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黛玉秀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黛玉秀诗

 

回到潇湘馆,林黛玉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竹子,心中忽然开朗许多,她想到,“人生和这竹子也差不了多少。从笋芽始至斑竹老去,也就几个青春而己,所以,将世事看淡,多点开心才行……”

紫鹃在一旁看着自家姑娘专注的模样,忍不住笑道:“姑娘,这次诗社集会,您定能拔得头筹。”

黛玉微微一笑:“我不过是陪着姐妹们玩玩,输赢倒也无所谓。只是作诗一事,全凭心意,我且尽力便是。”

次日,众人早早便来到了秋爽斋。探春己命丫鬟们在厅中摆好了桌椅,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桌上还摆满了精致的酒菜。

众人入座后,李纨笑道:“今日以海棠为题,各作诗一首。我就暂充社长,负责评判诗作。大家也别客气,都拿出自己的本事来。”

众人纷纷研墨蘸笔,开始作诗。林黛玉才思敏捷,不一会儿便搁笔。她看着自己的诗作,微微点头,又抬头看了看其他人。

薛宝钗正专注地写着。她知道,诗书这一项,林黛玉压自己一头。

宝玉则时而皱眉,时而思索,时而又写个几行。

探春、惜春也都认真地构思着诗句。 一个时辰过去,众人皆己完成诗作。

李纨让丫鬟们将诗稿收上来,一一摆在桌上。

她先看了探春的诗: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李纨赞道:“三妹妹这首诗,立意新颖,把海棠的神韵都写出来了。”

接着又看了惜春的诗,也夸了几句。

然后她拿起薛宝钗的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

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看罢,点头道:“宝姑娘这首诗,沉稳大气,格调高雅,把海棠的淡雅高洁写得淋漓尽致。”

这时,宝玉刚写好,递了过去。

李纨接了,看了一会后失声笑了起来。

宝玉写道:

一支花儿香又美,

枝上有窝蛋一枚。

鸟儿飞来欲衘走,

滚来滚去不上口。

最后气得一脚蹬,

窝翻蛋打满地淋。

鸟儿飞走细看花,

海棠盛开显富贵。

姑娘们一听都笑个七荤八素,黛玉更是笑得腰都首不起来。

其实,大家都知道,二爷是有意搞笑,目的就是活跃气氛。

过了好一会,姑娘们止住笑,李纨拿起林黛玉的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己昏。

李纨读完,不禁拍案叫绝:“林姑娘这首诗,真是别出心裁,把海棠写得如仙子下凡一般,既有梨蕊之白,又有梅花之魂,实在是妙。

依我看,此次诗社集会,林姑娘的诗当属第一。” 众人也都纷纷称赞。

林黛玉微微欠身,笑道:“多谢嫂子和姐妹们夸赞,我不过是一时兴起,胡乱写来,能得第一,也是侥幸。”

宝玉在一旁笑道:“林妹妹才思敏捷,这第一自然是当仁不让。只是下次,我定要好好努力,不能再落后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 这海棠诗社的第一次集会,就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众人各自归去。

林黛玉回到潇湘馆,心情格外舒畅。她坐在榻上,手中轻轻翻阅着诗稿,回味着众人所作的海棠诗,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抹笑意。

紫鹃在一旁细心地整理着书架,看着自家姑娘这般愉悦的模样,也跟着欢喜。

“姑娘,这次诗社集会可真是热闹,您的诗得了头筹,想必姐妹们都对您钦佩不己呢。”紫鹃笑着说道。

黛玉抬眸,眼中满是温柔笑意:“不过是姐妹们抬举我罢了,大家的诗作各有千秋。宝姐姐的诗沉稳大气,三妹妹的立意新颖,我能拔得头筹,实是意外之喜。”

话虽如此,可作诗本就是黛玉的心头好,能在诗社中得到众人认可,她心中自是欢喜非常。她将诗稿小心收起,对紫鹃说道:“把这些诗稿收好,日后闲暇时再拿出来看看,也算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紫鹃应了一声,将诗稿妥善放置在柜子里。

几日后,薛宝钗带着香菱来到潇湘馆。香菱一见到黛玉,便急切地说道:“林姑娘,我一心想要学诗,宝姑娘说您最是精通此道,还望姑娘能教教我。”

黛玉看着香菱那恳切的模样,心中喜爱,笑着说道:“这有何难,你既有心学,我自然乐意教你。学诗也并非难事,首先要多读,像王维、杜甫、李白的诗,你都要细细研读,体会其中的韵味和章法。”

香菱连连点头,眼神中满是求知的渴望:“多谢姑娘,我定会用心去读。只是我识字不多,理解起来怕是有些困难。”

黛玉轻轻握住香菱的手:“无妨,你有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我。你先把王维的五言律诗读上一百首,仔细揣摩,然后再看杜甫的七言律诗,如此循序渐进。”

从那以后,香菱便一头扎进诗的世界里。她日夜苦读,遇到不懂之处,便立刻跑来潇湘馆向黛玉请教。黛玉也总是耐心地为她讲解,从诗句的含义到诗中的意境,再到作诗的技巧,无不倾囊相授。

一日午后,香菱兴奋地跑到潇湘馆,手中拿着自己新写的一首诗,递给黛玉:“姑娘,您看看我这首诗,可有进步?”

黛玉接过诗稿,细细读来: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照边关。

欲知塞外风光好,

须待霜华满玉栏。

黛玉读完,思索片刻后说道:“这首诗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用词和意境都有提升,只是这诗的立意还稍显浅了些。作诗不仅要注重词句的优美,更要蕴含深意,能让人读完有所感悟。你再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相信你定能写出更好的诗来。”

香菱听了,连连点头,眼神中满是坚定:“多谢姑娘指点,我明白了。我回去后再仔细想想,定要写出让姑娘满意的诗。”

看着香菱离去的背影,黛玉不禁感叹道:“香菱这般好学,假以时日,定能在诗道上有所成就。”

紫鹃在一旁笑道:“香菱姑娘对学诗如此执着,也是因为姑娘教导有方。”

黛玉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eahb-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