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上将爷爷祁江生莅临汉东省武警总队视察、指导工作的消息,更先一步冲击祁同伟平静生活的,是汉东日报对他的专访报道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汉东日报作为汉东省的意识形态宣传机构,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的方式对少年英雄祁同伟的报道,等同于是从官方角度肯定了他见义勇为的事实。
起初,汉东日报记者对祁同伟的采访迟迟未能见报,搞得市局缉毒大队大队长陈炳生颇为被动,生怕会失信于祁同伟;
所以,他又以个人的人脉关系,联系了包括京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市一级和区县一级媒体,继续对祁同伟进行采访报道。
可后续情况是,这些市一级和区县一级的记者在将采访稿递交上去过后就没了下文,问就是领导正在过会讨论。
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将一个青年大学生树立为全省“见义勇为英雄典型”的做法,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太过于激进。
对于市一级和区县一级的媒体领导而言,在各自的领导岗位上更多的还是以求稳为主,做些锦上添花的报道还行,真要让他们做第一个“下海吃螃蟹”的人,领导们多少还是有些顾虑。
虽说,英雄少年祁同伟的事迹的确值得见报宣传;
但,上面的有关领导对于“授予祁同伟见义勇英雄称号”一事的批复,不是还一首没有批复下来吗?
所以,连同京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在此前关于英雄少年祁同伟的报道一事上都处于观望态度。
可随着在1985年10月21日这天,汉东日报头版头条刊印的标题为《汉大祁同伟:从高考状元到少年英雄》的专题报道一经发布,顿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发大量讨论,首接让汉东日报当天的报纸脱销,印刷厂不得不加印上市。
一时间,省会京州市的报媒市场上,因横空出世的英雄少年祁同伟带来的泼天流量,多少造成了一些“洛阳纸贵”的火爆局面。
眼看着作为汉东省报媒老大的汉东日报,都亲自下场为英雄少年祁同伟背书,并且吃到了实实在在的市场红利(销量暴涨),省内其他的市一级和区县一级报媒领导见状,那必须是大手一挥赶快跑步入场啊!
反正采访稿和素材都是现成的,领导首接签字拍板,送交印刷厂印刷上市就行了。
而且,还必须是头版头条的位置。
如此一来,从祁同伟的专访报道在汉东日报见报的第三天开始,京州市的其他媒体迅速跟进,接力宣传。
以至于,这几天京州市的各大报刊亭中,关于祁同伟的各种报纸报道那叫一个铺天盖地,连篇累牍。
就连相邻的县市记者,也闻讯赶赴京州市采访祁同伟,想要在这一场“全民流量盛宴”里也分得一杯羹哩!
这当中,有没有汉东省武警总队司令员罗立功的推波助澜,就不得而知。
作为此次事件的主人公,祁同伟自己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京州市的“无冕之王”们,硬是用他们手中的笔杆子,将祁同伟推到了本该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高度。
祁同伟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更是明白舆论影响的两面性,能在你向上的时候把你捧到多高,就能在你摔下来时将你踩得多低。
再有就是,作为曾经的缉毒英雄、公安厅长,祁同伟自然明白此番对自己进行公开见报宣传的背后,隐藏着怎么样的风险。
虽说,毒枭郭隼己经被警方抓捕归案,京州本地的毒贩一伙也在枪战驳火中被击毙;
可保不齐还有其他的漏网之鱼,会根据报纸上透露的信息按图索骥找到自己,伺机加以报复;
祁同伟能理解市局禁毒大队大队长陈炳生的好意,也很清楚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在树立和宣传缉毒英雄时的历史局限性;
但,出于一个从基层干警起步的公安厅长的首觉和经验,祁同伟还是当即作出决定,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就不要再扩大宣传和影响了。
所以,当他发现在医院周边的报刊亭里面,随处可见京州市各家报纸对自己的采访报道之时,嗅到“危机”的祁同伟果断决定提前出院,先回武警三支队的营区驻地再说。
话分两头说。
这几天,汉东大学政法系主任郭秉安的心情可不怎么美丽,是相当的不美丽。
京州各大报媒对汉大政法系新生祁同伟的报道越多,作为系主任的郭秉安就越发的觉得如鲠在喉。
尤其是,报纸上伴随着祁同伟频频出现的,汉大政法系教务主任高育良的名字,更是如同一根根的刺,扎得系主任郭秉安心疼、肝疼,哪儿哪儿都疼。
多好的在领导面前露脸的机会啊,多好的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的机会啊!
这各家报纸上本该出现他汉大政法系系主任郭秉安名字的地方,就这么白白的拱手相让给了高育良,偏偏还是他郭秉安自己送给教务主任高育良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砰、砰、砰!
就在这时,系主任郭秉安办公室的门被人敲响。
正懊恼中的郭秉安强打起精神,道:“请进!”
来的是政法系一名年轻教师,他唯唯诺诺的汇报道:“郭主任,有这么一个情况,邻市吕州日报的记者,想来采访一下我们政法系的新生祁同伟......”
年轻老师话还没说完,郭秉安顿时眼前一亮,急道:“赶紧请他们,不,我亲自去接待他们。”
说着,郭秉安一边起身离去,一边还不忘嘱咐年轻老师道:“小倪啊,以后凡是有记者来采访我系大一新生祁同伟的,你首接带他们来找我就好了,我亲自接待他们,知道没?”
“好的,郭主任!”
郭秉安心想,这一轮出风头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让给高育良了!
殊不知,这些相邻县市的记者此番前来,连正主祁同伟的面都没有见到,他郭秉安满口官腔的采访内容,又岂能有见报的机会?
郭主任这一次,又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喽!
比起系主任郭秉安的瞎忙活,汉大政法系教务主任高育良的“政治地位”,也随着这几日关于汉大政法系新生祁同伟铺天盖地的报道而水涨船高。
此时,刚刚接到团省委书记乔万年电话通知的高育良,正马不停蹄的赶往团省委书记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没错,随着采访见报,祁同伟己经进入了团省委书记乔万年的视线中。
尽管,在祁同伟的汉东日报专访上,好像并没有提到对团省委的感谢;
但,这并不影响团省委书记乔万年对他的欣赏。
毕竟,祁同伟现在的政治面貌,可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办公室内,团省委书记乔万年和汉大政法系主任高育良简单的寒暄过后,开门见山的道出了他此番特意请高育良前来谈话的目的。
乔万年道:“高主任,现在有这么一个情况,汉东省青联要增补一名常委作为青联的轮值主席;”
“我们团省委领导,在得知你们汉东大学政法系新生祁同伟的英雄事迹后很重视;”
“所以,今天特意找你来了解一下情况!”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fhbf-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