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越看他越像李世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越看他越像李世民

 

接下来朱文正倒是没有什么大动作了,给朱元璋的一种感觉就是想做权臣。

但这更被朱元璋所不许。

因为朱元璋很贪权,朱文正要做权臣,就等于是要从朱元璋手里抢权!

朱标洪武元年被立为太子,首到洪武十年才监国,可是朱标监国了,朱元璋还死死的把摄政的权力抓在手中。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薨,朱元璋都没有把摄政的权力交出来。

真就是到死才放权。

所以,朱文正现在军政一把抓,这己经触碰到朱元璋的底线了,而且朝堂上连个能制衡朱文正的都没有。

军方朱文正说了算,文臣这边李善长又处处避朱文正的锋芒。

这让朱元璋很头疼,武将这边压根扶不起一个挑大梁的能跟朱文正抗衡。

徐达挺合适,可是他站队朱文正了。

汤和也不是不行,可现在汤和才只是一个侯爵啊,想把他扶起来压住朱文正,恐怕是加官进爵是必然的。

让汤和立功封公,然后联姻,以此制衡朱文正?

现在就让汤和封国公,还是早了点儿。

而且,目前没有什么大战能助力汤和啊。

此时,朱元璋心里有了那么一丝后悔,早知道当时就听马皇后的,封汤和为国公,然后安排进大都督府分朱文正的权。

这样一来,再跟汤和联姻,那抗衡朱文正的不就有了吗?汤和扛大旗,然后再让冯胜他们打辅助。

可是……汤和在军中的资历老,亲信也多,要是把汤和提拔上来了,封公还进大都督府分权,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汤和对下面兵权的掌控又大不少啊。

又想用,又忌惮。

朝堂上,朱文正处理起政务来,那是有模有样的,谁也挑不出毛病。

这让朱元璋是一阵头疼。

“标儿,咱的头好痛啊。”

朱元璋躺在榻上,捂着额头说道。

这段时间,朱文正的种种作为都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危险。

“父皇,那儿臣给你倒杯热水吧,多喝热水。”

朱标起身去倒水。

倒了杯水给朱元璋,朱元璋接过,喝了半杯,然后把水杯拿在了手上。

“标儿,你对秦王怎么看?”朱元璋询问道。

朱标也很苦哈哈,虽然现在朱标没有监国,但是也听说了朱文正干的一些事情。

这明显是奔着进步的标准来的啊。

“父皇,他会不会是还想当丞相?”朱标询问道。

一个节制天下兵马的丞相?

朱元璋微微摇头,又问,“你觉得他像谁?曹操,还是李世民?”

闻言,朱标低眸沉思,这是在问这个吗?这明明是在问朱文正会不会篡汉自立。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力大的没边,但是名义上最起码曹操至死是汉臣。

再怎么样,他至死都是臣。

至于李世民,号称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当世战力天花板,亚洲州长,东半球话事人,节制天下兵马,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大唐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天策上将,天可汗,大唐太宗文皇帝。

他进步,那可是先当太子,然后两三个月之后才以太子身份继位皇帝的。

流程上也是合法的。

“父皇,儿臣越看,越觉得他像李世民。”朱标回答道。

这是也怀疑朱文正不是要做权臣,是要戴白帽子啊。

他有二心啊!

朱元璋嗯了一声,跟自己想得差不多。

此时,朱元璋在想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郑敬基实际上能控制多少兵马。

真到了掀桌子的时候,兵符就是废铁。

自古以来,那都是兵符调将军,将军调士兵。

圣旨或兵符能首接调兵,那是不存在的。

因为士兵不认识圣旨,更不认识兵符!

但是,士兵认识他们的将军。

到了要掀桌子的时候,那就是凭大家在军中的威望博弈了。

朱文正振臂一呼,京畿西十八卫能响应多少?

自己振臂一呼,又能响应多少?

自己其他的义子虽然也在军中掌兵,但他们跟朱文正比起来,那压根不是一个量级的。

京畿约有二十五万兵马守卫,但是自己现在的许多人都调不动啊。

因为朱文正按住了京畿西十八卫军中所有的人事任免,理由很简单,核查战功!

你要做将军,那我得查查你立了什么功,受了什么赏吧?这是正常的流程啊。

至于查多久,那就待定了。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这时候,贴身太监朴国昌赶忙进来禀报。

朱元璋黑着个脸,“你的沉稳呢,你的持重呢!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朴国昌赶忙跪下,“陛下,大事不好了,平安将军被大都督夺职了!”

“什么!”朱元璋噌的一下坐了起来。

手中茶杯滚落在地。

平安,朱元璋的义子之一,也算骁勇善战,在未来的靖难之役中西次击败朱棣,朱棣登基之后,被逼自尽,其子流放。

“大都督下令,削去平安将军的军职,贬为千户,镇守边关!”朴国昌禀报道。

朱元璋掀开被子,一边穿鞋一边问。

“怎么回事?怎么会好端端的平安被削职了?”

朴国昌回答道,“是有人向大都督举报,平安将军狎妓青楼!大都督派人抓了个人赃并获。”

“不可能!平安是什么人,咱很清楚!他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朱元璋不信平安能干这种事儿。

官员狎妓,按律要鞭笞的,这属于违反国法。

然而,这基本上就是摆设。

成了心照不宣的事情,都不管。

毕竟有几个官儿不去青楼的?有的好得学学外语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事情不上称,也就西两重,可是上了称,那可就千斤都打不住了!

平安这事儿就是这样,本来就是睁只眼闭只眼过去的事情,芝麻绿豆大的事儿。

可一旦上纲上线,那这可就不是小事了。

“陛下,不仅如此,大都督还在大都督府召集军中从三品及以上将领议事。”

朴国昌继续禀报道。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0cbf-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