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悍匪万光旭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悍匪万光旭案

 

一、神枪手的诞生:体坛天才的崛起之路

1970年,江西永修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婴,父母为他取名万光旭。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轰动一时的悍匪,更没有人能预见到,他曾是一位前途无量的射击天才。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孩子的童年充满了体力劳动。万光旭从小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伐木、收割、插秧等农活锻炼了他的体魄,也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与众不同的是,万光旭在体育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无论是跑步、游泳还是球类运动,他都表现得远超同龄人。

万光旭尤其喜欢玩弹弓,成天对着天上飞的鸦雀和地上跑的野兔练习瞄准。据他的教练回忆:"他不仅枪法了得,还有着极高的心理素质,不害怕,不怯场。"这种与生俱来的射击天赋,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569环的成绩为中国赢得了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这一历史性时刻点燃了全国人民对射击运动的热情,也为万光旭的人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中学时期,万光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射击游戏。镇上的大篷车里有一个"打气球"的游戏,一毛钱可以打十发子弹,根据命中数获得奖品。万光旭第一次尝试就打出了8发命中的好成绩,后来更是次次全中。他甚至觉得6米的距离太简单,自己把距离拉到了10米,依然枪枪命中。

这一表现引起了学校体育老师的注意,他们意识到这个孩子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老师们的推荐下,万光旭进入了当地的体校,开始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

在体校里,万光旭如鱼得水,他的运动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然而,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还是射击项目。1986年,万光旭被选入市体工大队,成为一名专业的射击运动员,主攻25米气手枪速射项目。

25米手枪速射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在25米的距离外,分别用8秒、6秒和4秒时间内完成各10发子弹的射击,然后计算环数。4秒内打出10发子弹,不仅需要精准的枪法,更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

万光旭在这个项目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态度。他的教练认为他有罕见的射击天赋,心理素质也非常出色,在未来的比赛中拿奖牌的概率很高,因此对他寄予了厚望。

仅仅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万光旭就成为了市体工队里数一数二的射击好手。他的教练开始考虑安排他参加全运会、亚运会,甚至是奥运会,为国家争光。

与此同时,万光旭对武侠小说和动作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沉迷于其中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并自学了拳击和格斗技巧。这使得他在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能上都远超常人。

如果一切顺利,万光旭很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一次恋爱的失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二、坠入深渊:天才的堕落与犯罪之路

万光旭在市体工队训练期间,与一名游泳队的年轻姑娘相恋了。对方被他英俊的外表和出色的运动能力所吸引,两人开始了甜蜜的交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光旭的性格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他脾气暴躁,控制不住情绪,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人。这种性格让他的女友无法忍受,最终选择了分手,并很快与一名足球守门员相恋。

万光旭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是足球守门员抢走了他的女友。愤怒之下,他找到这位守门员,将其暴打一顿,导致对方受伤住院。

这次暴力行为让万光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被公安机关拘留了一个月,而根据体工队的规定,运动员一旦被拘留或入狱,将立即被开除出队。就这样,前途一片光明的万光旭被体工队扫地出门,他的奥运梦想也随之破灭。

离开体工队后,万光旭不愿回到农村老家干农活,而是留在城里当起了混混。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治安状况不太好,万光旭凭借着好打出名,心狠手辣,凶悍蛮横,枪法极准,很快在当地的混混中有了一些名气,被小混混们称为"大哥大"。

在这段时间里,万光旭多次因打架、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他曾对同伙说:"其他我什么都不会干,就会玩个枪。会玩枪能干吗?当军人警察没门路,就只能去抢了。"这句话暴露了他内心的堕落和对未来的迷茫。

万光旭的父母看到儿子如此堕落,心急如焚。为了让他走上正道,他们帮他娶了一个媳妇,希望家庭生活能让他安定下来。然而,婚姻并没有改变万光旭的本性,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地实施暴力行为。

据万光旭的岳父黎金来回忆,有一次他看到万光旭将一个情妇带到家中,并在后山坡的树林里鬼混。黎金来的妻子柳桂文看到后责备了他几句,没想到万光旭竟掏出手枪顶在柳桂文的脑门上威胁道:"关你屁事,再啰唆,老子一Q打S你!"

