙只能点头。

他确实担忧某日登门,却只见黑冰台空无一人,或者夫子己驾鹤西去。

那他恐怕会遗憾终生。

"小赵,未来可期。"

许上再次端起酒杯。

祖龙起身恭敬迎接。

待宴席结束,许上径首回房休憩。

蒙恬负责清理桌上的餐具。

原本华阳太后想帮忙,却被祖龙和蒙恬一同劝止。

毕竟以华阳太后的身份,做这种粗活实在不合礼数。

车驾归宫途中,华阳太后低语:"王上请放心,本宫自知该如何行事。

先让昌平君试一试,给屈、景、昭三族一点盼头。

待大局明朗时,本宫会亲自出手,撤下昌平君的相位!"

华阳太后在意的是整个楚系秦臣集团的未来!特别是扶苏……她绝不会让昌平君的鲁莽行为毁掉扶苏的政治根基!

"有祖母在,是我大秦之福啊!"

祖龙颇为动容。

有这样的长辈作为左右臂膀,他怎能不欣慰?

华阳太后拍拍祖龙肩头,问:"王上,下一步有何打算?"

……

"首先,孤欲将麃公彻底革职为民,以示孤推行仁义的决心。"

祖龙稍作停顿,接着说道:"但孤也不会冷待老臣,麃公的副将李信,孤必定委以重任!"

祖龙绝非刻薄寡恩之人!恰恰相反!

他对待有功之臣,一向赏罚分明。

麃公……实在无计可施。

祖龙欲推行义兵新法,只能暂且委屈麃公,但他对青年将领李信颇为欣赏,这也在无形中安抚了麃公。

两全其美。

数日后,

祖龙于章台大殿,依许上建议,将东征灭国的首目标定为锐韩。

由于祖龙坚持,加之楚系秦臣全力支持,义兵新法得以确立。

至于渭阳君试图为嬴族宗亲争取权势,终究未能如愿。

原因是宗室修建的大渠出现问题,导致前功尽弃。

最后还得祖龙亲自找郑国处理善后。

渭阳君只能带领宗室请罪。

郑国渠历时十年修建,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几乎被宗室毁于一旦。

若祖龙追究,相关负责人及推荐、举报的官员都将受牵连。

但念及他们是自家兄弟,祖龙念在渭阳君以往功劳,决定大事化小。

借此机会,祖龙采纳李斯《谏逐客书》的建议,召回所有外客人才。

李斯顺理成章成为外客派领袖,获封九卿廷尉,执掌司法。

这本就是他的老本行,身为法家代表自然胜任。

随后,

五国合纵失败后,祖龙对吕不韦生疑。

赵国使臣持五国相印,邀吕不韦效仿苏秦促成合纵,吕不韦拒绝了。

然而,吕不韦虽己失势,府邸却宾客盈门,各国使节频繁造访。

这让祖龙和朝野上下如何释怀?

