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田垄间新苗初长,绿意如潮水般漫过整片原野。王昭站在城头远眺,耳畔是铁匠坊中叮当的敲打声与远处乡民劳作时的吆喝混成一片。
赵西提着一卷文书走上城楼,神色略显凝重:“少主,第一拨使节己经入城了。”
王昭微微一笑,目光收回,语气平静:“安排在偏厅,不必铺张。”
“可对方来的是晋阳裴氏的使者,按理应以贵客相待……”
“他不是客人。”王昭转身,衣袍在风中轻轻扬起,“他是叛臣之后。”
**
宴席设在修葺一新的东堂,雕花木案上摆着热腾腾的羊羔与清酒,香气扑鼻。宾客尚未到齐,己有三名身着锦袍的男子坐在下首,其中一人须发微白,神情倨傲。
“王家如今不过是个地方豪族,竟敢拒我‘晋阳裴’于门外?”那老者冷哼一声,手中玉杯轻叩桌面。
话音未落,门帘忽被掀开,一名青衣侍从端着漆盘走入,将一封卷轴轻轻放在主位案前。
片刻后,脚步声响起,王昭缓步而入,一身素色深衣,腰佩短剑,目光扫过众人,落在那老者身上。
“裴大人别来无恙?”
老者脸色一变:“你认得我?”
“三年前,裴大人为梁军引路,火烧汾阳庄,屠村百户,此事可还记得?”
满堂寂静,其余两位使者面色微变,纷纷低头不语。
老者猛地站起:“那是旧事,今日只为结盟而来!”
“结盟?”王昭冷笑一声,指了指案上卷轴,“你们要我割让北原两镇,换你们口中的‘联盟’?”
“这……这是为大局计!”老者强撑道。
王昭缓缓起身,走到堂中,环视众人:“我王氏祖训有言——忠义为骨,不忠者逐。今日我若与叛臣之子议和,何以面对先祖?”
他回头看向那老者,声音陡然冷淡:“请回吧,我王氏不欢迎背信弃义之人。”
**
三日后,城外来了大批流民,皆是邻镇逃难而来。他们衣衫褴褛,脸上写满疲惫与惶恐。
王昭亲自出城迎接,命人打开北原田庄大门,提供屋舍与种子,并当场宣布设立工坊,招募青壮参与水利建设。
人群中,一个年孩怯生生地拉住花蕊夫人的裙角,低声说:“我姓李……我爹说我是唐室后人。”
花蕊夫人怔了一瞬,低头看他,眼神复杂。
“那你叫什么名字?”
“李昭。”
她轻轻点头,将孩子揽入怀中,望向远处忙碌的身影,心中泛起一丝涟漪。
**
七日后,城中设宴,款待周边七路小势力代表。宾朋满座,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忽然,一名身穿粗布短褐的年轻将领举起酒盏,朗声道:“王公子虽才俊,却非嫡长,统领全族,是否太过仓促?”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王昭却不动声色,只是轻轻放下酒盏,对身旁侍从道:“取《王氏世系图》来。”
不多时,一幅巨大的绢布展开于堂前,墨迹清晰,脉络分明。
“诸位可见此图?”王昭指着最上方一行字,“王氏十代祖,曾随太宗征辽东,立下汗马功劳。其子承父志,守河东二十年,未曾改易分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血脉之贵,在德不在位。今日我王昭若无能,自当退位让贤;若有功于社稷,谁又能言我不配?”
满堂寂静,无人再言。
就在这时,一名年长的代表悄悄递上一封信笺,低声道:“某处藏有前朝秘档,或与王氏过往有关,愿献于公子。”
王昭接过信笺,指尖轻抚封泥,眼中闪过一抹深思。
**
夜色渐沉,宴席散去,宾客陆续离席。
王昭独自站在庭中,望着满天星斗,心绪翻涌。
赵西走来,轻声道:“少主,裴氏使者离开时,留下一句话——‘有人会管王氏的事’。”
“我知道。”王昭淡淡回应,“但他们不会现在来。”
“为何?”
“因为他们还在等,看我们会不会栽跟头。”王昭抬头,目光深远,“而现在……我们正稳步前行。”
风拂过庭院,吹动檐下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远处传来更鼓声,三更己至。
王昭转身,迈步走向内堂,身影隐没在夜色之中。
身后,月光洒在石阶上,映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宴会厅角落,那封未拆的信静静躺在案几之上,等待明日揭晓的秘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aaaa-9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