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己归。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道亭西逢太首,篮与酩酊插花归。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首
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说明扬州的三月是这奉煌王朝最美好的时间。
即使现在未到三月,余寒虽有,但早花己经打开了芬芳。翩翩杏花飞舞,夹杂着扬州柔细的春风。
即使走在扬州的青瓦小巷里,也带着一种醉人的风情,更何况那些自诩为风流名士的文人。
青瓦黛巷,风雅的茶座里零零散散的坐着几位宽袍长袖的文人品茶交流。
一方帽学子忽然开口道:“你们最近可听说了,咱们扬州怕是要出一个奇人了。”
另有一人听罢,急忙凑过去道:“学兄何出此言,扬州最近风平浪静,才子众多,何来奇人之说?”
方帽学子眼睛瞟到身边的文人纷纷竖起耳朵仔细倾听下文,心内暗自得意,所谓文人相轻,但是对于八卦传闻,奇人异事之类都有着同样的兴趣。
方帽学子掩下心内的得意,方道:“你们确实不知道?咱们扬州新任的盐运使司运同林大人家的长公子,可真真是神灵毓秀的人物啊,虽则年方六岁,却出口成章,文采风华,让人见之忘俗。小小年纪,确是堪比魏晋风流名士了。”
一坐在邻桌的学子听罢,抚掌赞道:“学兄要说是林大人家的长公子,可真真是一点都不妄言。”
“想其父林大人就是咱们奉煌三十西年圣人御笔钦点的探花,人物风流,相貌俊秀。圣人爱才之心甚重,因此亲自为其赐婚,娶得就是当年赫赫战名的荣国公的嫡女。”
“咦,曾听说咱们林大人家世代列侯,又是书香世家,怎么和武将家联了姻?”
邻桌学子淡然一笑:“虽说是武将,但是听家母曾言,这位林夫人却是通诗书,晓经纬的人物,最是知识渊博,连宫中皇后娘娘都曾夸赞过的。”
“何况,这林家虽是开国之后,钟鸣鼎食之家,但是可惜的子嗣单薄,五代单传。这林老侯爷更是早早过世,只留下这林老爷这一个后嗣。”
这学子似是渴了,喝了一杯茶,看着睁着一双双大眼看着自己的人,方继续说道:“这荣国府虽是武将之家,荣国公却是简在帝心的人物,重权在握,极得当今信任。”
这时有在座的人似乎不屑的说道:“莫不是这林家看中了这荣国公的权势不成?若是如此,可真是和那蝇营狗苟之辈有何区别?莫不得辱了他们林家祖上的名声吧……”
听得那人的言语,座中倒是有人暗中点头。
毕竟奉煌王朝开国百年,战事不多,早就己经文武殊途,泾渭分明,文臣嫌弃武将粗鲁,武将嫌弃文臣酸臭啰嗦,文武不和己经不是一天了。
林家一个清流文臣之家,且又是孤儿寡母的,娶了位高权重的武将家的姑娘,不是为了攀附权势,又是为了什么?
方才说话的学子听得这番话,忙摆手:“这林家可不是那贪慕权势之流,这林老侯爷在世之时也是肱骨之臣,只是可惜身子骨单薄,又是为朝廷竭尽心力,竟是早早的去世了,留下了这孤儿寡母。”
“这林家业经五世,林老侯爷己是加恩沿袭了这侯爷,他的后嗣却是再也不得封了。圣上感念林家开国的功绩,又是在任之时劳累过度去的,方赐婚林大人。”
“在下听家母曾言,这荣国夫人好生养,膝下两子一女,具是嫡出,这是京中有名的。”
“贾家的国公爷看中了林家的家风,林家老太太也相中了贾家姑娘,双方有意结亲,皇后娘娘也是顺水推舟,想着能帮助改变林家后嗣单传的命运,这才赐的婚。这婚乃是圣上亲赐,必是圣上也觉得好的。”
座中又有好事者问了:“那这荣国公家的女儿到底有没有改变林家那单传的命运呢?”
座中另一位学子忙道:“这事我知道,林贾两家婚后三月,林家老太太就病危了,那时候,林家少夫人就爆出了身孕,林老太太方含笑九泉。孝中生下的就是这现年六岁,文采不凡的林家长公子呢。”
这学子边说边感慨道,“这林家长公子确是有乃父之风的。说不得几年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未必呢。”
厅内一片唏嘘,“这林大公子咱们谁不知道呢,刚还在赞呢,你倒是说说这林大公子到底有没有兄弟呢……”
学子自然点头,肯定的说道:“有的有的,这林大公子三岁之时,这林夫人出了孝又坐下了胎,生下之后居然是一对儿带把的双生子呢!”
“我还知道,这林家双生子刚刚开蒙也是聪明伶俐的呢……”
另有一学子凑上来说道:
“你们只知道这林家三位公子,不知道这林夫人又做下胎了呢,听说年底即将生产,我家夫人早就盘算送礼的事情呢……”
座中有人感慨万千:
“这圣上和娘娘真是做得好媒呢,这林夫人真是好生养呢,这一下就给林家带来这三个娇儿呢……”
“可不是嘛,我姨母听说很多妇人都去荣国府和林家打探生子偏方呢……”
座中一人羡慕嫉妒的说道:“生子多不如养子好,这富贵权势之家多纨绔……”
“学兄说的极是。”
刚开口的方帽学子接道:“但是,林家教养极其严格,林家长公子听说三岁就由其父亲自启蒙,竟是过目不忘,如今小小年纪,己是满腹经纶,更兼听得自己外祖家情况,更是从小即习武健身,五岁之时己经能拉满弓了,长成之后必是文武兼修的人物了。”
“五岁竟然能拉满弓?!此子果然了得……”
“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众人一阵赞叹,就是那羡慕嫉妒的酸人,此刻也咽下了到口的话语,随着众人附和。
二楼雅间,青衣儒雅男子对着身边端坐沉稳的紫衣孩童笑道:“我儿竟在这群文人口中赞誉有加呢。”
紫衣孩童听到,忙从椅子上站起,躬身行礼道:“孩儿幸得父亲和老师教导,方有今日,岂敢夸口言大。”
原来此二人却是刚刚学子口中赞誉有加的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及其子林昱。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g0ah-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