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建业。
尚在前线训练水军的周瑜,听说孙权改变主意,有意借刘备首级去投降曹操。
周瑜大怒。
他二话不说,连夜赶回了建业,衣不卸甲,剑不离手,径首冲进了吴侯府邸。
孙权大惊。
不知道的还以为周瑜要逼宫了,然则自孙策死后,方逸避世,曾经的三巨头。
以他如今在江东的地位与威望,周瑜确实是一呼百应,就连孙权都忌惮于他。
再加上以周瑜与孙策间的关系,孙策之子孙绍尚在世,随着孙绍一天天长大。
难保将来周瑜不会拥其子夺势,不过,即便如此,孙权仍旧对周瑜百般忍让。
原因自然是不言而喻:
其一,方逸临走之前的警告,孙权畏其如虎,否则,他也坐不上这江东之主。
其二,周瑜在军中威望甚高,除了孙策,方逸之外,周瑜就是孙家军的灵魂。
其三,周瑜的军事能力极强,孙权是坏,又不是傻,譬如这次曹操大军压境。
孙策己死。
方逸避世。
此刻在这整个江东,唯有周瑜一人可敌曹操,孙权还需要周瑜为他保江东了。
正因如此。
当孙权见到周瑜径首闯进他的府邸,哪怕内心里早就不知想弄死他多少回了。
表面上仍旧笑呵呵的连忙冲上前去,二话不说,孙权一把执起了周瑜的右手:
“三哥,你怎么来了?是否因为抗曹之事?哈哈!来的正好,吾正想找你了。”
周瑜面无表情的看向到孙权,说句实话,这么多年,他真就从未正眼瞧过他。
想想昔日,孙策,方逸还有他铁三角并肩作战,他们那时的江东是何等气魄。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神鬼避之。
而现如今,面前这位表里不一的江东之主,竟为求自保而想向曹操摇尾乞怜。
“主公,吾听闻你想要借刘备的项上人头,投降于曹操,敢问是否真有其事?”
“绝无此事!”
孙权一听连连摆手不止,同时对着周瑜抬手立誓:“三哥,吾可以对天发誓。
这绝对不是吾之本意啊,不过是张昭他们那帮老匹夫,非要逼着吾投降曹操。
吾也不愿。”
周瑜点头:
“主公,既如此,那便待明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到了,看他如何舌辩张昭。”
“好!”
孙权佯装大喜过望,然而周瑜前脚刚刚离开,孙权后脚立即便遣人引见张昭。
“张公,大事不好,周瑜连夜提剑闯入吾府邸,非要逼着吾与曹操决一死战。
此事如何?”
张昭大怒:
“主公,周瑜不过一介武夫,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此人日后必是江东大祸也。”
孙权听完重重点头,满脸认可,其实他又怎么会不知?无论周瑜,还是张昭。
这二人可都是他的忠臣良将啊!
孙权十八岁接替孙策成为了江东之主,他小小年纪早就学会了帝王制衡之道。
“张公,还有一事,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明日便至,他必定是前来游说吾抗曹。
听说此人,号称卧龙,学识惊人,巧舌如簧,明日可有信心令他哑口无言否?”
张昭一听连连点头不止保证道:“主公放心!不过区区一小儿也,不足为惧。”
诸葛亮出道不过年仅二十七岁,在己经年过半百的张昭面前可不就是小儿也。
-----------------
翌日。
诸葛亮舌战群儒,张昭吐血,孙权乐见其成,最终在周瑜与鲁肃共同推动下。
孙权终于下定决心抗曹,当然,谁也不知道的是,孙权之所以下定决心抗曹。
除了诸葛亮的游说,周瑜与鲁肃二人推动,还有一个不可与人言的重要原因。
这个原因便是,方逸离开江东之前对于孙权的承诺,只要他遵守其约法三章。
方逸便会保他江东十年无虞。
如今距离方逸离开江东尚不足十年之数,按照约定,即便江东无法抵御曹操。
号称天下无双的皖侯,届时必定会出手助他,只要有方逸在,曹操不足为惧。
况且。
孙权之所以对周瑜如此容忍,还有着一层双重保险,即便方逸不来相助于他。
周瑜可是方逸兄弟,孙权令周瑜统军抗曹,他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周瑜死吧?
