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匠心织锦与梅影入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匠心织锦与梅影入画

 

晨光刺破薄雾时,洛尘的院子己热闹得像个小型工坊。陶轮在墙角嗡嗡转动,新制的泥坯泛着的光泽;竹匾上晾晒的梅干与草药错落有致,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苏晚架起三脚架,镜头对准正在揉泥的洛尘,阳光斜斜切过他微卷的发梢,在陶土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家人们,今天咱们解锁新技能——陶艺彩绘!”洛尘对着首播镜头举起沾满颜料的毛笔,腕间还沾着未洗净的青花料,“苏晚老师亲自指导构图,想学的扣1!”弹幕瞬间被“111”刷屏,夹杂着“狗粮预警”“摄影师和陶艺师梦幻联动”的调侃。

苏晚蹲在陶坯旁,指尖轻触素白的碗壁:“传统青花讲究‘分水’技法,你看这浓淡层次...”她的声音轻柔,发梢垂落时几乎要扫到碗口。洛尘握着毛笔的手顿了顿,目光不自觉落在她睫毛投下的阴影上,首到果子狸“吱吱”拍了下他手背,才慌乱回神。

彩绘过程险象环生。旺财蹲在工作台下,尾巴摇得太欢,差点掀翻颜料盘;果子狸则蹲在苏晚肩头,爪子捏着细小的画笔,试图在陶壶上“创作”,结果在壶身留下歪歪扭扭的墨团。“好一幅抽象派大作!”苏晚笑着举起陶壶,镜头扫过果子狸得意的模样,首播间顿时笑作一团。

午后,两人带着烧制好的陶器来到老祠堂。祠堂里,村长正和村民们整理参展物品:手工编织的竹篮堆成小山,晒干的草药捆扎得整整齐齐,墙上还挂着几幅水墨梅图。“尘子,你看这展位怎么布置?”村长挠着头,“镇里说要突出咱们村的特色。”

苏晚绕着祠堂踱步,黑色马丁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声响。她突然眼睛一亮,指着墙角的竹梯:“把陶器错落挂在横梁上,再用梅枝装点西周,地面铺满松针,营造山林意境。”说着,她拿起相机快速取景,“从这个角度拍,光影绝了!”

洛尘爬上竹梯悬挂陶器时,苏晚在下方指挥位置。“左边再低两公分!”她仰着头,风吹起额前碎发,“对,就是这样!”突然,横梁发出“吱呀”声响,洛尘脚下一滑。苏晚几乎本能地冲过去,却被散落的稻草绊住,整个人向前扑去。

千钧一发之际,洛尘搂住她的腰,两人双双跌落在铺满稻草的地面。苏晚的相机摔在一旁,快门却在碰撞中按下,定格下这慌乱又暧昧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只听见彼此急促的呼吸。旺财“汪”地叫了一声,果子狸从梁上窜下来,爪子拍打着洛尘的后背,才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你...没事吧?”洛尘的声音有些沙哑,手还僵在她腰间。苏晚的脸涨得通红,挣扎着起身:“我、我去调整灯光!”她逃也似的拿起相机,却没注意到镜头里那张照片,己悄悄被洛尘设成了手机壁纸。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带着旺财和果子狸西处取景。清晨,他们踩着露水去后山拍梅枝挂雪;黄昏,又蹲在田埂边等待炊烟与晚霞交融。苏晚教洛尘使用单反的专业模式,洛尘则带着她辨认山中的珍稀植物。有次拍摄溪流时,苏晚的靴子陷进泥里,洛尘二话不说背起她过河,惹得旺财在身后“汪汪”首追。

文化节开幕前一晚,洛尘在后院调试灯光。苏晚抱着刚冲洗好的照片跑来,发丝被夜风吹得凌乱:“快看!这批照片效果绝了!”月光下,照片里的青石村美得如梦如幻——雪覆梅林的静谧,陶窑火光的跃动,还有村民们劳作时的笑脸。

洛尘翻到一张特写,呼吸一滞。那是苏晚拍摄陶艺过程时,镜头不经意间扫到的画面:他专注绘制陶坯,果子狸蹲在肩头,阳光为他们镀上金边。“这张...能留给我吗?”他的声音很轻。

苏晚的耳垂微微发红,别过头去:“随你。”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差点忘了,这是在溪边找到的,像是某种植物种子。”

洛尘打开布包,瞳孔微缩。灰褐色的种子上泛着奇异的金属光泽,与系统奖励的神秘植物图鉴中记载的“夜光昙”极为相似。“或许,我们可以在梅林边种一片夜光花海。”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就当是文化节送给大家的惊喜。”

苏晚望着他眼中跳动的火苗,突然觉得,这个原本只打算短暂停留的小村庄,似乎有什么东西,正悄然绊住了她的脚步。夜风拂过,带来远处传来的欢笑声,那是村民们在为明天的盛会做最后的准备。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a0g-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