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烟尘在履带卷起的沙暴中逐渐模糊。
付楠的T-90M一马当先,米拉娜的T-80UE1紧随其后,索菲娅那崭新的T-80BVM殿后,三辆代表着俄系陆战巅峰力量的钢铁巨兽,在荒芜的大地上排成楔形突击队形,引擎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咆哮,向着东方那座巨大的阴影——莫斯科,轰然开进。卷起的尘土如同一条土黄色的巨龙,在她们身后绵延。
前往莫斯科的旅程绝非坦途。近千公里的路程,在饱受战火蹂躏、年久失修的公路和旷野上,注定是一场漫长的跋涉。
公路网支离破碎,巨大的弹坑、塌陷的路基和被炸毁的桥梁残骸如同大地狰狞的伤口。
车队不得不频繁绕行野地,在坑洼不平的地形上颠簸前行。
履带碾压碎石发出刺耳声响,对悬挂系统和履带造成持续磨损。索菲娅心疼地看着新座驾履带上的刮痕和装甲上溅射的泥点。
沿途人烟稀少,废弃的村镇如同被遗忘的墓碑,只有偶尔可见的拾荒者在废墟中艰难翻找,看到坦克车队便惊恐地躲藏起来。
荒原并非寂静,盘踞在交通要道的土匪、溃兵组成的武装团伙如同鬣狗,不时发起袭扰。
几辆武装皮卡的骚扰性射击、埋伏在断墙后的RPG小组、甚至设置简易路障索要“过路费”的亡命徒…这些构成了旅途的日常威胁。然而,在付楠小队绝对的火力面前,这些袭击往往在几分钟内就被粉碎,只留下燃烧的残骸和微薄的银狮收益。
付楠严令不追击,目标首指莫斯科。
随着距离缩短,地平线上的城市轮廓逐渐清晰,空气中弥漫的尘埃带着硝烟和劣质燃料的味道。
当她们真正抵达莫斯科远郊时,眼前的景象展现出一个在战争余烬中挣扎、权力与混织的庞大都市。
城市最外围区域遭受了最严重的破坏。大片郊区沦为焦土,布满未清理的弹坑、废弃的工事和锈蚀的车辆残骸。
这里是被政府军放弃或无力控制的“三不管”地带,是土匪、逃兵、黑市商人和绝望流民的乐园。秩序荡然无存,暴力是唯一的法则。零星枪声是这里的背景音。
进入城市近郊,景象变得复杂。建筑普遍陈旧、布满弹痕和简陋的修补痕迹,但大多结构尚存,仍在使用。
这里被各大势力割据。
政府军控制区占据着关键的交通节点、部分尚能运转的工厂区及主要地铁站入口。可以看到相对整洁的军营、用沙袋和混凝土块加固的检查站、巡逻的BTR-82A装甲车和穿着较统一制服的士兵。
主要道路被清理出来,有军用卡车和少量民用车辆通行。一些关键设施有士兵守卫,部分建筑窗户透出灯光。这里维持着一种表面秩序,但戒备森严,气氛压抑紧张,平民眼神躲闪。身份盘查严格,宵禁被严格执行。
军阀与民兵控制区占据着大型居民区或商业中心废墟。
防御工事五花八门(街垒、瞭望塔),士兵装备混杂(新旧武器混搭),军纪松弛。街头涂鸦、私设的路障和明目张胆的黑市交易是常见景象。火拼、抢劫和地盘冲突时有发生。这里是混乱和暴力的温床。
平民夹杂在势力夹缝中或偏远角落。低矮的建筑拥挤不堪,街道污水横流,垃圾堆积如山。
平民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或充满警惕,依靠微薄的配给、危险的黑市交易或在废墟中搜寻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艰难求生。
绝望和饥饿是这里的底色。
核心区的城市中心区域(克里姆林宫、主要政府建筑、大型枢纽如基辅站周边)的建筑主体结构大多得以保存,尽管布满伤痕和修补痕迹,窗户多用厚重的钢板或混凝土块封堵,只留下射击孔。这些区域由政府军最精锐的部队重兵把守,戒备等级极高。高耸的防空雷达在缓慢转动,探照灯的光柱在黄昏时分扫过天际,装甲车和固定火力点密布。
这里如同一个戒备森严的堡垒,是残存国家权力象征性的心脏,但也透着一股外强中干的脆弱感。高压统治和资源配给是维持秩序的手段。
整个城市上空笼罩着高压的铁幕。政府军的检查站如同扼住咽喉的锁链。
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许多己损坏,但仍有部分在工作)和强大的电子干扰(主要针对非政府通讯)显示着控制者的不安。
空气中除了硝烟尘埃和劣质燃料味,小盖金还侦测到一丝极其微弱、却令人极度不安的信号——与德拉科斯特“清道夫”喷吐物相关的生物活性微粒!虽然浓度极低,远未达到武器级,但这如同在伤口上发现的致命病菌,预示着潜藏的更大危机。
“我们到了。”
付楠的声音在频道中响起,冷静中带着全神贯注的警觉,只有一点她没想到,伊里奇口中繁华的大城市就这?
T-90M停在一处能俯瞰近郊复杂景象的废弃工厂屋顶。
米拉娜和索菲娅的坦克分列两侧,炮塔警惕地指向不同方向。
三辆布满灰尘、弹痕和泥泞的钢铁巨兽,与下方这片混乱、危险而仍在运转的庞大都市丛林形成了无声的对峙。
“指挥官,”
米拉娜报告,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
“城市电磁环境复杂,核心区干扰极强。德拉科斯特‘巢穴’信号被有效屏蔽。但生物信号残留痕迹与之前获取的坐标(基辅站深层枢纽)高度吻合。政府军对地面交通节点和主要设施控制严密,我们目标过于醒目,强行通过检查站或进入核心区风险极高,极可能引发冲突。”
索菲娅金色的眼眸扫过战术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势力标记和哨卡位置:
“建议执行原计划,寻找地下入口。基辅站深层网络结构复杂,且有冷战时期遗留的深层工事,超出政府军常规巡逻范围,是‘巢穴’理想的藏身地。从地下渗透是唯一可行方案。”
“小盖金,”
付楠果断下令,
“扫描基辅站西南方向周边区域,特别是公园、广场或大型建筑地下部分。寻找政府军控制薄弱、可隐蔽进入深层地铁网络的通道入口!避开主要哨卡和巡逻路线!”
“正在扫描…锁定目标!”
小盖金迅速回应,
“基辅站西南方约700米,名义上是一个废弃的街心公园,但地下结构扫描显示一个冷战时期修建的、与深层地铁网络相连的备用物资转运枢纽与防空掩体入口!入口主体结构为厚重混凝土,外部伪装层部分损毁,主防爆门被强力爆破装置炸开过!通道内部结构相对完好,可通行坦克!热信号显示内部有少量零散生命反应(判断为小股土匪或流民占据),无军队布防迹象!这是最佳切入点!且该区域目前处于两股民兵势力的‘缓冲地带’,政府军巡逻密度较低!”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eaie-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