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青水河的气劲渡船与前哨站的炊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章 青水河的气劲渡船与前哨站的炊烟

 

清晨的向日葵花田沾着露水,金色花瓣被晨光染成琥珀色。白发老人给他们指了条近路,穿过花田深处的泉眼,能节省半个时辰的路程,“泉眼的气劲能帮你们提神,跟喝了浓茶似的不犯困。” 他往林零手里塞了包金银花,“泡水喝,青水河的水凉,怕你们喝了闹肚子,跟加了层保险似的。”

泉眼比想象中更小,只有井口大,泛着的蓝光却像融化的星辰,丝丝缕缕缠上路过的向日葵。林零的靴底刚踩过泉眼边缘,就感觉股暖流顺着脚踝往上爬,昨晚守岗的疲惫瞬间消散,跟被热水烫过的毛巾似的舒展。

“这气劲比监测塔的还纯。” 刘敏蹲下身掬起泉水,掌心立刻覆上层薄冰,“凉的!跟刚从井里打上来的似的,却不刺骨,跟加了气劲调和过似的。” 她突然掏出个空瓶,“装一瓶带回去,给育苗床的秧苗尝尝,跟带了特产似的。”

孙强的油桶突然发出 “咕噜” 声,绑在上面的向日葵花盘正对着河面剧烈转动,像被磁石吸住的指针:“青水河到了!” 他扛起油桶往花田外冲,“我去看看有没有船,跟盼着过河的旅人似的。”

河对岸的雾气还没散,青绿色的河水泛着粼粼波光,河面宽得望不到边,跟条横在眼前的绿绸带。岸边停着艘简陋的木船,船身用藤条缠着加固,船头插着朵干枯的向日葵,花盘依旧朝着南方,像个固执的向导。

“这船能行吗?” 赵磊用脚踹了踹船底,木板发出空洞的响声,“跟用了几十年的破鞋似的,说不定划到河中间就散架,跟纸糊的似的。”

林零的气劲探过去,发现船板夹层里嵌着细如发丝的流星碎片,像给船加了层隐形的骨架:“是气劲渡船。” 他指尖划过船帮,碎片立刻泛起微光,“里面的碎片能增强浮力,跟给船装了救生圈似的,安全得很。”

撑船的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胳膊上的肌肉像铁块似的结实,“这船用三年了,每次过都得注入气劲,跟给车加油似的。” 他接过林零递来的葵花籽,笑着往嘴里扔了颗,“你们是去前哨站?今天刚好有补给船过去,跟赶庙会似的热闹。”

船刚划到河中央,孙强突然指着水下:“那是什么?银光闪闪的!” 只见群半尺长的鱼顺着船舷游动,鳞片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流转的气劲,像群会发光的银线,“我焯!这鱼能吃吗?跟长了珍珠的似的好看。”

“是气劲鱼。” 撑船汉子用竹篙点了点水面,鱼群立刻散开,“青水河独有的,离了这水活不了,跟恋家的孩子似的。” 他突然压低声音,“前几年有人想捕来卖,结果被鱼群掀翻了船,跟被惹急的马蜂蛰了似的。”

刘敏在船尾铺开地图,手指在丘陵地带画了个圈:“前哨站就在这片林子后面,录音里说有个瞭望塔,比咱们的监测塔矮点,但气劲感应范围更广,跟个灵敏的鼻子似的能闻出老远的动静。”

船靠岸时,雾气刚好散去。远处的丘陵上隐约能看见炊烟,像条白色的丝带系在绿色的山坡上。赵磊的土刺往地上扎了个带花盘的木桩,这次特意在花盘背面刻了个 “河” 字,“跟盖邮戳似的,让人知道这儿能过河。”

往前哨站走的路上,遇见不少背着背篓的人,筐里装着新鲜的蔬菜和草药,看见林零他们都笑着打招呼,跟遇见邻居似的熟稔。个梳着辫子的姑娘塞给孙强个玉米饼,“刚烙的,热乎着呢,跟家里做的似的。”

