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单位里,人过五十一定要记住的三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单位里,人过五十一定要记住的三点

 

要说这人到五十,就跟老家那老槐树似的,枝桠长得再茂盛,也得防着被雷劈。职场里过了这道坎儿,一举一动都得揣着本账。前儿个在茶水间,听几个年轻人聊 “职场社交学”,我搁旁边抿着茶首摇头 —— 有些事儿,他们还真得跟咱们这些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取取经。

职场交往:别让热乎劲儿坏了规矩

小林找老王套近乎这事儿,在单位里见得多了。就像村口的狐狸围着鸡窝转,尾巴摇得再欢,心里指不定打着啥主意。上个月新来的实习生小吴,天天追着技术部老陈问东问西,又是帮忙订咖啡,又是夸人家 “经验丰富”。等项目评优时,好家伙,老陈手里的推荐名额就落她头上了。你要说这是单纯 “拜师学艺”?这话糊弄糊弄刚出校门的行,在单位里混了几十年的人,谁心里没杆秤?

特别是跟异性同事打交道,更得把分寸拿捏得死死的。想起老同事张叔,活生生的教训。那会儿他和隔壁部门的小刘走得忒近,三天两头约着下馆子、逛公园。有天不知被谁拍了照,往工作群里一扔,好家伙,消息跟炸了锅的油条似的,噼里啪啦传得全单位都知道。领导找他谈话,老伴儿在家闹得鸡飞狗跳,最后灰头土脸调去了边缘部门。从那以后,我见着张叔,头发白得更快了,见人说话都低着头。

所以说,和异性同事相处,得记着这几条铁律:

有话办公室里说,别往小饭馆、咖啡馆钻,那些地儿容易让人嚼舌根

单独约饭?趁早打消这念头,真要有事儿,拉上几个人作陪

开口闭口谈工作,家长里短的事儿,烂在肚子里也别往外倒

客气礼貌不能少,热乎劲儿过了头,保不准哪天就烫着自己

群众的眼睛比村口的狗还尖,你打个喷嚏,第二天全单位都知道你昨晚没盖好被子。

人情往来:别让面子压垮了钱包

说起随份子这事儿,我能倒一箩筐苦水。同事结婚、生子、搬家、升职,一年到头的人情债,比老家的田税还重。去年我们部门统计,平均每人一年得随七八次份子,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块。你说这钱花得冤不冤?有个同事小李,为了撑面子,借钱随份子,到月底只能啃馒头就咸菜,媳妇天天跟他闹。

财务科的李姐更是典型。儿子上大学正是用钱的时候,可她拉不下脸,同事请客必到,份子钱只多不少。到年底一算账,儿子的学费都凑不齐,只能厚着脸皮找亲戚借。我劝她:“李姐,咱都这把年纪了,得为以后打算,面子能当饭吃?”

给大伙儿支几招,既能保住面子,又能守住钱包:

关系一般的同事,找个由头推了就行,“家里有事去不了”,这话百试百灵

实在推不掉,发个小红包意思意思,这年头,心意到了比啥都强

铁哥们儿、好姐妹,私下里坦诚说困难,真正的朋友不会计较

别听那些闲言碎语,等你老了躺在病床上,能救你的是存折,不是面子

谨言慎行:别让舌头惹出大祸

单位里有句老话:“饭能乱吃,话不能乱说。” 过了五十岁,更得把嘴严实了。技术部老张就是个反面教材,整天抱怨领导偏心,说新来的小王没本事还爱抢功。这话不知怎么传到领导耳朵里,从那以后,评优没他份,升职没他事儿,最后灰溜溜办了内退。现在的年轻人,嘴上没把门的,你说一句,他能添油加醋传十句,比村口的大喇叭还厉害。

老主任的事儿也让人唏嘘。他技术没得说,就是脾气首,有次在会议上跟年轻领导争得面红耳赤,非要坚持自己的方案。结果呢?被贴上 “倚老卖老”“不好相处” 的标签,后面评职称、涨工资全受影响。临退休时,他拉着我的手说:“老弟,咱们这把年纪,得学会服软,硬扛没啥好处。”

再看看我们部门的老周,去年为了证明自己 “老当益壮”,天天加班到半夜,非要跟年轻人比业绩。结果累出高血压,现在天天揣着药,走路都喘。老伴儿天天数落他:“都半截身子入土了,还折腾个啥?”

人到五十,得活得通透些。该退的时候退一步,该让的时候让三分。就像老家的老牛,年轻时拼命耕地,到老了也得歇一歇。职场不是竞技场,到了这把年纪,平平安安、稳稳当当比啥都强。

记住喽,五十岁在职场,守好交往的分寸,算清人情的账本,管住说话的舌头,这才是安身立命的真本事。往后的日子,咱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落个清闲自在,等退休了,能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喝喝茶,这日子,比啥都舒坦。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bibh-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