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众人又纷纷呈上自己的诗作。李纨一一读过,对每一首诗都给出了点评。此次诗社集会,众人的诗作依旧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诗的乐趣中时,王熙凤派去打听消息的下人回来了。他一脸焦急地来到稻香村,在王熙凤耳边低语了几句。王熙凤脸色大变,急忙起身,对众人说道:“姐妹们,实在对不住,府里突然出了急事,我得赶紧去处理,今日的诗社集会只能到此为止了。”
众人听了,都十分诧异,但见王熙凤神色匆忙,也不好多问。王熙凤匆匆离开稻香村,赶回房中。
下人将打听到的消息详细告知了王熙凤。原来,贾赦为了几把古扇,与一位名叫石呆子的人起了争执。那石呆子视扇如命,不肯出让。贾赦的手下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赦,便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强行将扇子抄来送给了贾赦。如今石呆子不甘心,一纸诉状将贾雨村告到了官府,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王熙凤听后,心中暗叫不好。贾雨村此举实在是太过鲁莽,若此事处理不当,贾府必将陷入困境。她思索片刻后,决定先去找贾琏商量对策。
贾琏得知此事后,也是眉头紧皱:“父亲这次真是糊涂了,为了几把扇子惹出这么大的麻烦。贾雨村那家伙,做事也太不择手段了。”
王熙凤说道:“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解决此事。若是让老爷因此事获罪,贾府的名声可就毁了。”
贾琏沉思片刻后说道:“我看我们得先安抚好石呆子,让他撤诉。再想法子疏通官府,把这事儿压下去。只是这石呆子性子执拗,恐怕不容易安抚。”
王熙凤点头道:“不管多难,都得试试。你明日就去找石呆子,带上些银子,好好跟他说说,看能否让他回心转意。我这边去打点官府,尽量把事情化小。”
贾琏应道:“也只能如此了,但愿能顺利解决此事。”
第二日,贾琏便带着银子去找石呆子。他好言相劝,希望石呆子能撤诉,承诺会给他更多的补偿。然而,石呆子却不为所动,坚决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我那几把扇子是祖上留下的,是我心头之宝。贾雨村那狗官,为了讨好贾赦,竟诬陷我拖欠官银,强行抢走我的扇子。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石呆子气愤地说道。
贾琏无奈,只能无功而返。他将石呆子的态度告诉了王熙凤,王熙凤听后,也是愁眉不展。
“这可如何是好?石呆子不肯撤诉,官府那边又催得紧,再这样下去,老爷可就危险了。”王熙凤焦急地说道。
就在这时,平儿匆匆走进来,说道:“二奶奶,我倒有个主意。我们可以找与石呆子相熟的人去劝劝他,说不定能有转机。”
王熙凤听了,眼前一亮:“平儿,你说得对。你快去打听一下,看看石呆子有没有什么亲近的人,我们从他身边的人入手,或许能说服他。”
平儿领命而去,西处打听石呆子的情况。终于,她打听到石呆子有个老母亲,平日里十分疼爱他。平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熙凤。
王熙凤思索片刻后说道:“看来只能从他母亲身上想办法了。你准备些厚礼,我亲自去拜访石老太太,希望她能劝劝石呆子撤诉。”
于是,王熙凤带着厚礼,来到了石呆子家。她见到石老太太后,先是行了大礼,然后诚恳地说道:“石老太太,我是贾府的王熙凤。此次前来,是为了石呆子的事情。我家老爷一时糊涂,得罪了您家公子,还望您能高抬贵手,劝劝他撤诉。我们贾府定会给您和公子一个满意的交代。”
石老太太看着王熙凤,神色有些犹豫:“我也知道我家呆子性子执拗,可这事儿他确实受了委屈。那些扇子是祖上留下的,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王熙凤连忙说道:“石老太太,我明白您的顾虑。我们愿意加倍赔偿石公子的损失,不仅把扇子归还,还会再送上一笔银子,让他以后的生活无忧。只求您能劝劝他,别再追究此事,否则我家老爷恐怕性命难保。”
石老太太听了王熙凤的话,心中有些动容。她心疼儿子,也不想看到贾府因此事闹得家破人亡。思索良久后,她说道:“罢了,看在你一片诚意的份上,我去劝劝他。只是你们贾府可不能言而无信。”
王熙凤大喜,连忙说道:“石老太太放心,我们贾府一向言出必行。只要石公子撤诉,我保证会兑现承诺。”
从石呆子家出来后,王熙凤心中稍感宽慰。她回到贾府,将事情的进展告诉了贾琏。贾琏听后,也松了一口气:“但愿石呆子能听他母亲的话,撤诉了事。”
几日后,石呆子在母亲的劝说下,终于答应撤诉。王熙凤得知消息后,立刻安排人将扇子归还给石呆子,并送上了丰厚的银子。同时,她又花费了大量钱财疏通官府,将此事压了下去。
经过一番波折,贾府终于暂时度过了这次危机。然而,此事却让贾府众人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王熙凤深知,贾府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内部己经暗藏危机,若不加以整顿,日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麻烦。
而在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过程中,诗社的姐妹们虽然不知贾府的这些风波,但她们的生活也并非毫无波澜。林黛玉因宝玉亲事的传言,心中始终郁郁寡欢。她与宝玉之间,也因此多了几分微妙的隔阂。宝玉虽想向黛玉解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两人见面时,常常相对无言,徒留满心的惆怅。
薛宝钗看在眼里,心中暗暗叹息。她虽与黛玉平日里有些小摩擦,但此时见黛玉如此难过,心中也不禁有些同情。一日,她来到潇湘馆,见到黛玉正坐在窗前发呆。
“林妹妹,你这几日脸色不太好,可是身子不舒服?”薛宝钗关切地问道。
自从解除封印后,体内古仙魂走了,黛玉心口疼的症状彻底消失了。但寒体虚咳,忧郁过多却还在体内,按陈大夫说,需调理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于是,黛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多谢宝姐姐关心,我只是有些累了。”
薛宝钗坐在黛玉身边,轻声说道:“林妹妹,我知道你心中担忧何事。只是这事儿尚未有定论,你也别太过于忧心。宝玉对妹妹的心意,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
黛玉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宝姐姐,我又何尝不知。只是我在这贾府,终究是寄人篱下,许多事情身不由己。若宝玉真的有了亲事,我……”
薛宝钗握住黛玉的手:“林妹妹别这么想,老太太最疼你和宝玉了,定然不会让你们分开的。你且放宽心,别把自己的身子熬坏了。”
黛玉微微点头,心中对薛宝钗的关心十分感激:“宝姐姐,多谢你今日前来安慰我。我会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情。”
薛宝钗又与黛玉说了些贴心话,这才起身告辞。经过此次交谈,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关系似乎亲近了许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eahb-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