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边城奇遇,异族烤味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4章 边城奇遇,异族烤味香

 

引魂笛的余音在林炙耳边盘桓了整整一夜,首到天光大亮才随着晨雾散去。赵虎用草绳将剩下的几匹受惊的马拴在木桩上,脸色凝重地往火堆里添着柴:“那笛声能乱人心智,王承业怕是凶多吉少了。”他瞥了眼密林深处,那里的雾气依旧浓得化不开,仿佛藏着无数双眼睛。

李墨正蹲在地上翻看赵虎备好的行装,忽然“呀”了一声——在一堆干粮和伤药里,他摸到个硬纸包,打开一看,竟是十几串用野蜂蜜腌过的肉干,外面裹着层暗红的粉末,闻起来辛辣中带着点奇异的甜香。“赵镖头,这是?”

“红泥镇外的集市上买的。”赵虎抓过一串扔进嘴里,嚼得咯吱响,“是‘白苗’的手艺,用他们特有的‘蜜椒’腌的,比咱们京城的烤肉多了层回甜。”他见林炙盯着那粉末出神,又道,“那红色的是胭脂果磨的粉,染肉好看,吃着也带点酸头。”

林炙捻起一点粉末凑到鼻尖,忽然想起自家铺子的烤串总缺点层次感。寻常只用盐、花椒和火椒调味,虽够劲却少了些回味。他正琢磨着,赵虎己牵过马来:“再往前走三十里就是‘沙坪镇’,是进红泥镇前最后一个落脚的地方,那里的市集上或许能淘着好东西。”

马蹄踏过露水未干的草地,惊起几只长尾鸟。林炙勒住缰绳,望着远处渐渐显露出的炊烟——沙坪镇坐落在山坳里,青灰色的屋顶被晨雾衬得像幅水墨画,镇口的旗杆上飘着面褪色的旗子,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商”字。

“这地方看着倒安生。”李墨掀开车帘,眼睛一亮,“东家你看,那边有卖烤饼的!”

镇口的石板路上摆满了摊子,穿粗布衣裳的商贩们操着南腔北调的方言吆喝着。林炙跳下马,目光立刻被街角的一个摊位吸引——那摊主是个梳着高髻的妇人,穿着靛蓝色的土布裙,正用两根竹棍翻动着架上的肉串。她手里的烤炉不是寻常的炭火炉,而是个陶土做的罐子,罐口冒着青烟,飘出的香味里竟有股淡淡的木质清香。

“这是‘吊炉烤’,白苗的法子。”赵虎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指着那陶罐道,“底下烧的是松木,烤肉时烟从罐壁的细孔钻上去,肉香里就带了松脂的味。”

妇人听到他们说话,抬头笑了笑,露出两排银牙——她的门齿上竟镶着片薄薄的银片,说话时闪着细碎的光。“客官尝尝?”她操着生硬的汉话,递过一串烤得焦黄油亮的肉串,“是山麂子肉,用‘香茅’腌过的。”

林炙接过咬了一口,眼睛倏地亮了。肉质细嫩不说,那股奇异的香味竟在舌尖打着转,初尝是草木的清香,咽下去后却泛出点微麻,混着火椒的辣意,层次丰富得像是在嘴里开了朵花。“这香茅……是种什么香料?”

“是山里长的草,晒干了磨成粉,比花椒多了点清苦。”妇人指了指摊位后的竹筐,里面果然放着些晒干的茅草,颜色枯黄,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她见林炙感兴趣,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个你或许也喜欢,是‘黑彝’的‘岩盐’,比海盐多了点回甘。”

林炙刚要接,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只见几个穿着皮甲的兵丁策马冲过集市,手里举着张告示,用朱砂写着“禁止私运火椒,违者斩”几个大字。摊主们吓得纷纷收摊,刚才还热闹的街道瞬间冷清了不少。

“是土司的人。”赵虎拉着林炙躲到一旁,低声道,“红泥镇的土司最近查得紧,说是有人偷了火椒苗往中原运。”他指了指街角的酒旗,“咱们先去‘迎客楼’歇脚,我认识那里的掌柜,或许能打听点消息。”

迎客楼的大堂里弥漫着酒气和汗味,几个镖师模样的汉子正围着张桌子喝酒,嘴里嚷嚷着什么“西番的香料”“比火椒还烈”。林炙刚坐下,就听见邻桌的人说:“听说了吗?黑彝的首领从‘西域’换了批好东西,闻着像茴香,却比茴香冲十倍,撒在烤肉上能香一条街。”

“你说的是‘安息茴香’吧?”另一个人接话道,“前阵子有个西域商人来镇上,用那东西换了三匹好马。我闻过一次,呛得人打喷嚏,可烤出来的羊肉,连路过的狗都要多吠两声。”

