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部的灯光总是比其他区域昏暗一些,仿佛刻意营造出一种时光倒流的氛围。
姜雨晴踮起脚尖,从最高层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布面装帧的古籍。她原本只是来查找一些宋代水利工程的资料,却在目录中意外发现了一条令她心跳加速的记录——《城南水系考》,编纂者:陆明远。
"这不可能..."她轻声自语,手指微微发抖。陆明远——这正是她前世恋人的名字,也是林远的前世。
古籍很重,封面是深蓝色的布面,己经有些褪色。雨晴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来到阅览桌前,深吸一口气才翻开扉页。泛黄的纸张上,一行工整的楷书写着:"城南水系考,大观西年春,陆明远编录"。
"大观西年..."雨晴快速计算着,这正是他们前世殉情的大观三年之后的第二年。如果陆明远真的死于那场大火,怎么可能在一年后编纂这本书?
带着满腹疑问,她继续翻阅。书中详细记载了北宋时期临安城南水系的变迁,包括河流走向、桥梁位置、水文特征等。雨晴的指尖在一页页脆弱的纸张上轻轻滑过,突然停在了"忘川支流"这一章节。
"...忘川支流,源自天目,经城南辋川,水色青碧,深不可测。每逢甲子年中秋夜,河底现石阶十二级,通另一世界..."
雨晴的呼吸变得急促。这正是她和林远前世投水的那条河!书中还记载了更多细节:
"...大观三年秋,忘川桥大火,有苏氏女与陆生相携赴水,时人皆谓必死,然尸首遍寻不着。余尝考此河异象,疑与河底石阶有关..."
这段记载旁的空白处,有一行娟秀的小字批注:"明远君不知,婉儿与君赴水时,确见石阶,然君己昏迷,妾无力携君同下,只得推君回岸,自赴黄泉。"
雨晴的手猛地捂住嘴——这字迹!她太熟悉了,即使过了八百年,她也能认出那是自己的笔迹。不,准确地说,是苏婉的笔迹。
"找到什么了?"林远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雨晴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你...你怎么来了?"她结结巴巴地问,下意识想把书合上。
林远拉过一把椅子坐到她旁边:"发消息你没回,猜你就在这里。"他的目光落在摊开的古籍上,眉头渐渐皱起,"这是...《城南水系考》?作者是..."
"陆明远,"雨晴轻声说,"你的前世。"
林远的表情变得复杂,他伸手轻轻触摸书页上那行批注:"这是...你写的?"
雨晴点点头,指向那段关于忘川支流的记载:"看这里,它说河底有石阶通往'另一世界'。我们前世投水后尸体不见,可能是因为..."
"我们其实没死,"林远接上她的话,眼睛亮了起来,"或者说,没有完全死。苏婉...你去了那个'另一世界',而我被推回了岸边。"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恍然。这本古籍,就像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谜题答案。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雨晴和林远完全沉浸在古籍研究中。
《城南水系考》不仅记载了水系变迁,还详细描述了城南一带的地理风貌、桥梁建筑和重要事件。雨晴翻到"桥梁"一章,果然找到了关于忘川桥的记载:
"...忘川桥,初为木构,建于神宗年间。大观三年秋毁于火,后重建为石桥,改名辋川..."
这段文字旁同样有批注,这次是两种笔迹。一种是陆明远工整的楷书:"是夜与婉儿相约私奔,为家丁所追,相携赴水,本欲同死,然..."字迹到此中断。
另一种是苏婉的娟秀小字:"然妾见君己呛水昏迷,恐君真死,故推君回岸。妾自踏石阶而下,见一水下世界,奇花异草,美不胜收,然无君相伴,终是枉然。后闻君得救,妾心甚慰,虽阴阳两隔,亦无憾矣。"
雨晴的眼眶了。这段批注解开了她前世记忆中的一个谜团——为什么她记得自己推开了陆明远,而孟七娘(苏婉的魂魄)却说陆明远跌入火中。原来两人都活了下来,只是分隔两个世界。
"这里还有,"林远翻到后面一页,指着一幅手绘的地图,"这是北宋时期忘川桥周边的地形图。"
地图非常精细,连桥下的每一块礁石都标注了出来。雨晴凑近细看,在桥东侧的水域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星形标记,旁边写着:"此处为石阶显现之位,甲子年中秋夜可见。"
"甲子年..."林远快速计算着,"下一个甲子年是...2024年,就是明年!"
雨晴心跳加速:"明年中秋节...石阶会再次出现?"
两人再次对视,都明白了对方心中所想——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能再次通往那个"另一世界"的机会,也许能找到更多关于他们前世的线索,甚至...见到困在那里的苏婉的魂魄。
"我们需要更多证据,"林远说,声音因兴奋而略显嘶哑,"查查历史记载,确认这本书的真实性。"
雨晴点点头,两人分头行动,林远去查《宋史》和其他地方志,雨晴则继续研读《城南水系考》。
随着阅读的深入,雨晴发现《城南水系考》不仅仅是一本地理志,更隐藏着陆明远对苏婉的思念。
在描述忘川支流水质的一页空白处,陆明远抄录了一首情诗:"水色青碧似卿眸,日夜东流不回头。若得再续前生缘,愿化游鱼伴卿游。"字迹有些潦草,像是情绪激动时所写。
更让雨晴心跳加速的是,她在书末发现了一封未写完的信:
"婉儿卿卿如晤:
自卿赴水,己逾半载。每至忘川桥畔,犹见卿倩影..."
信到此中断,纸上有明显的水渍痕迹,可能是泪水。雨晴想象着陆明远写到这里时悲痛欲绝的样子,自己的眼泪也不受控制地落下。
"查到了!"林远抱着一摞书回来,声音打破了雨晴的思绪,"《宋史·五行志》确实记载了大观三年秋临安城南大火,《临安府志》也有苏婉和陆明远的记录,和我们的记忆完全吻合!"
他兴奋地放下书,却看到雨晴脸上的泪痕:"怎么了?"
雨晴默默将那封未写完的信指给他看。林远读完后,表情变得柔和而哀伤。
"他活下来了,"林远轻声说,"但失去了你...这比死还痛苦。"
雨晴想起孟七娘在桥边等待八百年的执念,突然理解了那种痛苦——活着,却与挚爱阴阳两隔;死了,却因执念无法转世。八百年间,两个灵魂在各自的牢笼中受苦。
"我们不能再这样了,"雨晴突然说,抓住林远的手,"今生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一起面对。不再推开彼此,不再独自承担。"
林远紧紧回握她的手:"我保证。"
阳光透过古籍部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也照亮了《城南水系考》的最后一页。那里,不知是谁用极小的字写着一行诗:
"愿作桥下忘川水,千年只待故人归。"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0bfg-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