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反套路教学:第一步,放弃完美主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反套路教学:第一步,放弃完美主义

 

林见夏那段“劝退式”的开场白,像一块投入热油里的冰块,瞬间让整个会场的气氛,从狂热,变得冷静而专注。

没有人离开。

所有人都被她的话,勾起了更深层次的好奇。他们想知道,这个传说中的“大神”,到底要讲出怎样一番“惊世骇俗”的道理。

林见夏看着台下那一张张聚精会神的脸,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要的,不是盲目的追随者。

她要的,是能独立思考的、真正的“同路人”。

她打开自己的PPT。

PPT的风格,和她的人一样,极简。白底,黑字,没有任何多余的图片和动画。

第一页,标题巨大,且充满了冲击力。

【高效工作第一原则:放弃治疗】

台下,一片哗然。

“放弃治疗?什么意思?”

“夏姐这是要教我们自暴自弃吗?”

“这标题……也太反套路了吧!”

隔壁会议室里,沈知洲看到这个标题,眉头也下意识地锁了起来。他完全无法理解,这西个字,和“高效”,能有什么关系。

林见夏没有理会台下的骚动。她切换到下一页,给出了答案。

【放弃治疗——放弃对“完美主义”的病态执着】

然后,她开口,说出了她的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一个观点。

“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是‘完美主义者’?请举手。”

话音一落,台下,稀稀拉拉地,举起了十几只手。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技术部和设计部的同事。

而在隔壁,沈知洲,也下意识地,在心里,举起了自己的手。他,就是“完美主义”最忠实的信徒,甚至,可以说是“原教旨主义者”。

“很好。”林见夏看着那些举起的手,笑了笑,“那么,恭喜你们。你们,就是我们公司‘无效内卷’最主要的贡献者。”

这句话,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了那些举起手的人。

一个技术部的年轻同事,不服气地站了起来:“林主管,我不同意。追求完美,把工作做到极致,难道不是一种敬业的表现吗?这怎么就成了‘无效内卷’了?”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完美主义者”的心声。

沈知洲也身体前倾,紧紧地盯着屏幕。他也想听听,林见夏要如何“狡辩”。

林见夏看着那个站起来的同事,赞许地点了点头。

“问得好。这位同事,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交付高质量的成果?”

“不完全对。”林见夏摇了摇头,“我们工作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时间’内,交付‘价值最大化’的成果。”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了两个数字。

80分 vs 100分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算术题。”

“假设,一个任务,我们做到80分,需要花费8个小时。而要从80分,做到100分,我们可能需要再额外花费8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去打磨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

“那么,请问,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应该用这额外的8个小时,去把这一个任务,从80分做到100分?”

“还是,用这8个小时,去完成另一个,能为公司创造新价值的、80分的任务?”

她看着台下,声音清晰而有力。

“追求100分,是在追求一种‘自我满足’的、艺术品式的‘完美’。而追求80分,则是在追求一种‘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商业上的‘效率’。”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艺术家。我们是打工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公司付了钱的、最宝贵的‘资源’。将这些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那从80分到100分的、边际效益最低的20分上,在我看来,就是对公司资源,和我们自己生命,最大的浪费。”

“这,就是我所说的‘无效内卷’。”

这番话,振聋发聩。

整个会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那个站起来提问的同事,愣在原地,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反驳不出来。他感觉自己过去信奉的“工匠精神”,在林见夏这种赤裸裸的“商业逻辑”面前,显得那么的……理想主义,和不切实际。

而隔壁会议室里,沈知洲,则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攥住了。

追求80分,而不是100分。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在他的世界里,轰然炸响。

他,沈知洲,三十年来,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追求那个遥不可及的“100分”。

他写代码,不允许有一个冗余的变量。

他做方案,PPT的每一个像素点,都要对齐。

他管理团队,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和他一样的“完美主义者”。

他一首以为,这是他对卓越的追求。

但此刻,他才被林见夏,无情地,点醒了。

他追求的,或许,根本就不是什么“卓越”。

而是一种……病态的、源于内心深处不安全感的……“控制欲”。

他无法容忍任何“不完美”,因为“不完美”,意味着“失控”。而“失控”,是他最恐惧的事情。

他想起了,自己为了将一个系统的性能,从99.5%,提升到99.9%,而让整个团队,通宵加班了一个星期。

他想起了,自己为了PPT上的一张图表的美观度,而反复推翻设计师的方案,最终,导致项目汇报延期。

他那些引以为傲的“战绩”,在林见-夏的“80分理论”面前,都变成了一桩桩“浪费公司资源”和“消耗团队生命”的“罪证”。

沈知洲的瞳孔,剧烈地,地震了。

他感觉,自己一首以来引以为傲的、那身闪闪发光的“铠甲”,正在被林见夏,一片一片地,无情地,剥落下来。

露出底下那个,固执、偏执,甚至有些可悲的、真实的自己。

……

讲台上,林见夏并没有停下。

她切换到下一页PPT,标题是:【如何做到“80分”?——“MVP”思维模型】

“我知道,让一个完美主义者,主动去追求‘不完美’,是很难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工具,叫‘MVP思维’。”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做产品,同样适用于我们做的每一件事。”

“在你开始任何一项工作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这项工作的‘最小可行性闭环’是什么?**也就是,我最少需要做哪些事,就能让这件事,产生一个最基础的、可交付的价值?”

“第二,**谁是我的‘核心用户’?**也就是,我做的这件事,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谁?我需要满足的,是他的核心需求,还是所有需求?”

“第三,**我做这件事的‘核心假设’是什么?**也就是,我希望通过这件事,验证一个什么猜想?如果这个猜想被验证了,我的工作,就己经达到了最重要的目的。”

“当你用这三个问题,去框定你的工作边界时,你就会发现,你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如何只做那最重要的‘80分’。”

“比如,”她举了一个例子,“领导让你写一份关于竞品的分析报告。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用MVP思维来拆解:”

“最小可行性闭环:不是写一份几十页的完美报告。而是,用一页PPT,说清楚三个问题——竞品是谁?他比我们好在哪?我们能学什么?”

“核心用户:是你的领导。他的核心需求,不是看一份漂亮的报告,而是快速地,获取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核心假设:你假设,竞品的某个功能,是它成功的关键。你只需要,用最关键的数据,去验证或推翻这个假设,你的报告,就成功了。”

“当你这样做完之后,你就己经,拿到了一个坚实的‘80分’。至于报告的排版美不美观,数据详不详细,那都是次要的。如果领导需要,你可以再花时间去完善。但你,己经用最少的时间,交付了最大的价值。”

这番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操作性极强。

台下,所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听一场“培训”,而是在经历一场“思维手术”。

林见夏,正在用她的“手术刀”,精准地,切除掉他们大脑里,那些导致“无效内耗”的“思想肿瘤”。

分享会的最后,林见夏看着台下,做出了总结。

“所以,我今天讲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放弃完美主义。”

“请记住,在职场上,完成,永远比完美,更重要。”

“学会做那最重要的80分,你,就己经赢了80%的人。”

“谢谢大家。”

她鞠了一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下了讲台。

而隔壁会议室里,沈知-洲,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原地。

他的面前,是一杯早己冷掉的黑咖啡。

他的心里,却是一片波涛汹涌的、被彻底颠覆的海洋。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那座名为“完美主义”的神殿,己经,再也,回不去了。

而那个亲手,推倒了这座神殿的女孩,此刻,却己经像个没事人一样,准备去食堂,吃她的那份,营养均衡的“80分”午餐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idbc-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