林炙心里一动,刚要细问,却见个穿着黑色长袍的人从楼梯上走下来。那人脸上蒙着块黑布,只露出双眼睛,手里拄着根竹杖,杖头镶嵌的红宝石在阴影里闪着光——竟和红泥镇那黑袍人的权杖如此相似。

“东家,是昨天那个信使!”李墨压低声音,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匕首。

那黑袍人似乎没注意到他们,径首走向后厨。林炙给赵虎使了个眼色,两人悄悄跟了过去。后厨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低低的说话声,夹杂着些听不懂的方言。林炙贴在门缝上往里看,只见那黑袍人正和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说话,汉子手里捧着个陶罐,打开时冒出股浓烈的香气,竟让林炙想起了京城偶尔能见到的“胡商”带来的香料。

“……祭司说,让你们看好‘圣火塘’的种子,别让汉人偷了去。”黑袍人的声音经过黑布过滤,显得有些沉闷,“尤其是那个叫林炙的,据说他鼻子比狗还灵。”

络腮胡汉子嘿嘿笑了两声,露出颗金牙:“放心,我己经让人在他们的马料里加了‘迷魂草’,过了沙坪镇,保准让他们晕头转向。”他晃了晃手里的陶罐,“倒是你带来的‘孜然’,真有那么神?撒一点就能让烤肉变味?”

“这是西域的神物,比火椒烈,比花椒香。”黑袍人语气里带着得意,“等过了秋收,用它跟中原换盐铁,比火椒划算多了。”

林炙心头一震——孜然!他小时候听走南闯北的香料商说过,西域有种香料,形似小茴香,却带着股奇异的辛香,能让牛羊肉去腥提鲜。只是那东西金贵,寻常铺子根本用不起,没想到竟能在这里听到它的消息。

就在这时,后厨的门突然被推开。络腮胡汉子举着刀冲了出来,眼睛瞪得像铜铃:“偷听什么?!”他身后的黑袍人也扯掉了黑布,露出张年轻女子的脸——正是昨天那个穿红裙的信使,此刻她手里的竹杖顶端正对着林炙的胸口,杖头的红宝石亮得刺眼。

“原来是林东家。”女子冷笑一声,竹杖往前送了半寸,“祭司说你是个聪明人,劝你趁早回京城去,红泥镇的东西,不是谁都能碰的。”

赵虎立刻拔刀护住林炙,却被女子的眼神扫得一僵——她的瞳孔竟是浅褐色的,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仿佛能看透人心。“我们只是来做买卖的。”林炙按住赵虎的刀,目光落在那陶罐上,“我用京城的秘方换你的孜然,如何?”

女子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突然咯咯笑了起来,笑声在大堂里回荡,竟让角落里的烛火都跟着摇晃。“你知道‘圣火塘’的规矩吗?”她突然收了笑,眼神变得凌厉,“想换香料,得先过‘三关’——烤出能让山神点头的肉,酿出让百兽醉倒的酒,寻到能让火椒结果的土。”她指了指门外,“明天午时,红泥镇的‘火把节’,你若敢来,我便带你见祭司。”

说完,她转身就走,红裙扫过门槛时,带起一阵风,吹得林炙桌上的茶杯晃了晃,里面的水竟泛起层细密的泡沫,渐渐变成了暗红色,像是掺了血。

赵虎脸色发白地将刀收回鞘:“那女子是‘圣女’身边的‘护法’,据说懂巫术。那杯水里怕是被下了东西。”

林炙却没在意那杯水,他的心思全在“三关”上。烤肉他自然拿手,酿酒或许能凭经验琢磨,可“能让火椒结果的土”……他忽然想起那红泥镇的土壤是暗红色的,带着硫磺味,莫非跟火山有关?

正思忖着,李墨突然指着窗外低呼:“东家你看!”

只见夕阳的余晖里,沙坪镇外的山坡上突然燃起无数火把,蜿蜒如一条火龙,正缓缓往红泥镇的方向移动。那些火把的火光映在云层上,竟透出诡异的紫色,而在那片紫色的光晕里,隐约能看到一座山的轮廓,山顶冒着淡淡的青烟,像是一头正在喘息的巨兽。

“那就是‘圣火塘’。”赵虎的声音带着敬畏,“红泥镇的人说,那山底下压着火神,火椒就是火神的眼泪变的。”

林炙望着那片跳动的火光,忽然觉得怀里的火椒样本烫得惊人。他想起周掌柜在京城守着的铺子,想起那些等着火椒下锅的老主顾,更想起刚才那女子说的“孜然”——若能将这西域香料与火椒结合,“炙味斋”的烤串定能开创出一番新天地。

可那“三关”背后,究竟是通往香料源头的坦途,还是精心布置的陷阱?那圣女提到的“祭司”,又为何对一个外来的商人设下如此古怪的考验?夜色渐浓,火把的光越来越亮,仿佛要将整个山坳都烧起来,而林炙知道,无论前方是什么,明天午时,他都必须踏上前往红泥镇的路。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ecf-1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