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香菱学诗学得如火如荼,而贾府之中,却也发生了一些新的事情。
王熙凤近日愈发忙碌起来,府中的大小事务让她有些应接不暇。贾琏时常外出,家中诸事都压在她一人身上。
这日,王夫人将王熙凤叫到房中,神色严肃地说道:“凤丫头,最近府里的开支似乎有些过大,你可得好好整顿整顿。还有,那些下人们也越发不规矩了,你要多留意着点。”
王熙凤连忙应道:“太太放心,我这几日就着手清查账目,定要把开支缩减下来。至于那些下人,我也会严加管教,绝不姑息。”
从王夫人房里出来后,王熙凤眉头紧皱。她深知府中事务繁杂,稍有不慎便会出乱子。回到自己房中,她立刻命平儿将账本拿来,仔细查看每一笔开支。
“平儿,你看这几笔开销,似乎有些不太对劲。这采购的布料价格比以往高出许多,还有这米面粮油,用量也比平常多了不少。你去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王熙凤指着账本对平儿说道。
平儿点头称是,转身便去着手调查。
与此同时,宝玉在园中闲逛,无意间听到几个丫鬟在小声议论。
“听说老爷最近要给宝二爷安排一门亲事呢。”一个丫鬟说道。
“真的吗?那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另一个丫鬟好奇地问道。
宝玉心中一惊,急忙走上前去,问道:“你们在说什么?什么亲事?”
丫鬟们见是宝玉,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行礼:“宝二爷,我们也是听来的,并无实据,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宝玉心中烦闷,也无心再闲逛,转身回到怡红院。他坐在榻上,心中思绪万千。他自小与黛玉一同长大,情投意合,若真如丫鬟们所言,老爷要为他安排亲事,那他与黛玉又该如何是好?
晚间,袭人见宝玉神色不佳,关切地问道:“二爷,您今日是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宝玉叹了口气,将白天听到的话告诉了袭人。袭人听后,心中也有些担忧,但还是安慰宝玉道:“二爷,您也别太担心,这不过是传言,未必是真的。就算老爷真有此意,也得看老太太的意思。老太太最疼您了,定然不会让您委屈的。”
宝玉听了袭人的话,心中稍微宽慰了些,但仍是忧心忡忡,一夜未眠。
而在潇湘馆,黛玉也察觉到宝玉今日有些异样。以往宝玉总会时不时地来找她,可今日却不见踪影。她心中疑惑,却又不好意思主动去问。
“紫鹃,你去怡红院看看,宝二爷今日怎么没来?是不是身子不舒服?”黛玉终究还是忍不住对紫鹃说道。
紫鹃笑着应道:“好嘞,姑娘放心,我这就去看看。”
紫鹃来到怡红院,见到袭人,询问宝玉的情况。袭人便将白天的事情告诉了紫鹃。紫鹃听后,心中暗暗担忧,回到潇湘馆后,将此事告知了黛玉。
黛玉听后,心中一阵酸楚,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深知自己在贾府寄人篱下,许多事情身不由己。若宝玉真的有了亲事,那她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姑娘,您也别太伤心了,这事儿还没个定论呢。说不定只是误传。”紫鹃在一旁轻声安慰道。
黛玉微微点头,用手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我也知道不该胡思乱想,只是心中难免担忧。罢了,且看日后如何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香菱在黛玉的教导下,诗艺愈发精湛。她又写了一首诗,再次拿给黛玉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黛玉读完,眼中满是赞赏:“香菱,这首诗真是大有长进,立意深远,意境优美,可见你这几日着实下了苦功夫。”
香菱听了,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多亏了姑娘悉心教导,香菱才能有今日的进步。”
就在众人沉浸在诗社的雅趣和各自的生活琐事中时,贾府中却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日,周瑞家的匆匆忙忙地来到王熙凤房中,神色慌张地说道:“二奶奶,不好了,府里出大事了。”
王熙凤心中一紧,急忙问道:“出什么事了?你快说!”
周瑞家的喘了口气,说道:“听说老爷在外面与人发生了争执,对方似乎来头不小,闹到了官府,这事儿恐怕要闹大了。”
王熙凤脸色一变,心中暗忖:这可如何是好?老爷若因此事惹上麻烦,贾府上下都要受到牵连。她急忙起身,对周瑞家的说道:“你先别声张,我这就去回太太,看看该如何应对。”
王熙凤匆匆来到王夫人房中,将此事告知了王夫人。王夫人听后,也是惊慌失措:“这可怎么办才好?老爷怎么如此莽撞,惹上这么大的麻烦。”
王熙凤沉思片刻后说道:“太太别急,我们先派人去打听清楚事情的缘由,看看对方究竟是什么来头,再想办法解决。我这就去安排。”
王夫人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凤丫头,你办事我放心,你一定要尽快把这事儿处理好,不能让贾府的名声受损。”
王熙凤应了一声,急忙回到自己房中,召集了几个得力的下人,吩咐他们去打听消息。下人领命后,立刻分头行动。
这边贾府众人忧心忡忡,而诗社的姐妹们却还不知此事。她们依旧按照往常的约定,准备在稻香村举行第二次诗社集会。
李纨早早地便在稻香村布置好了一切,桌上摆满了新鲜的水果和精致的点心。众人到齐后,李纨笑着说道:“今日我们诗社再次集会,上次海棠诗会大家都表现得十分出色,这次不知又会有怎样的佳作诞生。今日我们以菊花为题,大家尽情发挥吧。”
众人纷纷应和,各自找了位置坐下,开始构思诗句。林黛玉手托香腮,望着窗外的菊花,思绪飘飞。不一会儿,她便提笔写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写完后,她轻轻放下笔,看着自己的诗作,微微点头。这时,薛宝钗也搁笔,将自己的诗递给李纨。李纨接过,轻声读道: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李纨读完,赞道:“宝姑娘这首《忆菊》,将对菊花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用词细腻,情感真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eahb-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