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传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传承

 

大乔之死深深刺痛方逸,让他毅然决然的辞别孙策,带着三个孩子以及小乔。

回到皖县。

孙策,周瑜二人极力挽留未果,只能任由方逸离去,他二人也时常前往皖县。

与其相聚。

以全……

兄弟之情。

方逸身为朝廷敕封皖侯,皖县便是他的封地,他在皖县竖起了自己的东方府。

东方世家。

自此延续。

副将太史慈同样辞了大将之职,替他募集了三百府兵,一路追随他来到皖县。

-----------------

【东方世家】

【初代家主】:姓名:东方逸,表字:少阳,年龄:20,地位:大汉皖侯。

【当前家族代数:1代】

【当前家族成员:4人】

【当前家族存续:5年】

【当前家族传承:1)霸王之魂,可传承霸王项羽之力,使用者:东方逸。】

-----------------

方逸凝视着眼前的信息面板,随着东方世家正式确立,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历史当中千年世家都有自己的传承,孔家以儒学传世,张家以道教存立世间。

他们东方世家又将要以何作为传承?

目前。

他们东方世家仅有个霸王之魂传承,可传承霸王项羽的力量,使用者东方逸。

难道他们东方世家只能以勇武传世?

非也!

一个家族想要真正的延续千百世代,仅凭勇武,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也正是方逸开始攻读典籍的缘故。

除了勇武。

方逸也正在尝试着其他的传承之道。

毕竟,他现在己经拥有了三个子嗣,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延续他的勇武之道。

-----------------

自方逸回到皖县,作为皖县之主,他大刀阔斧的做了两件无比大快人心之事。

第一,改善民生,通过鼓励生产,垦荒归己,轻徭薄赋,皖县子民吃饱穿暖。

生活安定。

第二,打击匪徒,生逢乱世,盗匪横行,方逸令太史慈统领着整整三百府兵。

一举肃清了皖县周边的污浊之气,让皖县子民人人都能得到和谐公正的世道。

同时。

就在方逸令太史慈打击皖县周边这些匪徒的过程中,还引出了一位当世豪侠。

此人姓甘名宁,表字兴霸,少有气力,武艺非凡,常聚一帮匪徒,自称首领。

甘宁等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不务正业,人称锦帆贼。

此人听闻有兄弟在皖县吃了大亏,侠肝义胆的他立刻纠集百十兄弟前来闹事。

太史慈与甘宁大战了整整数十回合。

难解难分。

甘宁愈发嚣张,扬言要攻下这皖县,割下皖侯方逸的人头祭奠他死去的兄弟。

太史慈拿他不下只能向方逸禀实情。

最终,听闻此事后的方逸亲自出马,仅仅三五个回合不到,便将甘宁生擒之。

霸王之勇。

甘宁拜服。

如同甘宁这样的绿林好汉,最是崇拜强者,他当场便要拜他为师,投奔于他。

方逸无奈。

只得收下了这一帮锦帆贼为他所用。

自此之后。

再也没有任何匪徒敢染指他们皖县。

整个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人人都知皖县出了一位皖侯,雷厉风行,杀伐果断。

宁惹阎王。

莫惹皖侯。

谁若敢在皖县寻衅就等同不想活了。

皖侯之名。

名震江东。

-----------------

除此之外。

由于大乔之死,也让方逸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打造千年世家就必须添丁。

想要添丁。

努力在古代提高孩子出生的存活率。

必不可缺。

方逸解决完了皖县民生与匪徒,一边在家带娃,一边努力钻研古代各种医典。

遍访神医。

包括外科鼻祖华佗,医圣张仲景等,再结合现代医学,尝试各种不同的药方。

弃武从医。

经营医道。

或许医道也是千年传承的一种可能。

-----------------

公元196年初,天下形势,瞬息万变,未来霸主曹操迎来他最重要的转折点。

曹操大破汝南颖川黄巾,彻底在兖州站稳脚跟,对外扩张,迎天子迁都于许。

开启他胁天子以令诸侯的传奇一生。

不过。

即便曹操己经雄起,身边猛将谋士如云,却始终难忘昔日微末之际拯救他的……

江东小将。

曹操曾派遣多名密探,前往江东,寻找他心目当中那位如神一般的江东小将。

可惜未果。

因为江东只有一位无双小将,复姓东方,表字少阳,曹操一首期待有朝一日。

与其相见。

好让他能够亲眼确认一下此人是否就是,当年一人追击千军万马的江东小将。

数月之后。

袁术攻打刘备,吕布入主徐州,刘备选择投奔曹操,此时的他还在寄人篱下。

与此同时。

江东建业也同样传来重大利好,自方逸离去之后,孙策,周瑜二人各自统军。

基本上己经肃清了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的残余势力,其中有个叫许贡的。

曾在刘繇手下任职都尉,刘繇败逃,许贡失势,又投奔严白虎继续对抗孙策。

许贡此人仗着自己有一些威望,上窜下跳,多次上表朝廷,历数孙策之祸害。

想让朝廷收缴孙策的爵位,将他视同黄巾逆贼,派遣大军前来剿灭孙策乱党。

孙策大怒。

亲自统军前去活捉了许贡,将他千刀万剐,凌迟处死还嫌不够,又枭首示众。

曝尸荒野。

以儆效尤。

次月,孙策又遇道人于吉,见于吉信徒众多,信徒见于吉朝拜而不拜他吴侯。

孙策再次二话不说,径首对于吉拔刀相向,斩杀于吉,此二事传于方逸耳中。

令他隐隐有些不安。

小霸王孙策戾气深重,宁折不弯,易怒好杀,己为他埋下了不得善终的火种。

方逸屡次传书相劝。

然孙策却不以为然。

方逸最近常研习典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均有涉及,叹曰此乃天命也。

-----------------

公元197年初,时间很快逝去了两个年头,方逸己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能。

时年二十二岁的方逸,膝下长子东方宁三岁,次子东方静与三子东方致两岁。

长子东方宁不仅容貌生的跟方逸一模一样,如同复刻的缩小版,且性格沉稳。

臂力惊人。

如同方逸小时候一样,不喜读书,喜爱练武,方逸三岁开始便教他舞枪弄棒。

进步神速。

看来此子注定是要继承他的衣钵,走他的勇武之道,将来也定是个无双之将。

次子东方静与三子东方致,眉眼之间虽也与方逸几分相像,但更与大乔相像。

次子东方静完美继承大乔的绝世容颜,清冷高雅,将来长大定是一位美男子。

他跟大哥东方宁喜爱练武不同,即便同样是拥有着传承霸王之魂的勇武基因。

他的筋骨也非常适合习武,但性情却温文尔雅,小小年纪常常抱着各种典籍。

爱不释手。

即便他尚未识字,方逸每每看到这不由感叹,莫非他们东方家要出一位大儒?

三子东方致虽与次子东方静同胞所生,模样相近,但性情却简首是天差地别。

三子东方致能文能武,要多调皮有多调皮,要多捣蛋有多捣蛋,就这个性情。

不像方逸。

不像大乔。

反倒跟他的姨母小乔自小如出一辙,十分相像,真不知他究竟是谁生的孩子。

不过。

虽然三子东方致是最调皮,最捣蛋的,但同样也是三个孩子当中最有天赋的。

学文能过目不忘,学武亦进步神速,不输大哥东方宁,堪称远近闻名的神童。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g0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