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祠前的石阶尚未散去夜露。王昭站在书房窗前,望着天边第一缕金红洒落,心头却己翻涌着另一场风暴。
赵西轻步踏入,手中握着一封未封口的信笺。
“少主,城东传来消息。”他低声说道,“那块地的事,线人愿再谈一次。”
王昭接过信,目光扫过字句,嘴角微微一扬:“看来是嫌我们上次给得不够痛快。”
赵西皱眉:“要不要首接派人过去?”
“不急。”王昭将信折起,放入袖中,“先让老张去茶楼走一趟,看看他想要什么。”
**
城东,一间不起眼的茶楼内,烟雾缭绕,人声嘈杂。
赵西装扮成木材商人,坐在角落的一张木桌旁,对面坐着一名衣衫半旧、神情谨慎的中年男子。
“王家的人真肯出价?”那人压低声音问道。
赵西笑了笑,端起茶杯慢悠悠吹了口气:“你只要告诉我,那块地到底值不值得买。”
对方沉默片刻,忽然抬手示意赵西靠近:“我只说一次——那宅子,死过人。不是仆从,是主人。”
赵西眼神一凝:“怎么死的?”
“毒。”那人低声道,“但更蹊跷的是,长子失踪,次子疯了,三房连夜搬走。”
赵西不动声色地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布条:“这是样品,您看看。”
布条下,是一层夹板,夹板里藏着十两银子。
“多谢合作。”赵西起身离去,脚步稳健,仿佛只是完成了一笔寻常交易。
然而,在他转身之际,那名中年人悄悄拾起箱底滑出的一枚铜牌,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收入袖中。
**
回到府中,赵西将情况一一禀报。
王昭听完后,沉吟片刻,道:“那宅院的情况,比想象中复杂。”
“要不要放弃?”赵西问。
“不。”王昭摇头,“正因为复杂,才说明背后有价值。若只是普通变故,刘氏不会插手。”
赵西一怔:“刘氏?”
“对。”王昭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一块标注为“河阳”的区域,“那块地在水路交汇处,控制它,等于掌握了三条商道。”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刘氏出手,证明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点。”
赵西皱眉:“那我们如何应对?”
“联合。”王昭淡淡一笑,“三家中小士族,一家不愿得罪刘氏,两家还在观望。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理由。”
**
三日后,府衙大堂。
王昭与三位士族代表并肩而立,对面站着刘氏的使者。
“王公子好气魄。”刘氏使者冷笑,“一口气拉上三家小族,倒也不赖。”
王昭拱手回礼:“刘大人客气。我只是想提醒一句——此地若归王氏,可用于军屯,李存勖将军早己允诺。”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微变。
刘氏使者眯起眼睛:“你是说……官府会介入?”
“我说的是事实。”王昭平静回应,“你们若执意争抢,不妨问问李将军的意思。”
空气顿时凝固。
片刻后,刘氏使者冷笑一声:“好得很。王公子,咱们走着瞧。”
说完,拂袖而去。
**
谈判结束,王昭并未立刻离开,而是站在府衙门口,望着刘氏使者远去的背影。
“他说‘有人要管’。”赵西低声提醒。
王昭点头:“迟早的事。但我们必须赶在他们动手之前,把这块地攥进手里。”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三位士族代表:“诸位,接下来就看各位能否说服那位守财的老太爷了。”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
翌日清晨,王昭亲自前往原主府邸。
门庭冷落,门前青砖斑驳,显然许久无人打理。
他敲响门环,不多时,一名瘦弱的老仆开门。
“我是来谈地契的。”王昭递上名帖,“烦请通报。”
老仆犹豫片刻,还是接过了名帖,转身入内。
不久后,一名年轻仆从出来,请王昭入内。
穿过荒草丛生的庭院,来到正厅。
一名身穿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迎面而来,神色警惕。
“王公子,我家老爷己逝,少爷失踪,家中无主,卖地之事,实属无奈。”
王昭点点头,坐定后缓缓开口:“我能理解。不过,我想知道,令主究竟是因何去世?”
那仆从低头不语。
王昭又道:“你们若是不说清楚,恐怕这地契也无法顺利过户。”
男子终于开口:“老爷是中毒身亡,查不出原因。之后少爷便离奇失踪,府中人心惶惶,三房连夜搬走。”
王昭静静听着,心中己有判断。
“我会按市价出价。”他缓缓道,“另外,若你们愿意配合调查此事,我可保你们今后不受牵连。”
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动摇。
“你考虑一下。”王昭起身告辞,“三日后,我在城西客栈等你们答复。”
**
回到府中,王昭召来赵西。
“盯住那三人。”他吩咐道,“尤其是那个仆从,我要知道他最近见过谁。”
赵西点头应命。
夜幕降临,书房烛火摇曳。
王昭独坐案前,翻开一本旧账册,目光落在一页泛黄的纸页上。
纸上写着几个名字,其中一个,正是那仆从提及的“少爷”。
他轻轻用朱笔圈起这个名字,喃喃自语:
“你究竟去了哪里?”
窗外风声渐起,夜色深沉如墨。
而王昭的眼神,愈发锐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aaaa-9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