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百年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章 百年人

 

众所周知,燕地富庶。

同时,燕地的难治理,也是闻名于南嘉的。

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因为北燕收归南嘉不过短短八年,各方面的融合都尚在起步阶段;二来,北燕人骨子里,就有着忠直刚毅的血性。

听京中传闻,当年南嘉大军攻入燕都时,燕都满城百姓,上至皇亲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一下跪认降。

甚至连没有马腿高的孩子,都会拿着石头站在街边,看见南嘉士兵,就铆足了劲扔过去砸他们。

当时带兵的总将是姜阳父亲,出于宽容仁厚,祸不及百姓的原则,他在进城前,就下了军令,命军中将士不得向无辜百姓使用武力。

可没想到,他的一番善意还没来得及施展,城门一开,手持各种自制简陋武器的百姓就冲了上来,见谁砍谁。

姜从戎再如何仁厚,再如何善良,也不能由着旁人欺负自己千里迢迢从南嘉带过来的兄弟。于是,他只能临时改了军令——可以还手,但要注意分寸,不到迫不得已,不得杀人。

而燕都百姓显然并不打算领他的情,见他们畏手畏脚,反而变本加厉,进攻得越发猛烈,似乎根本就没打算活着向南嘉臣服一般。

迫于无奈,姜从戎只能暂时退出城外,寻找对策。

可当天夜里,对面派了三个个才六七岁的孩子,前往驻扎在城郊的军营,以无家可归为名借宿,夜里分工合作,一把火烧掉了营中近半个月的军粮。

第二日,姜从戎以几个孩子的性命为交换,要求百姓放弃抵抗,可城门一开,对方照打不误,甚至有了经验,比昨日还要凶狠。

如此交锋数日后,南嘉将士伤亡惨重,军中怨声四起。

姜从戎不敢私自做主,只能送信回玉京,请天子定夺此事。

天子八百里加急,给他送回一个字来——

杀。

于是,那一夜,忍了近一个月的南嘉先锋军在燕都大开杀戒,将整座城里的人杀了个干净。

受本心所驱,在这次下令前,姜从戎还冒着抗旨的风险做了最后一次努力。

他派人四处宣扬,声称只要放下武器不抵抗,就能活命。

可惜,这句话如同石沉大海,没能激起哪怕一点点的反响。

……

相较于燕都的刚烈,北燕其他城池的百姓要稍稍温和一些,却也半斤八两。

这八年里,燕地叛乱频发,此起彼伏。朝廷因此专门设了驻军,来一批杀一批,局势才有所缓和。

……可如此一来,想要令燕地百姓心愿诚服地服从管理,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原先易晏不管事时,全靠身为燕人的吴氿与进驻新燕都的世家豪强相互勾连牵扯,借着豪强们的威势狐假虎威,才勉强维持住表面上的平和。

如今吴氿走了,原先有利可图的豪强们失了依仗,自是各奔前程。如此,整个燕都便乱成了一锅粥。

再加上,易晏是他们眼中通敌叛国的逆贼之子,钟毓又是个南嘉来的女官,如此组合,简直是对燕地百姓的挑衅。

——听钟毓这般一板一眼地分析局势,姜阳眉头都拧酸了。她忍不住出声道:“虽说吴氿的方式有成效,可饮鸩止渴,到底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设法处理,不是么?”

钟毓点头:“我并非责怪郡主换掉吴氿,而是想说,燕地积弊已久,即便治理,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

“所以,钟姐姐的打算呢?”

“封地管治,无非恩威并施四字。朝廷驻军于燕都,已经施了足够的威,殿下若想留住请辞的官员,并使民心归顺,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施恩。”

易晏闲闲地倚坐着,状似无意一般轻叩茶托,颔首道:“钟长史所言甚是……”

说到一半,他又话锋一转:“可我有一事不明……连钟长史都看得清楚,你我二人管理燕国不占优势,为何天子却要如此安排?”

钟毓沉默片刻,才道:“这个问题,我也问过。陛下没有回答。”

“既然陛下不回答,那我来回答你,”易晏一副意料之中的神情,淡淡道,“因为,陛下根本就不希望你我将燕地治理好。”

“这……”

钟毓下意识地想反驳,可刚开口,又默默把话咽了回去,反问易晏道:“……殿下这是何意?”

“钟长史若不明白,那我问你,若我将燕地治理的政通人和,万民归心,陛下会为此欣慰,封我赏我,还是忌惮我与燕人里应外合,起兵造反,将我除之而后快?”

易晏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地像是在说什么与他无关的小事一般,没有分毫情绪。

说完,他端起茶盏撇了撇沫,轻抿一口,又缓缓放下了。

“……”

钟毓却被这话问住了。她垂眸踌躇许久,才重新看向易晏:“所以,陛下敕令先燕王治理燕地……也是如此盘算么?”

易晏看了她一眼,没有回答。

钟毓已经明白了。她再次沉思片刻,问易晏:“……那殿下以为,我当如何?”

这次开口,她的话音已不复方才那般沉稳自信,多了几分干涩。见易晏迟迟不答,她小心地补了一句:“我尚有一个年幼的妹妹要养,不能卷入这般危险的境地中……还请殿下指条明路。”

易晏似早有准备一般,敛了敛衣袖坐直身子,从容道:“身为燕国长史,钟大人虽要小心谨慎,不能大展拳脚,为自己争得名誉与成就,但,争些谋生的资本,确是易如反掌。大人既有幼妹要抚养,只管安心留着就是。”

“可……”

“放心,只要钟大人一切听从于我,莫要自作聪明,我自会保大人财运亨通,并在下次吏部大考中全身而退,得个称心如意的好差事。”

“……”

钟毓犹豫着看向姜阳,姜阳想了想,点头。

她斟酌片刻,顺势答应下来:“好,既如此,我听殿下的就是……殿下若有什么安排,只管差遣。”

易晏没多说,低头去翻那本官员名录,翻了几页后顿住,指着其中一个名字道:“召此人入京,我有事问他。”

姜阳本来在盯着师慎的几个手下,闻言凑过去看了一眼,是个名为郭省的参军。

钟毓没有多问,应了下来:“好。”

易晏也不客气,直接下了逐客令:“钟大人若无其他事要说,便请回吧。”

“是。”

等钟毓离开,姜阳才问他:“这人是谁?”

“他是……”

易晏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很久,才转向姜阳,答道:“我父亲故友的独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gbhe-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