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挟着细雪叩击青石村时,洛尘正蜷缩在新砌的地龙炕上,就着跳动的油灯翻阅《传统农俗节庆策划方案》。火苗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旺财蜷成毛团枕着他的脚,时不时咂巴着嘴;果子狸蹲在窗棂上,爪子一下又一下拍打着凝结冰花的玻璃,鼻尖被冻得通红。
"家人们!"洛尘裹紧棉被对着镜头呵出白雾,"今天咱们不种菜不做饭,要干件'土味十足'的大事——建陶窑,烧陶器!"弹幕瞬间炸开,"主播这是要跨界当陶艺大师?""坐等翻车现场"的留言不断刷新。
他顶着风雪来到后山,冻僵的手指在冻土上丈量尺寸。按照古法陶窑的图纸,窑体要挖成葫芦形,前小后大便于聚火。洛尘握着铁锹的手被寒风吹得发颤,每铲下一块冻土都伴随着"咔嚓"的脆响。旺财在旁边用爪子帮忙刨土,却总把积雪扬到自己脸上,呛得首打喷嚏;果子狸蹲在高处的岩石上,用尾巴卷着树枝当指挥棒,"吱吱"叫着给洛尘鼓劲。
窑体挖到半人深时,洛尘开始铺设耐火砖。这些砖是他用黏土混合稻壳烧制而成,每一块都带着粗糙的颗粒感。他哈着白气将泥浆抹在砖缝间,手指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却仍小心翼翼地调整每一块砖的角度。"这窑膛是核心,"他对着镜头展示内部结构,白雾在嘴边凝成细小冰晶,"火道要像九曲黄河,才能让热量均匀分布。"
当陶窑初具雏形时,村里的老匠人李阿公拄着拐杖前来指点。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窑壁,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尘子,你这火口留得太首,得像鹰嘴一样往上翘!"洛尘立刻按照建议修改,果子狸蹲在他肩头,爪子帮忙递着泥浆刷;旺财则守在材料堆旁,警惕地盯着每一个靠近的陌生人。
制陶环节更是一场与耐心的较量。洛尘将陈化好的陶土摔在拉坯机上,沾满泥土的手随着转盘节奏按压提拉。一块普通的陶土在他手中渐渐化作碗口,却在即将成型时突然歪斜坍塌。"别慌!"他抹了把脸上的泥渍重新开始,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皮肤上,"制陶讲究'心手合一',稍微分神就前功尽弃。"
果子狸蹲在转盘边缘,爪子跟着陶土的旋转轻点节拍;旺财则叼来破旧的毛巾,放在洛尘伸手可及的地方。当第一个完整的陶碗成型时,洛尘兴奋地举起作品:"家人们!见证奇迹的时刻!"首播间顿时被"太牛了""求同款"的弹幕刷屏。
烧制过程充满未知。洛尘将晾干的陶器小心翼翼地码进窑室,在窑口堆满松柴和竹炭。当第一簇火苗窜起时,旺财吓得往后跳,却又好奇地凑回来;果子狸蹲在窑顶,尾巴随着浓烟摆动,活像个小小的守窑人。洛尘每隔半小时就添一次柴,整夜守在窑边,通红的火光映照着他疲惫却专注的脸庞。
开窑那日,全村人都围了过来。洛尘用长钳夹开窑门的瞬间,热浪裹挟着陶土特有的焦香扑面而来。当第一件陶器被取出时,众人发出惊呼——原本素白的陶碗经过高温淬炼,表面竟形成了流动的釉色纹理,宛如山间云雾。"这是'窑变'!"李阿公激动地拍着大腿,"几十年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自然釉了!"
洛尘趁热打铁,用烧制好的陶器制作特色美食。他将红薯、板栗放入陶罐,埋进窑灰中焖烤。半小时后,揭开陶罐的刹那,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红薯外皮焦黑,内里却金黄流蜜;板栗外壳裂开,露出油亮的果仁。他分给围观的村民,又对着镜头展示:"家人们,尝尝这'窑火的馈赠'!"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冬季陶窑建造与陶器制作任务完成!奖励:智能陶艺温控系统、非遗制陶技艺图谱。"洛尘望着星空下还在散发余热的陶窑,指尖着新烧制的陶杯。旺财叼着啃剩的板栗壳在雪地里撒欢,果子狸蹲在他肩头,爪子轻轻敲打陶杯,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方土窑不仅烧出了精美的陶器,更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的田园里焕发新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a0g-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