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在书房的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籍特有的陈旧气味。
苏晚端坐在下首的梨花木圈椅上,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看似娴静,内心却微微有些紧张。她重生后第一次主动要求见父亲,理由是需要一些古籍来研习女德——一个在当下最不会引人怀疑的借口。
书房门被推开,苏正清走了进来。他年约西旬,面容清癯,带着读书人特有的儒雅气质,穿着半旧的青色首裰,官帽己除,眉宇间带着一丝处理公务后的疲惫。看到女儿,他疲惫的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晚儿来了?听下人说你找为父?” 苏正清在主位坐下,声音温和。
“父亲。” 苏晚起身,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动作优雅标准。抬起头时,眼中己蓄满了孺慕之情,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女儿对父亲的依赖。“女儿这几日读《女诫》,有些地方不甚明了,想向父亲讨教。另外…也想看看父亲这里可有前朝女史所著的《闺范》一书?” 她声音清甜,带着少女的娇憨。
看着眼前亭亭玉立、温婉懂事的女儿,苏正清眼中的疲惫消散了些,只剩下慈爱。他捋了捋胡须,笑道:“晚儿如今越发勤勉了,甚好。《闺范》…为父记得书架上似乎有一册,待会儿让林福找给你。” 他指了指书架的方向,“至于《女诫》中的疑惑,说来听听?”
苏晚走上前,就着书中的几个句子,提出了一些看似懵懂的问题。苏正清耐心地一一解答,引经据典,语气温和。书房内一时充满了父女间难得的、温情脉脉的学术交流氛围。
苏晚认真地听着,目光却不着痕迹地观察着父亲。前世,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清正却有些迂腐的文人,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步履维艰。他对她,是真心疼爱的。只是前世她入宫后,父女相见日稀,最后更是天人永隔,连累父亲惨死狱中。
想到前世父亲的结局,苏晚的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泛起尖锐的疼痛和浓烈的愧疚。她强忍着鼻尖的酸涩,在父亲解答完一个问题后,适时地露出恍然大悟的敬佩表情:“原来如此!父亲学识渊博,女儿受教了。”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女儿家的娇嗔和担忧:“父亲,女儿听说…近来朝中似乎不太平静?您每日都这般晚归,可是公务太过繁重?女儿看着心疼。” 她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观察着父亲的脸色。
苏正清闻言,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眉宇间笼上一抹忧色。他叹了口气,摆摆手:“朝堂之事,非你女儿家该过问的。你只需安心在家,准备……” 他似乎想到什么,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准备什么?自然是准备几个月后的选秀。这是苏家心照不宣,却又隐隐带着忧虑的事情。
苏晚的心沉了沉,知道父亲不愿多说。但她必须知道更多,才能预警。
“女儿只是担心父亲身体。” 苏晚低下头,声音带着一丝委屈,“前些日子听母亲提起,说父亲为着吏部考绩和…和工部河工银子调度的事情,与几位大人意见相左,很是忧心。女儿虽不懂这些,但也知父亲为官清正,一心为民。只盼父亲莫要太过操劳,也…也要多为自己和苏家想想。” 她刻意提到了“工部河工银子”,这是前世父亲被诬陷的导火索之一!
苏正清果然一怔,看向女儿的目光多了几分惊讶和复杂。他没想到女儿竟会关注到这些,虽然说得隐晦,但意思却很清楚。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为父心中有数。为官一任,但求问心无愧。有些事…避无可避。” 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坚持。
“问心无愧”…苏晚心中苦笑。父亲啊,在这吃人的官场,光靠问心无愧,只会被人啃得骨头都不剩!
这时,书房门被轻轻叩响,苏晚的母亲林氏端着托盘走了进来。林氏年近西旬,容貌温婉,保养得宜,穿着素雅的藕荷色衣裙。
“老爷,晚儿,喝点参汤吧。晚儿特意嘱咐厨房炖的,说给你补补神。” 林氏笑容温柔,将托盘放在桌上。
“母亲。” 苏晚起身相迎,自然地挽住林氏的胳膊,亲昵地靠着她。感受着母亲身上熟悉的、带着淡淡熏香的味道,苏晚的眼眶又是一热。前世母亲病榻缠绵、形销骨立的模样再次刺痛了她。
“还是晚儿贴心。” 林氏慈爱地拍了拍女儿的手,看向苏正清,“老爷,再忙也要注意身子。晚儿说得对,有些事…量力而行。”
看着温柔体贴的妻子和懂事聪慧的女儿,苏正清脸上的阴霾散去不少,接过参汤,温声道:“知道了。你们娘俩就放心吧。” 他看向苏晚的眼神,充满了父亲的慈爱与欣慰,“晚儿长大了,知道心疼父母了。”
一家三口围坐,喝着热腾腾的参汤,说着家常话。夕阳的暖光笼罩着他们,气氛温馨而宁静。
苏晚小口喝着汤,感受着这久违的、失而复得的家的温暖,心中却如同冰火交织。
这温暖,是她前世惨死时最深的眷恋,也是她今生誓死守护的珍宝!
为了这份温情,为了父母能平安终老,她必须变得更强,更狠!
那些试图摧毁这一切的人,必须付出代价!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dbb-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