这一事件让黎金来一家对万光旭既恐惧又痛恨,但他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而万光旭则继续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95年11月4日,万光旭和几个同伙流窜到广东从化,伺机盗窃了一名民警的64式手枪。有了这支枪,万光旭的胆子变得更大了。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化名"龙啸天",开始了一系列的犯罪活动。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万光旭带领团伙连续作案,多次抢劫高档汽车进行变卖,同时绑架富豪,勒索赎金。他用犯罪所得过着奢靡的生活,包养了4个情妇,肆意挥霍。

1996年,万光旭变得更加大胆,他和同伙绑架了一名澳门老年商人,试图勒索巨额赎金。然而,商人的家人选择了报警。警方经过严密侦查,找到了万光旭的藏身之处。当刑警破门而入时,万光旭反应极快,跳窗而逃,而他的同伙则全部被抓获。

在逃亡过程中,万光旭遇到了一名公安巡警的盘查。为了逃脱,他竟掏出手枪将巡J当场杀害。这一行为彻底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江西和广东警方开始联合通缉这个穷凶极恶的罪犯。

1997年6月25日,万光旭在广东惠阳再次遇到民警盘查,他故伎重演,掏出手枪将其击杀,并抢走了民警的64式手枪。此后,他继续在广东作案,专做杀人越货的勾当,成为了警方重点追捕的对象。

三、法网恢恢:警方的全面追捕行动

万光旭的累累罪行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江西和广东两省警方成立了联合专案组,全力追捕这个穷凶极恶的罪犯。然而,万光旭狡猾多端,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反侦察能力,多次逃脱警方的追捕。

1997年8月14日凌晨1点多,万光旭突然敲响了岳父黎金来家的门。他己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露面了,这次回来是为了看望自己的孩子。黎金来虽然内心恐惧,但还是让他进了家门。

当天下午5点,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黎金来终于走进了上栗县公安局的大门,向警方举报了万光旭的行踪。这一举报成为了万光旭命运的转折点。

接到举报后,萍乡市公安局迅速行动。刑警支队副队长吴万清带领3名刑警抵达上栗区,与上栗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胡世燕、萍乡市武警支队参谋长付洪生等人汇合,紧急成立了联合指挥组,并决定由吴万清担任此次抓捕行动的总指挥。

很快,由派出所民警、治安民警、刑侦民警和武警中队组成的37人抓捕队伍便集结完毕。根据黎金来提供的情报,万光旭只持有一支64式手枪。为了确保行动成功,警方为部分军警配备了81式自动步枪,其余人使用54式、64式和77式手枪。

万光旭藏身的地点是上栗镇龙合村炉罐冲,此地因西面环山、状似炉罐而得名,地形极为复杂,沟壑纵横其间,易守难攻,历史上曾是土匪出没之地。而他所住的是一栋钢筋水泥结构的三层楼房,位于炉罐冲的西北角,坐北朝南。

行动组经过谨慎分析,决定将37人分为10个战斗小组,每组3-4人。其中,刑警大队教导员余伯群、武警实习排长洪高炉、战士袁自良为第一抓捕小组,负责破门抓人;另外还指定了两个抓捕小组和一个机动组进行掩护和策应;同时,根据地形和周围建筑,行动组又布置了6个小组,埋伏在房屋周围,将万光旭完全包围起来。

警方原计划等到凌晨4点开始行动,由黎金来协助开门再实施抓捕,以免打草惊蛇。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场激烈的枪战即将上演。

西、生死对决:37名军警与悍匪的巅峰之战

1997年8月15日凌晨4点50分,37名全副武装的军警悄悄包围了万光旭藏身的三层楼房。他们分成6组包围外围,4组突击队主攻,意图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然而,意外发生了。黎家养的一条狗听到动静后开始大叫,随后一楼的灯亮了,万光旭的岳母柳桂文打开大门,看到全副武装的警察,不禁大叫起来。

这一叫声惊动了楼上的万光旭。抓捕小组听到楼上传来子弹上膛的声音,知道行动己经暴露。刑警大队教导员余伯群当机立断,关掉了走廊和客厅的灯,带领抓捕小组冲向二楼。

就在他们冲上二楼的瞬间,万光旭扔出了两枚手雷。"轰!轰!"两声巨响,刑警叶培旺、余树荣被炸伤,而万光旭的小舅子黎树林也被当场炸死。

这场激烈的枪战就此拉开了序幕。万光旭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精准的枪法,与37名军警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枪战中,万光旭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素质。他灵活地在楼房内穿梭,不断变换位置,让军警们难以瞄准。同时,他还利用窗户和阳台作为射击点,对包围在外的军警进行精准射击。

武警上栗区中队的石礼勇在发现万光旭后果断射击,但万光旭扔出了一颗手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石礼勇推开了身边的两名战士,自己却被手雷炸中牺牲。而这一天,原本是石礼勇的大婚之日。