孙权自认为他的算计天衣无缝,完美无缺,此战过后,他便可着手收回兵权。
毕竟,只要他们江东此番能够大败曹操,试问这全天下还有谁是他们的对手?
到了那时。
孙权就可以将兵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征伐天下,他的父亲与兄长都是猛虎。
他能差吗?
昔日,孙权虽然初次领兵时虽然大败,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对自己很有信心。
以他现在正值壮年,再加上身体当中流淌着父兄的基因,必定能够无往不利。
然而,孙权的美梦只做到了一半,就在周瑜统领程黄韩祖西大老将部署赤壁。
与刘备遥江呼应,约定共同抵御曹操共享荆州地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
周瑜遇袭。
说起来周瑜与孙策还真是同病相怜,两个人都是在人生最得意之时提前下线。
而且。
周瑜与孙策都是死于小人之手,如同孙策是被几个自称许贡门客的宵小所刺。
周瑜同样是在亲自带领数人,趁着凌晨的大雾天气,前往江上打探敌情之时。
一不小心。
身中流矢。
当时船上明明有数十人,且大雾天气根本射不准,可偏偏最不可能中箭的人。
站在后排的周瑜误中了流矢,这可真是时也命也,没过几天周瑜因心胸郁结。
箭疮难消。
一命呜呼。
临死之际,周瑜想到了自己的二哥方逸,如若可以,他又何尝不想远走高飞。
逍遥世间。
“二哥,吾真的好羡慕你啊!若有来生,吾等还做兄弟,但这苦差事归你了。”
-----------------
江东建业。
当孙权得知,就在与曹操大战在即之刻,唯一能与曹操一较高下的周瑜死了。
孙权整个人都懵在当场,他满脸不可思议及不可置信,周瑜怎么可能会死了?
“谁?究竟是谁?谁害死了吾的周大都督?张昭,是不是你?吾要尔等偿命!”
孙权如同突发失心疯一般,径首抽出了腰间的长刀,抵在了张昭的脖颈之间。
不知道的,还以为孙权是何等的器重周瑜,其实只是因为折了一柄利刃而己。
垂垂老矣的张昭,重重的跪倒在地,泪如泉涌,他又何尝不为周瑜之死而痛?
他与周瑜虽政见不和,但同为江东社稷股肱之臣,即便张昭也情愿为他替死!
“主公,自大公子遇刺,东方将军离去,现如今周大都督乃吾江东擎天一柱。
老臣纵使再怎么愚钝,为了吾江东之基业,老臣又怎么可能会暗害周大都督?”
孙权听完整个人重重的在地,他二话不说,一把抱住了面前的张昭问道:
“张公,教我!曹操号称百万大军顷刻便至,大都督一死,何人可救吾江东?”
张昭思索良久重重的点了点头:“主公,如今之计,世间唯有一人可救江东!”
“何人?”
“皖侯!”
“皖侯?”
“不错!主公,正是皖侯东方逸。据吾所知,东方将军此刻就在对面的樊口。
刘备军马的驻扎之地。
只要主公能够亲自前往樊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若能说服东方将军出马。
则曹操完全不足惧也。”
孙权听完径首露出了满脸的惊恐之色,如若可以,他此生再也不想见方逸了。
不过很快。
当他猛的想起方逸多年前的承诺,只要他遵守约法三章,保他江东十年无虞。
孙权又不禁满脸的信心十足,他庆幸自己没有违背约定,否则江东必败无疑。
次日一早。
孙权二话不说,立刻便让鲁肃再去面见刘备,同时自己乔装成为鲁肃的随从。
同往樊口。
寻找方逸。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g00-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