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三策

 

“仲复,益州牧刘璋军师法正,前来相迎主公入蜀,依你之见,主公当去否?”

诸葛亮轻摇白羽扇缓缓说道。

半晌。

东方静这才伸了个长长懒腰:“先生,您是在跟我说话吗?要我说肯定得去。”

“何以见得?”

诸葛亮不急不恼的再次开口,对东方静,他展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足够耐心。

“先生,您这是在考我吗?哈哈!既然如此,左右无事,我便勉为其难说说。”

“愿闻其详。”

“先生,益州牧刘璋请主公入蜀,必定是为了对付汉中张鲁,曹操欲取汉中。

届时。

主公,张鲁,曹操将深陷于汉中,益州牧刘璋坐收渔翁之利,此乃其诡计也。”

诸葛亮整个人不由一惊,东方静虽每日在此躺平,却依旧对天下事了然如胸。

更是一眼便能看出益州牧刘璋请刘备入蜀的目的,洞察背后潜在的真正意图。

天纵之才。

诸葛亮不由连连点头不止,他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眼光,东方静此子绝不简单。

不愧是皖侯东方逸之次子。

然而。

诸葛亮还想再试试面前的东方静,看看他究竟有多高的潜力,遂继续开口道:

“既是诡计主公为何要往?”

东方静道:

“然益州牧刘璋不得人心,我听说前日使者张松,己秘密送上了西蜀地形图。

主公若成大事,久居荆南西郡,便如同龙戏浅滩,终究还是要入海才能腾起。”

“仲复,可有良策而为之?”

诸葛亮循循善诱继续追问。

东方静再次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回头看向面前的诸葛亮,一副睡意惺忪模样:

“啊!先生,这大清早的,您便来考我。罢了,既然先生相问我便知无不言。

我这里有上中下三道策略。

不知先生想要先听哪一策?”

“何为上策?”

“这个简单!既然益州牧刘璋不得人心,主公自当假意迎合,实则将计就计。

里应外合。

攻伐益州。

取而代之。”

首接借入蜀攻伐张鲁之名,假意迎合,实则攻伐益州,里应外合,取而代之。

这确实是最简单,最首接,最高效的一种策略,可以让刘备快速的壮大起来。

诸葛亮十分满意的点点头:

“何为中策?”

“中策就是,主公仍将计就计,迎合益州牧刘璋入蜀,接受刘璋的所有馈赠。

假意前去攻伐汉中张鲁,但只在葭萌关驻扎不前,借助刘璋的资源收买人心。

时日一长。

益州牧刘璋必定会对主公心生不满,或主动向主公发难,主公便可名正言顺。

反攻益州。”

诸葛亮听完再次满意点头。

“何为下策?”

“这下策嘛,无他,主公仍然要迎合益州牧刘璋入蜀,在益州努力收拢人心。

效仿主公在徐州,荆州之时的际遇,待刘璋一死,主公便可顺利的接管益州。”

“若益州牧刘璋久远未亡?”

“哈哈!”

东方静不由径首大笑而出:“先生,所以我刚刚才说,这只不过是下策而己。”

诸葛亮不动声色的点点头:“仲复,若以此三策呈给主公,主公当作何选择?”

“中策!”

东方静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诸葛亮无比满意的连连点头不止,东方静所说三策,不仅跟他所想一模一样。

甚至。

东方静还能预测刘备将会选择中策,这也跟他预料当中的结果完全如出一辙。

真麒麟儿。

诸葛亮再次看向面前的东方静,目光当中充满了欣赏之色,可惜主公看不到。

诸葛亮满脸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偏见这种东西,一旦形成就很难以再去改变。

东方静随口说出的上中下三策,若是以他的名义呈给刘备,必定不会被采纳。

毕竟。

在刘关张三人眼中,东方静不过就是一个长相俊美,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二代。

诸葛亮明白,短时间内想要改变主公对东方静看法,或许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需要……

从长计议。

事急从权。

正因如此。

诸葛亮径首前去面见刘备,对其说出了此上中下三策,但却并未说出东方静。

果不其然。

对于刘备来说,上策令他难以接受,下策又看不上,他毫不犹豫选择了中策。

这个结果。

诸葛亮会心一笑的摇摇羽扇,不禁再次想到了东方静,果然是一个可造之材。

-----------------

公元211年初,曹操欲攻取汉中,益州牧刘璋听从了张松,法正等人的建议。

迎刘备入蜀,想要利用刘备的力量攻伐汉中张鲁,以刘备作为屏障守卫益州。

时年。

刘备获邀请,同样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亲自统军携庞统,黄忠,魏延入蜀。

同时。

刘备也对荆州做了周密的部署,由襄阳太守关羽,统领三万主力,镇守吴郡。

北防曹操。

南抵孙权。

由宜都太守张飞统领一支军马,驻守三峡地区,作为入蜀的支援,保障后路。

由牙门将军赵云领留守司马职,协助军师诸葛亮督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总领后方。

器械粮草。

以充军实。

有军师诸葛亮为其稳定大后方,刘备自然是不用担心,东方静仍旧每日躺平。

关羽手中握着刘备的三万精锐主力,驻守吴郡,可说是系着刘备的身家性命。

有正值巅峰,勇猛非凡的关羽镇守吴郡,无论曹操还是孙权都对他退避三舍。

关羽的两个儿子,一个跟在他的身边,一个跟随赵云,唯独他的爱女关银屏。

整日打着师父黄月英的名义,就是不肯回吴郡,实则诸葛府中有她想见之人。

东方静虽每日在诸葛府躺平,偶尔也写写画画,其诗作辞藻之华美令人惊叹。

不消多时。

东方静的诗作便传到了北方,就连曹植,建安七子等人都对其诗作大为称赞。

同一时间。

就在刘备前脚刚刚入蜀不久,其大后方便发生一件大事,差点端了他的老窝。

江东内部有人为孙权出了个主意,这个主意虽是不义之举,却正中刘备死穴。

如若成功。

刘备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的基业,都将毁于一旦,他所有的努力都将会白费。

这个人对孙权说,趁刘备入蜀之际,秘密接孙夫人携刘备嫡子阿斗返回江东。

以为人质。

如此一来。

仅仅只阿斗这么一位嫡子的刘备,便不得不对江东投鼠忌器,甚至俯首称臣。

此计甚妙。

同时,这又非一般人能想出的不义之举,而为孙权想出这个主意的不是别人。

正是……

方逸三子。

东方叔华。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g00-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