孙强咬了口,烫得首吸气,饼里混着细碎的玉米粒,甜得像加了糖:“比咱们安全区的窝头好吃!跟换了个厨子似的!” 他突然追上去问,“这玉米是气劲培育的?长得真,跟吹了气似的。”

姑娘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是啊!前哨站的李叔教的,用气劲催熟,二十天就能收,跟搭了快车道似的。” 她指着前面的林子,“过了这片林就是前哨站,你们是从北方来的吧?李叔念叨好几次了,说盼着你们来,跟盼亲戚似的。”

前哨站的瞭望塔比想象中简陋,用原木和铁皮搭的,顶端却嵌着块不小的流星碎片,正随着太阳转动,像个巨大的向日葵。塔下的空地上晒着金黄的稻穗,几个孩子正用气劲把稻粒从穗上吹下来,笑声跟银铃似的。

“是林零他们吧?” 个高瘦的中年男人迎上来,手里还拿着把镰刀,“我是李响,负责这前哨站,跟个看大门的似的。” 他握着林零的手不放,眼睛亮得像有光,“录音收到了?北方安全区真种出了向日葵?跟做梦似的!”

瞭望塔下的木屋比老人的那间大,里面摆着张长条桌,桌上的搪瓷缸子印着 “南方安全区” 的字样。李响给他们倒上茶水,茶叶在水里舒展,像朵盛开的花:“这是气劲培育的云雾茶,比普通茶叶香三倍,跟加了香料似的。”

林零掏出录音带和张大爷给的稻种,“我们想请教水稻培育的技术,还带了点北方的种子,跟交换礼物似的。” 他指着窗外的稻穗,“你们的水稻长得真好,跟录音里说的一样,金灿灿的跟铺了层金子似的。”

李响的手指抚过稻种,突然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们的气劲培育法遇到了瓶颈。” 他领着他们往育苗棚走,“你看这些秧苗,长得太慢,跟被冻住了似的,不如去年的好,跟生病了似的蔫蔫的。”

育苗棚里的秧苗果然比安全区的矮半截,叶子发黄,像营养不良的孩子。林零的气劲探过去,发现土壤里的气劲很杂乱,像掺了沙子的面粉:“是土壤里的气劲不纯,跟被污染了似的。” 他突然想起泉眼的气劲,“你们这儿有气劲泉眼吗?跟向日葵花田那种纯净的。”

李响的眼睛突然亮起来:“有!在后山!但我们不知道怎么用,跟守着金矿却不会挖似的。” 他拽着林零就往后山跑,“快帮我们看看!说不定你们北方来的有办法,跟请来的神医似的。”

后山的泉眼藏在竹林里,比花田的那个大,泛着的蓝光更浓,像块沉入水底的蓝宝石。林零往泉眼里撒了把张大爷给的稻种,气劲顺着指尖注入,种子瞬间发芽,抽出嫩绿的秧苗,比育苗棚里的壮实三倍,“管用!” 他惊喜地回头,“用泉眼的水灌溉,再加上纯净的气劲,秧苗肯定能长好,跟给病人换了干净的药似的。”

傍晚的前哨站飘着饭菜香。李响杀了只气劲培育的鸡,炖得酥烂,汤里飘着金黄的油花,“这鸡长得快,一个月就出栏,跟吹气似的,肉却不柴,跟土鸡似的香。” 他给林零碗里夹了块鸡腿,“多吃点,明天带你们去见南方安全区的负责人,跟见了大领导似的得精神点。”

夜里躺在瞭望塔的阁楼,林零的掌心又开始发烫。绿光里,安全区的水田己经泛起粼粼波光,秧苗在水里舒展,如烟正和孩子们在田埂上放风筝,风筝尾巴上系着的向日葵花瓣,在风中欢快地跳动,像在诉说丰收的期盼。

他望着窗外的星空,前哨站的灯光与远处南方安全区的轮廓连成片,像条流淌的光河。泉眼的蓝光在竹林里轻轻摇曳,与安全区的监测塔、花田的泉眼遥相呼应,像三颗散落在大地上的星辰,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同一个希望 —— 无论南北,无论远近,生命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沃土,顽强生长,首至金黄满仓。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fche-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