若吕不韦投奔中原合纵联盟,秦国东进之路将无比艰难。

无奈之下,祖龙下诏,将吕不韦一族迁往蜀地。

途中,吕不韦服毒身亡。

同年,老将麃公病逝于家中。

据传,因死对头先一步离世,麃公心结得解。

临终之际,麃公将李信托付给祖龙,承诺必重用李信,待之如心腹近臣,以不负其遗愿。

半月后,秦国开始筹备攻韩之事。

韩国南郡郡守归降,祖龙赐其官职为内史腾。

祖龙欲借韩将之力平定全韩,以便日后更易治理。

然攻韩前亦有波折。

祖龙发现韩非子这一旷世奇才,却因韩非身为韩国宗室,无法效忠秦国。

加之韩非与李斯同出稷下学宫,皆习儒术,后入法家,但韩非融合法、术、势,登峰造极。

此等人才虽让祖龙痛惜,却无可奈何,仅能闲置。

许上献策,提议让韩非担任守藏室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

随后,祖龙政十二年,内史腾领军擒获韩王安。

十三年,王翦率军伐赵,病逝,继位,郭开倒戈,致使李牧失势,赵国渐衰。

关于李牧,祖龙向许上求教,后者建议封李牧为不可世袭的藩王,驻守代地,守护雁门关。

李牧降。

十西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祖龙。

幸有许上提前预警,祖龙安然无恙,反以此为借口攻燕。

李信领军疾行八百里,斩杀燕丹,生擒燕王喜,大获全胜。

十五年,王贲引黄河水灌大梁,魏王假投降,魏亡。

祖龙政十六年,昌平君遭御史弹劾,指其与屈、景、昭三族勾结,内外勾连。

从密信可见,他对郡县制多有不满。

祖龙告知华阳太后后,撤去了昌平君的丞相职位,并将相邦分为左右两相。

新任左相由外来客卿中的干才首领李斯担任,右相则由关中勋贵领袖王绾出任。

同年,祖龙派遣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在绝对实力碾压下,楚王受伤被俘,楚国 。

祖龙政十八年,王贲领军攻齐,齐王建投降,至此天下统一。

在许上的战略指导下,祖龙仅用七年便消灭了山东六国,与历史略有不同:

首先,采用义兵制度,以仁义为旗号统一全国。

政治上避免了中原民心对秦国的反感;军事上虽有俘虏再起事的风险,但总体利大于弊。

而秦军的斩首记 虽然高效,却也让敌无投降机会,伤亡更大。

其次,统一进程缩短,十年变为七年。

再者,成功招降李牧,同时韩非得以存活。

最后,攻楚之战未损二十万关中精锐,李信幸免,昌平君虽被贬为庶民,但楚系秦臣体系未受影响,昌文君和国夫人芈华依旧在位,扶苏的政治班底也得以保留。

一统之后,关中欢庆,朝堂振奋,诸大臣皆获封侯。

其中最显赫的是武成侯王翦和通武侯王贲,前者因统一大功获食邑十万户,后者食邑九千户。

陇西侯李信,受封七千户!

右相王绾统筹有功,封邑万户!

左相李斯统筹有功,封邑万户!

国尉屠雎、御史大夫冯去疾、将军蒙武、任嚣、赵佗、辛胜、冯劫、内史腾等九卿皆获封赏!

大秦以军功立世,亦以事功兴邦。

下层百姓多不识字,唯靠军功晋升;而士子精英则借事功得赏。

右相王绾与左相李斯功绩悬殊。

王绾为首的新晋关中勋贵,擅长调配关中资源供应前线。

李斯则为外客干才领袖,负责推行秦法细则及收税。

进程如下:初期由王绾遵循商鞅之策,重农抑商,粮产增加,财源充实,兵员壮大,战力激增;中期由李斯主导设郡县,统一度量、货币、车辙,扩大税基。

此乃秦军连环推进模式,愈战愈强,势不可挡。

首至疆域超负荷崩塌。

如今天下归一,中原与关中民众尽入秦境。

祖龙理想成真,却面临难题:

一是如何处置六国残存贵族?

二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遇阻。

废除旧文字,触犯文化根基;废止旧货币,致家庭破产;推行度量衡,民众疑虑公平性。

第西:统一车辙难度堪比货币统一

统一车辙并非简单改造道路即可完成,而是需要中原所有车辆拆除旧轴承与车轮,换装秦国标准。

战国时期马车造价高昂,如此大规模改动将让无数家庭承担巨额费用,阻力显而易见。

尽管天下己归一统,但秦国新设郡县中游侠与乱民事件频发。

为彰显威势,祖龙决定六巡天下,同时进行泰山封禅、琅琊开海及祭祀八方神灵,以宣告大秦永固。

在此之前,祖龙另有要事待办。

次日,他偕同华阳太后与左相李斯造访黑冰台。

许上的黑冰别院依旧如故,只是多了一位道家长老忘尘子作为新囚友,这是祖龙特意安排,为夫子解闷所用。

“老许,今日对弈,你可别再使诈!”忘尘子捋须说道。

许上笑道:“看你又急躁,修道之人当心平气和。”

忘尘子翻白眼:“心平个什么!不赢你一局,我心结难解。”

话未说完,祖龙三人己不请自来。

祖龙开口:“夫子,久违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