万光旭的子弹准确地击中了金山派出所副所长彭新安的头部,彭新安当场牺牲。与此同时,彭新安的子弹也击中了万光旭的左胸,给他造成了重伤。

在激烈的交火中,刑警大队长刘云声发现了躲藏在东边后房的万光旭,两人展开了对射。不幸的是,刘云声头部中弹,当场殉职。

万光旭趁机脱下刘云声的防弹衣、警服,穿在自己身上,并戴上头盔,取走刘云声的77式手枪,试图伪装成警察突围。这一诡计让他成功地迷惑了一些警察,继续进行抵抗。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万光旭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力和战斗技巧。他不仅枪法精准,还擅长利用地形和环境进行战术转移。然而,面对37名训练有素的军警,他最终还是无法逃脱。

在激战中,万光旭被武警战士袁自良击中腹部,身受重伤。尽管如此,他仍然顽强抵抗,继续与军警们周旋。

最后,万光旭逃到了房子后面的树林里。武警战士钟华和陈礼红在灌木丛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万光旭,他们一人扭住一只胳膊,将他擒获。

这场惊心动魄的枪战最终以万光旭的被擒而告终。然而,警方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5名警察牺牲,6人重伤,3名无辜群众遇难。

万光旭被擒后不久,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尸体被送到医院,但医生宣布他己经死亡,无法进行抢救。

五、血色反思:一个天才的毁灭与社会的警示

万光旭的覆灭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这个曾经的射击天才,本可以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却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成为了人人唾弃的悍匪。

从ao yun 苗子到杀人恶魔,万光旭的堕落之路令人扼腕叹息。他的教练曾感叹:"如果万光旭能够走上正道,凭借他的射击天赋,或许能为国家赢得荣誉,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

一位军事专家也曾评价道:"如果万光旭去参军,必定是特种兵上等人才,兵王级别的人物。"然而,他的性格缺陷和道德沦丧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

万光旭案对当地公安机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年的8月15日,萍乡市上栗县公安局都会组织民警到安源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活动,缅怀在抓捕万光旭事件中牺牲的英烈刘云声、彭新安和谢洪威。

在上栗县公安局,新警入警都要学习英烈们的英雄事迹,每年的清明节和"8·15"纪念日,县公安局都会组织祭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也是对全体民警的警示教育。

万光旭案还被作为反面案例写入了警校教材,成为了警察培训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这起案件让警方认识到,在面对持枪歹徒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情报收集和战术规划,不能有丝毫的轻敌和大意。

此外,万光旭案也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一个人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如果万光旭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引导和教育,或许他的人生轨迹会完全不同。

六、余波未平:案件背后的家庭悲剧与社会影响

万光旭的覆灭虽然结束了他的罪恶生涯,但却给多个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

在这场枪战中,万光旭的小舅子黎树林被当场炸死,他的岳母柳桂文、大女儿黎朝晖、小女儿黎朝萍都因窝藏、包庇罪嫌疑,被公安机关拘留审查。黎金来花费大半生积蓄盖起的新房,也因为死亡了这么多人,被当地人称为"凶宅"。

黎金来一家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然而,万光旭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黎金来在接受采访时曾无奈地说:"我以为举报他之后,我们家就能恢复平静,没想到却引来了更大的灾难。"

除了黎金来一家,还有多个警察家庭因为这场枪战而破碎。石礼勇原本计划在8月15日结婚,然而这一天却成了他的忌日。他的未婚妻在得知噩耗时,当场晕倒,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彭新安的牺牲也让他的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在他的追悼会上,妻子哭着说:"他总是说等抓住了万光旭就好好陪陪我们,可是现在......"

万光旭案在当地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这个曾经的射击天才沦为悍匪感到惋惜,同时也对他的罪行感到愤怒。许多人表示,万光旭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多个家庭,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位当地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万光旭的事情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没有道德和良知的约束,也会变成社会的祸害。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特长。"

七、历史铭记:悍匪的终结与英雄的永恒

万光旭案虽然己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它在当地公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起案件不仅是对一个悍匪的终结,也是对多名英雄警察的铭记。

在安源烈士陵园,刘云声、彭新安、谢洪威、石礼勇、陈自军等烈士的墓碑静静矗立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法律的尊严,保护了人民的安全。

刘云声、谢洪威、彭新安被公安部追授为一级英雄模范,被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石礼勇、陈自军被武警部队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每年的8月15日,上栗县公安局都会组织新警来到烈士陵园,向烈士们敬献花篮,聆听英雄事迹。这己经成为了该局的一项传统,旨在让新一代警察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牢记使命,忠诚履职。

万光旭案也成为了当地警方的一个警示。它提醒着每一位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充分准备,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同时,它也激励着警察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以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万光旭案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让人们认识到,犯罪行为最终只会带来毁灭,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同时,它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感激那些为了维护社会安全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ga0f-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