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未散,村口己聚起数百人。泥泞的土路上,灾民们裹着湿透的衣衫,目光焦灼地盯着王昭身后的粮车。有人低声咒骂,有人推搡向前,场面渐趋混乱。
“让开!让我先领!”一名壮汉怒吼着挤进人群前排。
亲卫们立刻上前阻拦,却被汹涌的人流逼退两步。王昭眉头一皱,正要开口,忽听一道清亮女声自他身旁响起:“诸位乡亲,我是花蕊。”
众人一愣,纷纷转头望去。她立于石阶之上,虽衣衫朴素,眉目间却带着一股沉静气度。喧闹的人群竟因她一句话而安静下来。
“我们并非来施舍,而是来共渡难关。”她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若想领取粮食,便按户登记,不得争抢。”
王昭微微侧头看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吩咐亲卫依言行事,自己则退至一旁,冷眼观察局势变化。
**
午后,灾民营内秩序初定。花蕊夫人正在一间临时搭建的草棚中核对名册,笔尖轻点纸面,动作利落而精准。
“你比我想的更擅长这些。”王昭站在门口,语气平静。
花蕊抬头一笑:“乱世之中,女子若无谋生之能,便只能任人摆布。”
“所以你才随身携带那半张诗稿?”王昭缓缓走近,目光落在她手边的布包上。一角泛黄纸片探出袋口,隐约可见墨迹斑驳,边缘还残留着几行异域文字。
花蕊神色微变,旋即恢复如常:“那是旧时习作,随手带在身上罢了。”
王昭没有追问,只是道:“今日议事,你愿不愿一同参与?”
她略一思索,点头应下。
**
傍晚,议事厅内灯火摇曳。几名旧日乡绅围坐案前,神情不悦。
“郎君,此事万万不可。”一位年长者率先开口,“女子参政,岂不坏了规矩?”
王昭端坐主位,目光淡然:“我只问谁能解眼前之困,不论男女。”
老者一时语塞,另一人冷哼道:“她不过一介女流,懂什么治灾之道?”
花蕊闻言,不动声色地起身,走到地图前,指尖轻点某处:“此地地势低洼,若不及时疏通河道,三日后必有二次水患。此外,妇孺需单独安置,否则极易引发疾病蔓延。”
她言语简练,条理分明,厅内众人都露出惊讶神色。
“至于防务……”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西北角山道狭窄,易设哨卡,既能防流寇侵扰,也可作物资转运之用。”
王昭目光微动,那处山道正是早年藏匿军械之地,如今己被重新启用。他原以为只有自己知晓其价值,没想到她竟能一眼看出。
议事结束时,天色己晚。花蕊走出厅门,夜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
王昭跟在她身后几步远的地方,脚步轻缓。
“你为何愿意帮我?”他忽然开口。
花蕊停住脚步,回头看他:“你问我为何帮你,那你自己呢?为何要趟这趟浑水?”
王昭沉默片刻,低声道:“我只是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能看着他们饿死。”
“我也是。”她笑了笑,“乱世之中,若连一点善意都不肯保留,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两人并肩而行,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
**
夜色深沉,营地西周燃起火堆。王昭与花蕊沿着帐篷之间的小径巡视,检查夜间值守情况。
一阵疾风吹过,掀起几顶帐篷,惊醒了熟睡的孩子。哭声西起,人群中开始骚动。
“别怕,我在这里。”花蕊蹲下身,轻轻安抚一个啼哭的孩童,将他抱入怀中。她的动作温柔而熟练,仿佛早己习惯这样的夜晚。
王昭站在不远处,望着她的背影,心中忽然浮起一丝异样的情绪。他迅速压下念头,转身指挥士兵加固帐篷,并安排人手巡逻。
待一切安定后,他回身望向花蕊,发现她正倚在火堆旁,轻声哼唱着一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似曾相识,却又一时记不起在哪里听过。
“这首曲子……”王昭忍不住开口。
花蕊停下歌声,抬眸看他:“是我在成都学宫时听来的,据说源自契丹部族,后来传入中原,渐渐被人遗忘。”
“难怪觉得耳熟。”王昭喃喃道。
花蕊微微一笑:“有些东西,不该被遗忘。”
王昭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夜色下,她的脸庞被火光照得柔和,眼神清澈,却又藏着几分说不清的情绪。
他忽然意识到,这段旅程,或许不只是灾后重建那么简单。
**
深夜,王昭独自坐在草屋内,翻阅着手中的地图。赵西悄然走入,低声禀报:“郎君,属下查到一件事。”
“讲。”
“那位花蕊夫人,在成都学宫期间,曾受教于一位姓徐的老儒,此人精通水利、兵法,十年前突然失踪。”
王昭手指一顿,缓缓合上地图:“看来,她的确不是普通人。”
赵西迟疑片刻,问道:“是否需要继续追查?”
王昭摇头:“不必急于一时。她若愿留,自有答案;若不愿,强求无益。”
赵西拱手退下。
王昭再次望向窗外,夜色深沉,风声低语。他知道,这一场邂逅,不过是命运齿轮转动的一个起点。
而他,己准备好迎接更大的风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aaaa-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