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佩佩的“倒戈”,像一枚投入湖面的深水炸弹,在思讯科技内部,引发了比“KPI登顶”更剧烈的、思想上的余震。
如果说,之前,大家对林见夏,还只是停留在“大神好厉害”、“我也想准时下班”这种比较表层的羡慕和追随。
那么,当他们亲眼目睹,公司曾经最坚定的“卷王”,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摸鱼哲学”最虔诚的信徒时,他们才真正地,开始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林见夏,她身上那种强大的、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
办公室,成了一个绝佳的“人类学”观察现场。
大家发现,林见夏,似乎,从来没有“敌人”。
她不像公司里其他的“斗战胜佛”,需要通过拉帮结派、打压异己,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她也不像那些“职场老油条”,需要通过左右逢源、见风使舵,来为自己谋求利益。
她,就只是,安安静静地,做她自己。
她像一个恒星。
她不追逐任何人,也不试图去照亮任何人。她只是,在自己的轨道上,安静地,燃烧着,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而周围那些被“黑暗”和“寒冷”侵袭了太久的行星,会不受控制地,被她的光芒所吸引,不自觉地,向她靠拢,最终,被纳入她的引力范围,开始围绕着她,以一种更和谐、更规律的方式,运转。
她从不试图去打败你。
她的哲学,是同化你。
这种“同化”,不是强制性的洗脑,也不是PUA式的精神控制。
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春风化雨般的“唤醒”。
她唤醒了小宋内心的“自信”。她没有首接教小宋怎么做,而是不断地引导他去思考,去犯错,去成长。她让小宋明白,他不是一个需要被“指导”的实习生,而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有价值的“产品人”。当小宋建立起这种自我认同后,他自然而然地,就摆脱了畏手畏脚的“学生心态”。
她唤醒了老钱和赵康这些“老油条”内心深处,那早己被磨灭的“专业尊严”。她从不跟他们谈KPI,谈奉献。她只跟他们谈“技术”本身。她会为了一个架构问题,跟老钱,像两个武林高手一样,切磋得酣畅淋漓;她会为了一个兼容性难题,把赵康,当成公司最宝贵的“活字典”来请教。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认可时,他们那颗早己“躺平”的心,自然而然地,就重新燃起了对“卓越”的追求。
她唤醒了黄佩佩内心深处,对“真实生活”的渴望。她没有去指责黄佩佩的“卷”,也没有去嘲笑她的“失败”。她只是,一针见血地,戳破了她那“自我感动式”的努力背后,那份对“战略懒惰”的恐惧。然后,她为她,指明了一条可以找回“自我”的、更健康的路。当黄佩佩发现,原来“准时下班”看到的世界,比“深夜办公室”更广阔时,她自然而然地,就放弃了那套伤害自己、也消耗别人的“奋斗表演”。
林见夏,她就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医生”。
她从不首接给病人开药方。
她只是,精准地,找到每个人内心的“症结”,然后,用她的智慧和清醒,去引导他们,完成一场“自我疗愈”。
当越来越多的人,被她“治愈”后,整个公司的“气场”,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办公室里,少了许多戾气和焦虑,多了几分从容和专注。
茶水间里,大家讨论的,不再是哪个部门又在撕逼,而是谁又发现了一个能提高效率的好工具。
下班后,公司的健身房和兴趣小组,也变得空前活跃起来。
一种健康的、良性的“工作生态”,正在悄然地,取代过去那种充满了“毒性”的内卷文化。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林见-夏,却依旧,深藏功与名。
她依旧,每天准时下班。
她依旧,在午休时间,看她的书,泡她的茶。
她甚至,还加入了公司的“园艺兴趣小组”,和一群同样热爱花花草草的同事,一起,在公司的露台上,开辟了一片小小的“伊甸园”。
她用她的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诠释着她的人生哲学: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通过战胜别人,来证明自己。
他只需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足够好,足够精彩。
自然,就会有无数人,追随而来。
这,就是林见夏的,“大女主气场”。
一种,润物无声,却又,无可匹敌的强大。
……
郝总,是全公司,唯一一个,还在试图“抵抗”这种“同化”的人。
她看着黄佩佩,这个她曾经最得力的“战将”,现在,竟然成了林见夏最忠实的“粉丝”,每天跟在林见夏后面,姐姐长,姐姐短。
她看着自己部门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林氏工作法”,开始对她的“加班”指令,阳奉阴违。
她感觉,自己像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孤独的“旧神”。她的权杖,正在失灵;她的信徒,正在流失。
她不甘心。
她将所有的怨恨,都归结到了林见夏的身上。
她觉得,是这个女人,用她那套“歪理邪说”,蛊惑了人心,动摇了她的统治根基。
她,必须要,毁掉她。
既然无法在“业务”上打败她,那就从“道德”和“规则”上,将她,彻底地,污名化!
郝总的眼中,闪烁着最后的、疯狂的火焰。
她,一个恶毒的计划在她心中酝酿。
她,正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一个,能让林见夏,和她那套“摸鱼哲学”,一起,身败名裂的,最佳时机。
而沈知洲,则将这一切,都尽收眼底。
他看着林见夏,如何像一个磁场一样,改变着周围的一切。
他也看着郝总,如何像一个小丑一样,在末路的疯狂中,酝酿着最后的阴谋。
他的内心,早己不再有任何的“阴谋论”和“脑补”。
只剩下,一种纯粹的、强烈的、想要“保护”的欲望。
他想保护那个,正在用她的智慧和光芒,改变着这个沉闷世界的女孩。
他想保护那份,来之不易的、正在悄然生长的、健康的“工作生态”。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当一个“旁观者”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idbc-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