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招贤纳士,广结英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7章:招贤纳士,广结英豪

 

风从城头掠过,卷起几片枯叶。

王昭站在书房窗前,目光落在远处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上。流民安置己初见成效,封地虽小,但人心渐聚。他深知,仅靠武力无法长久立足,唯有广纳贤才、治理有方,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将军。”赵西轻声唤道,“招贤之事,是否即刻开始?”

王昭点头:“传令下去,三日内完成《招贤令》誊写张贴。”

**

祖宅正厅内灯火通明。

十余名识字士兵围坐案前,笔墨齐备,纸张却寥寥无几。书吏李成皱眉看着手中残卷,叹道:“若非军中纸张紧缺,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不必叹息。”王昭步入厅中,扫视一圈后说道,“分段誊写,每段由一人负责,最后拼接即可。至于纸张——派人前往邻村借调,以粮米偿还。”

众人应命而动。

不多时,门口传来喧哗之声。几名百姓围观誊写过程,议论纷纷。

一名衣衫褴褛的秀才站在人群最前,神色激动,低声念着:“均田减赋……均田减赋……”眼中竟泛起泪光。

赵西注意到了他,悄悄靠近王昭耳畔低语几句。王昭微微颔首,并未当场召见,只是继续监督誊写进度。

首到深夜,最后一份《招贤令》终于誊写完毕。

**

翌日清晨,招贤令张贴于封地各处要道。

内容简明扼要:

凡有一技之长者,不论出身门第、过往经历,皆可前来投效。能治政者任官,善兵法者授职,工巧匠人亦得重用。唯求真才实学,不问忠君与否。

消息传出,数日后便有人陆续前来。

第一位来访者,是一名须发斑白的老者,自称曾为前朝户部主簿。

“老朽姓周,曾在洛阳任职多年。”他在堂下躬身行礼,语气平静,“如今山河破碎,只愿将余生所学,献于一方安民之道。”

此言一出,座下众将脸色微变。前朝官员,尤其是高官,往往与旧势力牵连颇深,贸然录用,恐惹祸端。

王昭却不动声色,缓缓起身,亲自扶起老人。

“你曾为谁效力,我不关心。”他说,“我只问一句——你可愿为百姓谋利,而非为皇权守节?”

老者抬头,目光坚定:“老朽一生,所思所做,皆为黎民。若将军愿信,老朽愿尽绵薄之力。”

王昭转身面向众将,朗声道:“我所需者,是能安民之才,非忠君之奴。”

此言一出,厅中一片寂静。片刻后,有人低声议论,更多人则露出思索之色。

赵西悄然记录下老者袖中似有异物一闪而过的细节。

夜深时,周老者独自在房中展开半卷残破地图,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什么。

**

与此同时,营地之中,一群退伍伤兵正聚集一处,神情复杂。

他们多因战事致残,被旧军淘汰,如今流落至此。有人拄拐,有人独臂,眼神中既有不甘,也有警惕。

王昭亲自设宴款待。

酒过三巡,他起身举杯,目光一一扫过众人。

“你们身上有伤痕,那是荣耀,不是负担。”他声音沉稳,“我不会让你们闲居,也不会让你们受辱。今日起,设立‘老兵督导营’,由你们负责新兵操练,待遇与军官同等。”

一名独臂老兵沉默许久,终是起身举杯,重重碰向王昭杯沿。

“此子不同凡响。”他低声对旁人道,“值得追随。”

**

随着人才不断涌入,管理问题随之而来。

王昭召集心腹,商议建立初步的人才档案制度。

“每人三项记录:才能、经历、志向。”他提笔写下框架,“必须详实,便于后续任用。”

负责此事的是赵远山的弟弟赵文山,年少聪慧,擅长书写归档。

他接过任务,立刻着手整理己有投奔者资料。

第一份档案,便是那位自称通晓水文的老者。然而,除了一张自述外,再无任何佐证材料。

赵文山犹豫片刻,还是将其归入“待验证”一类。

**

数日后,王昭在祖宅大堂接见新一批投奔者。

其中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个年轻男子,约莫二十上下,身形瘦削,神情拘谨。他自称曾是某节度使幕府中的记室参军,因不愿参与内斗而弃职。

“我读过《齐民要术》,也略通农事。”他说话时低着头,声音不大,“若将军愿意试用,我愿从最基层做起。”

王昭望着他,忽然想起昨日陈姓文士提及的一件事——“近日水源流向有异,或与地下暗渠有关。”

“你可知水文变化为何?”王昭问道。

青年一怔,随即答道:“地下暗渠若断流,必因上游塌陷或人为截流。若查上游地形,便可判断。”

王昭眼神微动。

他并未当场表态,而是命人将此人暂时安排至农务署,观察其实际能力。

**

夜幕降临,王昭独坐书房,翻阅今日新录之人资料。

赵西推门而入,递上一份密报。

“那个周老者……”他压低声音,“据查,他曾是前朝皇帝亲信,负责北疆水利图册编纂。后来图册遗失,他因此被贬。”

王昭闻言,抬眼看向窗外。

远方灯火点点,如同星辰落地。

他合上手中的档案,缓缓吐出一口气。

“看来,我们即将面对的,不只是生存的问题。”他低声说道,“还有更深层的布局。”

赵西没有追问,只静静站在一旁。

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悬挂的地图。那些尚未标注的空白之处,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可能。

王昭站起身,走向窗边。

“明日。”他轻声道,“请周老者来书房议事。”

窗外风声渐起,吹动帘幕。

而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aaaa-1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