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元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五章 元旦

 

“易中海,你这个院子是怎么回事?一个贾张氏一个月内就闹来了两次派出所,你是觉得你们院子里很有光彩是吧?”

“人家海浪是烈士遗孤,把他安排到你们院子里来住,那就是组织上对你们院子的肯定,你们怎么就让人家不得安生呢?是不是觉得人家是外来的,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就好欺负?像样子吗?”

“我也打听了一下,人家海浪可是自学成才,一进入你们红星轧钢厂就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十一级技术员。你也是技术工人,应该知道海浪这样的十八九岁的技术员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不是真才实学,那厂里面能够同意吗?”

“不说海浪的技术怎么样,人家的医术也是非常好的,还听说给你们厂保卫科科长做了一个连医院都很难做的手术。”

“这么一个人才安排在你们这个院子里住,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人家几个女同志来吃个饭就举报人家,这是人做的事情吗?”

“我对你真的有些失望了。”

“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那我就要考虑考虑,你这个管事大爷是不是合格了。”

易中海被吓到了,是真的被吓到了,一向对他和颜悦色的张主任居然对自己说这么重的话。

连连说道:“是,是,是,是我没有管理好院子,张主任批评教育的对,我一定改。”

张桂花:“行了,要怎么做,你自己考虑考虑吧,我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走到李海浪的院子口,李海浪提着两只乌鸡站在这里。

“姨,这乌鸡是托老家那边的人买的,昨天晚上才送过来的,本来想明天休息给您送过去的,您刚刚好在这里,就顺手带回去呗!”

张主任看着两只五斤多的乌鸡,现在又是大晚上的,谁也不知道。

当然了,李海浪送的东西,别人知道了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姨,乌鸡是滋阴养颜的,对女人特别好,您是我长辈,孝敬您是应该的。”

这时候,于丽带着于海棠适当的出来了,笑着说:

“海浪哥,谢谢你啦,我带海棠回去了。”

“张主任,您也在呢。”

张桂花招呼着:“老于家的姑娘也在呢!”

于丽:“是啊,张主任,这不是我们和海浪的关系走的多一点,海浪做的饭菜又特别好吃,海棠一个星期没来吃饭了,就带她过来吃个饭。”

“怎么还发生这样的事情呢?真的是什么人都有。”

“平时我们经常来海浪这里吃早饭,吃晚饭的,都是进进出出的,这左邻右舍的谁不知道呀?我们早上还过来一起去上班呢,该不会被人家说我们几个女同志在这里过夜吧?”

“走了啊,张主任,回头见!”

于丽这么一解释,张桂花也觉得不可能,娄家、于家她都知道,总不可能娄家的女儿跟其她几个女孩一起在李海浪这里过夜吧?

现在是新社会,可不是旧社会那一套,即使几个女孩都喜欢李海浪,也绝对不可能一起跟李海浪在一起。

有好几次,张主任都看到李海浪和娄晓娥、丁秋楠还有于丽一起上班,这有什么问题吗?

接过一对乌鸡,张主任离开了李海浪家。

恰好张桂花离开李海浪家的时候,李海浪、冉秋叶和丁秋楠也出来了,李海浪笑着说:

“姨,这天寒地冻的,她们两个女孩子回家不方便,我送送她们。”

冉秋叶:“张主任好,我们回家了,您慢点。”

丁秋楠:“张主任,今天麻烦您啦,回头见!”

张桂花招呼了过后,突然说道:

“海浪,注意安全哈!明天晚上来姨家吃饭。”

李海浪:“唉,好嘞!”

张桂花与冉秋叶她们是反方向,转过一个街口,李海浪带着丁秋楠和冉秋叶就从巷子口的另外一头回来了。

当然,于丽把于海棠送回家后也回来了。

翌日,一九六二年一月一日,元旦,星期六

值完夜班的王娜回到家里,看见母亲张桂花在杀乌鸡,好奇的问了一下:

“妈,哪里来的乌鸡?还是这么大的一对呢?”

张桂花笑着说:

“这是你海浪哥托人家从老家买过来的。这不昨晚海浪家炖了乌鸡,平时娄晓娥、于丽她们又跟海浪关系好一点,昨晚在人家家里吃乌鸡呢。”

王娜:“我觉得李海浪跟她们三个女的关系不一般。”

张桂花:“什么三个?昨晚在海浪家吃饭的可是五个女孩呢,还有咱们街道老于家的两个姑娘。”

“娜娜,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海浪哥做饭好吃,人又大气,她们就经常过去吃饭,有什么关系?”

王娜倒是知道这一点,一个月的时间,李海浪给她们家可是送了几回肉,自己回来的这几天时间,从她妈口里听到的都是说李海浪怎么怎么好的话。

本来王娜凭着女人的首觉,觉得李海浪与娄晓娥、丁秋楠、冉秋叶三个人关系不一般,昨晚她还特意去了一下李海浪的院子里,没想到看到是五个女孩,这时候又听妈妈说是认识的,心里就打消了疑虑。

王娜:“妈,我睡觉了,中午喊我吃饭。”

张桂花:“嗯,你去吧!”

“对了,你今天晚上不是值班吧?我叫了海浪晚上过来吃饭!”

王娜:“哦!知道了。”

丁秋楠、冉秋叶、于丽三个人睡到九点起床,吃完早餐后就各自回去了。李海浪中午要跟杨厂长出去吃饭,晚上又要去张桂花家里吃饭,她们留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情,反而容易引起议论。

十一点左右,杨厂长开着车来接李海浪

到了地方,是西九城有名的老字号——砂锅居,这里以砂锅白肉和全猪席闻名,有着“名震京都三百载”的美誉。

这时候,包间里面己经有人了,都是杨厂长的客人,分别是:纺织厂厂长肖丽华,一位风韵犹存的美貌妇女,看的过去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肉联厂封厂长、粮油厂苏厂长、服装厂宁厂长还有机械厂马厂长。

最后是一位年轻女孩,肖丽华的女儿肖红梅,才刚刚满十八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遗传到了肖丽华的优点,却比其母更加艳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0cbh-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