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家。
八路军江振华带着几位风尘仆仆的老专家赶到张梦家后院时。
一股子混合着泥土、植物清香和隐约肥料味儿的气息扑面而来。
后院不大,但拾掇得异常规整,几块不大的试验田错落有致,绿意盎然。
领头的专家姓张,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是搞育种的。
另外两位,一位姓陈,研究栽培的,一位姓王,管土壤肥料。
他们仨一进门,目光就被那几块长势明显优于常理的试验田牢牢吸住了。
“这……这麦子?”
张老专家推了推眼镜,几乎是小跑着凑到一块麦田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株麦穗。
那麦穗沉甸甸的,颗粒,穗头比他们根据地常见的品种大了足有一圈!
“好家伙!这分蘖(niè,指禾本科植物茎基部节上分枝)数,这穗型,这灌浆程度。”
他声音都带着颤,手指细细着的麦粒,“张梦同志,你这……你这育种水平,了不得啊,
这品种要是能推广开……”
旁边的陈专家也蹲在另一垄水稻田边,拨开浓密的稻叶,看着下面粗壮的稻秆和己经开始泛黄、颗粒紧密的稻穗,连连点头:“是啊,这水稻也长得扎实。抗倒伏性看着就好,根系发达。
张梦同志,你是怎么做到……
你这品种和栽培技术……”
他以为这是张梦的成果。
张梦微笑着把身边的李月轻轻推到前面,“张老、陈老、王老,这些试验田,包括选种、栽培方案和田间管理记录,都是我女儿李月独立负责的。
技术上的问题,得问她。”
啊?”
“啥?!”
三位专家齐刷刷地把目光从庄稼地挪到了李月那张稚气未脱的小脸上。
那表情,比刚才看到超级麦穗时还要震惊十倍。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钟。
江振华站在后面,努力憋着笑,他早就预料到这一幕。
张老专家张了张嘴,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疑惑,“小……小同志?是……是你种的?”
他实在没法把眼前这个小姑娘和眼前这片长势惊人的庄稼联系起来。
三位专家愕然,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安静站着的李月身上。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褂子,眼神却沉静得像潭水。
江振华适时补充:“徐团长交代的任务,就是请几位专家来向李月同志学习新技术。”
李月对“同志”的称呼坦然接受,微微点头,首接指向麦田,“张老,您看到的这个品种,是经过五代单株选育的,侧重分蘖成穗率和抗倒伏性。
播种密度控制在每亩X万基本苗,通过分蘖调控,保证有效穗数在Y万左右。”
她的声音清脆,吐字清晰,用的是纯正的专业术语。
张老专家推了推眼镜,震惊褪去,迅速进入状态,“分蘖调控的关键节点和标准是什么?”
“主要在拔节初期。”
李月回答,语气平稳,“观察主茎和一级分蘖的生长势,结合土壤肥力和预期目标穗数,通过控水或轻度镇压抑制无效分蘖发生。目标是保证主茎和早生大蘖的成穗优势。”
陈专家(栽培)指着水稻问:“这水稻的株型紧凑,叶色深绿,长势稳健,你怎么做到的?”
“核心是肥水精准管理。”
李月走到田边,拿起一个记录本翻开,“底肥以腐熟有机肥和磷钾为主。分蘖期追施适量氮肥促蘖,但严格控制总量,防止旺长。
关键在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的穗肥,以磷钾为主,辅以少量氮肥,保障穗大粒多。
水分管理上,分蘖期浅水勤灌,够苗晒田控蘖,后期灌溉。”
她指着本子上清晰的日期、数据记录和简单的图表,“所有操作基于作物生育进程和叶色诊断(SPAD值简易判断),以及土壤墒情监测。”
王专家(土壤肥料)看着记录本,急切地问,“肥料配比和施用方法?”
“依据不同田块的基础地力。”
李月解释,“这块麦田土壤有机质偏低,pH偏酸,所以底肥增施了石灰和有机质。
肥料配比遵循作物需肥规律:前期重磷促根,中期氮磷钾平衡促蘖壮秆,后期重钾保叶增粒重。
采用条施或穴施,减少流失,提高利用率。”
三位专家围在李月身边,听着她条理分明、数据支撑的讲解,眼神从最初的惊疑变为专注,最后是难以掩饰的惊叹和激动。
张老专家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对江振华和张梦说,“江同志,张梦同志。
李月同志的技术体系,科学、精准、高效,这绝不是儿戏。
这些种子、尤其是这套管理方法,价值不可估量。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学习掌握,尽快在根据地推广。”
王专家更是激动得胡子都在抖,他紧紧握着李月的小手(又怕弄疼了赶紧松开些),声音都有些哽咽,“小老师……哦不,李月小同志。
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帮了咱队伍大忙啊。
你这些法子,这些种子,就是咱们根据地粮食的命根子,是救命的法宝啊。”
他转向张梦和江振华,语气斩钉截铁:“江同志,张梦同志。
我们几个老家伙,这次来对了。
李月小同志教的东西,价值连城。
我们一定好好学,一点一滴都记下来!回去就推广。
不管老师几岁,能教真本事,就是好老师。
伟人说得对,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他转向李月,语气带着尊重:“李月同志,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就拜托你多指教了!”
李月平静地点点头,“没问题。
我们开始吧,先从种子特性和选育记录讲起。”
她拿起记录本,神情专注,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
后院小小的试验田边,白发苍苍的专家们认真聆听着八岁“小老师”的专业授课。阳光洒下,这片绿意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
张梦和李月相视一笑,这段时间两人在这后院里,在这田地上的辛苦劳动也算是有了收获。
张梦其实想的很简单,以最近的农业技术加上优良的种子,国人就再也不用受那灾情之苦。
把技术和种子推广到全国,不是她们两个人目前能做得到的,需要很多人一起加入进来。
吃饱穿暖,真的就是许许多多的老百姓最普通的一个梦想而己。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hc0h-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