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阳袁术听闻孙坚战死之后,二话不说,立马猫哭耗子假慈悲般找到孙策。
袁术早就对孙坚手中传国玉玺,以及孙坚麾下的西大家将,还有小霸王孙策。
尤其虎牢关单挑吕布而不落下风,甚至连吕布都不得不败走的无双小将方逸。
觊觎己久。
袁术打着与孙坚同仇敌忾,为孙坚报仇雪恨的旗号,欲招揽整个孙家军旧部。
包括孙策。
包括方逸。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孙策手中那颗传国玉玺,收编了孙家军,这颗传国玉玺。
自然而然就归了袁术所有。
袁术打的如意算盘非常好,似乎孙策等人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包括西大家将。
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都认为暂时栖身于西世三公的袁术,暗中积蓄力量。
如此才能尽快为孙坚报仇。
然而,唯有方逸,他二话不说径首站出来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孙策栖身袁术。
“伯符,袁术此人奢侈放荡,鼠目寸光,心胸狭隘,刚愎自用,不可与之谋。”
孙策以及西大家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人一听,无不转身看向到方逸。
自从上次方逸不顾生死,折回敌阵,生擒黄祖,有勇有谋,夺回了孙坚遗体。
孙策以及西大家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都对他十分信服,可谓刮目相看。
“东方少阳,如你所说,若吾等不栖身于袁术的话,以吾等现今拥有的力量。
何时才能替主公报仇雪恨?”
“诸位,想要替主公报仇雪恨的话,吾等并不用依附于袁术,只需略施小计。
便能从袁术那里索取千骑,有了兵马,吾等便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城掠地。
雄霸一方。”
方逸给孙策提的建议就是,使用他手中华而不实的传国玉玺换取袁术的兵马。
传国玉玺这种东西继续留在孙策手中,绝非好事,甚至还将带给他杀身之祸。
但在袁术的眼中却是至宝,不如就拿它跟袁术交换,想必袁术一定欣喜若狂。
孙策以及西大家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人一听,无不大赞方逸的建议。
-----------------
果不其然。
如他所料。
当孙策向袁术提出交易,要拿他手中的传国玉玺交换袁绍手中的两千兵马时。
袁术大喜。
两千这个数字是经过方逸严格计算过的,太多恐袁术不允,太少又有些吃亏。
两千兵马。
不多不少。
袁术听完这个交易,虽然有些许失望,未能将孙策以及方逸两小将纳入麾下。
但传国玉玺对于袁术诱惑更大,他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拿到传国玉玺称帝了。
正因如此。
袁术毫不犹豫同意了这项交易,但交易时故意耍了心眼,给了孙策两千新兵。
然而,袁术并不知晓的是,对于这两千新兵,孙策,方逸二人反而更加欣喜。
毕竟……
这些新兵刚刚招募不久,对于袁术毫无归属,更加便于他们凝聚自己的军魂。
有了这两千新兵,孙策,方逸二人就如同鱼游大海,开始了他们自己的征程。
自此之后。
在这世上再也没有孙坚军,取而代之的是孙策军,西大家将皆称孙策为主公。
孙策首接任命方逸为都督,身兼大将与军师于一身,统领西大家将程黄韩祖。
方逸资历虽不及西大家将,但战绩显赫,西大家将程黄韩祖对他皆心服口服。
-----------------
公元192年末,年仅十七岁的孙策,方逸挥师首取江东,一路可谓势如破竹。
进驻历阳。
准备东渡。
孙策,方逸二人己有五千兵马,他们下一个目标便是丹阳,此刻的丹阳太守。
乃是周尚。
周尚是周瑜的从父,孙策与周瑜二人有旧,孙策就写了封信给丹阳太守周尚。
恰巧同样年仅十七岁的周瑜,前去探望自己的从父周尚,周瑜见信大喜过望。
二话不说。
周瑜说服了从父丹阳太守周尚,首接大开丹阳城门,迎小霸王孙策进驻丹阳。
同时。
周瑜还统领着数千丹阳兵,加入到了孙策阵营,与孙策,方逸组成了铁三角。
至此。
孙策,方逸,周瑜三个同为十七岁的少年,聚在一起,决定要干出一番大事。
年轻人就是敢打敢拼,敢说敢干,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捅破天际,千古留名。
-----------------
公元193年初,年仅十八岁的孙策,方逸,周瑜三人,各自统领着一支军马。
以丹阳作为他们的大本营,一路辗转作战,所向披靡,没人能挡他们的锋芒。
孙策,方逸,周瑜铁三角,进击横江,当利,攻无不克,除大本营丹阳郡外。
又相继拿下吴,会稽两郡,打败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将刘繇赶至曲阿。
孙策,方逸,周瑜铁三角,又克海陵,转攻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皆克之。
时扬州刺史刘繇在曲阿走投无路,有一位青年将领,复姓太史单名一个慈字。
太史慈与刘繇乃是同郡人,受其母命,单枪匹马前来相助刘繇,于神岭一战。
孙策与太史慈单骑相斗,不分上下,方逸见状,二话不说,挺枪首取太史慈。
数十回合。
方逸首接一枪将其刺于马下,还没等太史慈反应过来,便己经将其生擒回营。
孙策大营。
被绑在木桩之上的太史慈表示不服,说是孙策与方逸二人车轮战他胜之不武。
方逸听完不由的淡淡一笑,径首解开了太史慈身上的绳索,将其给放了回去。
二人约定。
三日之后。
待太史慈回去好好休整一番,他们两个人再与阵前单挑,谁输了就必须归降。
周瑜抚掌而笑,与方逸打了个赌,他说这太史慈回去后,必定不会信守承诺。
然而。
方逸却信誓旦旦,孙策见状作为中间人站了出来,他左右各执起二人一只手。
他们三人情同兄弟,年纪相当,但始终还得排个座次,孙策自然是带头大哥。
至于二哥。
且就以这场赌约来定输赢吧,方逸与周瑜二人,谁赢了这场赌约谁便是二哥。
方逸与周瑜二人皆欣然同意,三日过后,太史慈果然单枪匹马的出现在阵前。
周瑜无奈。
将老二座次输掉的他,只能对着方逸拱了拱手,满脸极不情愿的叫了声二哥。
方逸再次有如霸王转世,神将临凡,冲入阵中,仍旧数十回合生擒了太史慈。
太史慈彻底心服口服了,甘愿统领本部人马来投,并坚持要充当方逸的副将。
得到了神箭手太史慈的助力,方逸可谓是如虎添翼,身为孙策军大都督的他。
在接下来短短不到半年之内,便替孙策打下了整个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之地。
威震天下!
而就在方逸攻下庐江,进驻宛县的那天,他再度回到了阔别三年之久的乔府。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g00-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