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薪火相传:法治路上的永恒守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章 薪火相传:法治路上的永恒守望

 

盛夏的蝉鸣透过法院办公室的窗户钻进来,方远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里,又多了几起涉及基层腐败的案件。距离海天会所案结束己过去半年,城市早己恢复往日的平静,但司法工作者的征程从未停歇。

"方庭长,有位老先生找您。"小王探进头,语气带着几分疑惑,"说是专程从邻市赶来的。"

方远起身整理了下制服,推门便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对方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手里攥着褪色的布包,见他出来,立刻迎上前:"方法官,我是听了您的事迹,专门来求您帮忙的......"

原来,老人所在的村子被开发商非法侵占土地,当地法院一审却驳回了村民的诉讼请求。"我们不懂法律,只知道地是祖辈传下来的......"老人声音哽咽,从布包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材料,"听说您不怕权势,能为老百姓做主......"

方远接过材料的瞬间,想起了李筱乐在公益事务所遇到的农民工兄弟。这些年,他们夫妻二人始终践行着守护正义的誓言——他在审判席上敲响法槌,她在账本间寻找真相。此刻,老人眼中的恳切与信任,又一次点燃了他内心的使命感。

与此同时,李筱乐正在给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们授课。讲台下,实习生小周己经成长为事务所的骨干,正认真记录着她讲解的财务审计要点。课间休息时,一名女生怯生生地举起手:"李老师,您面对威胁时不害怕吗?"

李筱乐望向窗外湛蓝的天空,想起那些惊心动魄的夜晚,想起方可莉躲在她怀里颤抖的模样。"害怕,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她轻轻抚摸着胸前的会计徽章,"就像法律是社会的底线,会计的准则就是我们的铠甲。"

放学铃声响起,方可莉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出校门。自从经历了那场风波,小女孩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不仅主动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还经常跟着父母去社区普法。今天,她又约了同学去养老院表演法治小品。

"方方!"熟悉的声音传来。方可莉回头,看见陈刚站在梧桐树下,手里提着一篮新鲜水果。经历了牢狱之灾的陈刚消瘦了许多,但眼神却更加清澈:"叔叔带你去吃冰淇淋好不好?"

自从出狱后,陈刚在方远和李筱乐的帮助下开了家小餐馆。他用亲身经历制作了警示标语贴在店内:"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个曾经误入歧途的男人,如今成了社区普法志愿者,用自己的故事告诫他人。

夜幕降临,方远和李筱乐难得早归。饭桌上,方可莉兴奋地讲述着养老院的趣事,陈刚做的招牌菜香气西溢,电视里正播放着普法栏目对他们夫妻的专题报道。然而,这份温馨很快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

"方庭长,出大事了!"小王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慌乱,"您之前接手的土地纠纷案,被告方居然雇人威胁证人!"方远脸色骤变,他想起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想起那些被强占的土地上即将枯萎的庄稼。

与此同时,李筱乐也接到了紧急电话。公益事务所代理的农民工讨薪案出现意外,关键证据不翼而飞,而负责此案的律师收到了匿名恐吓信。夫妻二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各自披上外套,再次奔赴不同的战场。

方远连夜赶到派出所,看到蜷缩在角落的证人——那个愿意出庭作证的村民,此刻脸上带着淤青,浑身瑟瑟发抖。"他们说要是敢作证,就烧了我家的房子......"村民声音颤抖。方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法律会保护你。"

而在事务所,李筱乐正带着小周仔细检查监控。画面显示,证据失窃当晚,有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在办公室外徘徊。虽然面容模糊,但这个熟悉的作案手法,让她不禁想起了海天会所案的幕后黑手。

"难道还有漏网之鱼?"小周拧紧了眉头。李筱乐没有回答,而是调出了最近经手的所有案件资料。她发现,这些看似独立的案件背后,似乎都隐隐指向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通过操控舆论、威胁证人、篡改证据等手段,试图左右司法判决。

方远这边,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发现威胁证人的幕后主使竟是当地开发商的法律顾问。更令人震惊的是,此人与海天会所案的涉案官员曾就读于同一所法学院,彼此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利益集团以律师事务所为掩护,长期为不法商人提供"法律服务",甚至渗透到司法系统内部。他们深谙法律漏洞,懂得如何利用舆论造势,给司法审判制造重重障碍。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方远和李筱乐没有退缩。他们再次联手,一边收集证据,一边向省高院申请启动专项调查。这一次,他们不再孤军奋战——曾经被他们帮助过的村民、农民工,还有无数相信正义的普通人,都站了出来。

庭审当天,旁听席上坐满了自发前来的群众。他们中有的是土地被侵占的村民,有的是讨薪成功的农民工,还有的是被星耀集团案件影响的年轻人。当方远敲响法槌的那一刻,这些见证过正义力量的人们,用掌声表达着对法律的信仰。

最终,这个危害一方的利益集团被彻底摧毁。在宣判现场,那个曾经被威胁的村民站了出来,向方远深深鞠躬:"谢谢您,让我们相信法律!"而在事务所,农民工们送来的锦旗上,"为民请命,匡扶正义"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案件结束后,方远和李筱乐受邀到各大高校演讲。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学子们,法治建设的道路上虽然充满荆棘,但只要心怀正义,坚守底线,就能成为照亮黑暗的光。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法律和会计行业,立志成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某个周末,方远一家来到海边。方可莉在沙滩上奔跑,身后留下一串稚嫩的脚印。夕阳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宛如一幅温暖的画卷。李筱乐靠在方远肩头:"你说,我们的坚持真的能改变世界吗?"

方远望着女儿欢快的背影,想起了无数个坚守的日夜:"或许我们改变不了整个世界,但至少,我们能守护好心中的那片净土,让更多人相信,法律的天平永远不会倾斜。"

潮水涌来,轻轻抚平沙滩上的脚印,但法治的种子己经播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方远和李筱乐的故事,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薪火相传。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i0bc-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