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组这五个人,围坐在周家这张略显拥挤、漆面斑驳的旧桌旁。
杯盘交错间,黄酒的微醺里,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同事”却也近乎“家人”的温情纽带,在悄然滋生。
那些过往的芥蒂、身份的落差、无形的隔阂,在食物的香气、真诚的感激和共同的唏嘘中,暂时被一种更强大的共情所消融。
时间在欢声笑语和杯盏轻碰中悄然流逝,夜色渐深,酒足饭饱。
眼看已到告辞时分。张玉芹熟稔地帮着周师母收拾碗筷,动作麻利;李卫东也抢着端盘子,抹桌子,格外卖力。
韩鸣谦则和周炳生站在客堂间门口,低声交谈着什么,偶尔拍拍对方的肩膀。
就在这时,韩鸣谦从自己那件半旧、但依旧笔挺的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个叠得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小纸包。
他轻轻拉住周炳生的手,将纸包稳稳地、不容置疑地放在他的掌心。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属于组织的、不容推辞的郑重,以及更深切的关怀:
“老周,拿着。这是我们几个同事的一点心意。你不要推辞,给小宝多添点营养,大人也要保重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他特意强调了“心意”和“本钱”,将人情与责任巧妙地融合。
周炳生一愣,掌心感受到纸包那熟悉的硬度和分量,瞬间明白了里面是什么。
他下意识地想推拒,手往回缩:“韩主任,这这哪能行?你们已经带了那么多东西来,太破费了”
他能清淅地感觉到纸包里是几张叠在一起的、带着特有轫性的硬纸片——粮票!
在这个年代,这比钞票更金贵,是活命的根本!
韩鸣谦有力的大手按住了他往回缩的手,目光温和而坚定,带着长者的威严:
“不要再推了。我们晓得你屋里厢情况。这点粮票,是我们几个私下凑的,每人一斤,不多,但多少能应应急。
小阳、玉芹、卫东的心意都在里头了。”
他特意顿了顿,目光扫过正在收拾的阳光明等人,“我是秘书组的头,由我转交给你,最妥当。收下!”
他再次强调“每人一斤”、“统一转交”,既全了周家的面子,避免了直接施舍的尴尬,也明明白白地体现了这是集体的关怀,而非个人的恩惠。
周炳生的手指触碰到那叠厚实的粮票,像被微弱的电流击中,又象握住了一块沉甸甸的、带着体温的暖意。
每人一斤粮票,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基本口粮。
这分量,沉甸甸地压在他手上,更沉甸甸地压在他心上。
他喉头剧烈地滚动,嘴唇嗫嚅了几下,看着韩鸣谦眼中那不容置疑的深切关切,再看看不远处正和妻子一起收拾、对他投来温和目光的阳光明、张玉芹和李卫东——李卫东还特意朝他用力点了点头。
一股巨大的暖流混合着难以言喻的酸涩猛地冲上鼻尖,直冲眼框。
他知道,这是同事们最实在、也最体恤的心意,是保全他最后一点自尊的方式。
“谢谢谢谢韩主任谢谢大家”
周炳生紧紧攥着那个小纸包,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声音哽咽沙哑,再也说不出更多的话,只能用力地、深深地点着头,仿佛要把这份情谊刻进心里。
周师母也看到了这一幕,慌忙在洗得发白的围裙上擦了擦手,快步走过来,眼中蓄满的泪水终于滚落,对着韩鸣谦和众人连声道谢,声音颤斗:
“谢谢谢谢你们真是真是”
语不成句,唯有感激!
这份心意,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更实在,也更让周家夫妇刻骨铭心地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雪中送炭的同事情谊。
阳光明、张玉芹和李卫东收拾妥当,也走了过来。
看到周炳生紧攥纸包、眼框发红的样子,都心照不宣地露出温和、理解的笑意。
李卫东的笑容里,除了那份如释重负,更添了一份参与其中的踏实感和归属感。
韩鸣谦用力拍了拍周炳生微微佝偻的肩膀:“好了,不要再谢了。我们走了,你和你爱人早点休息,忙了一天。小宝有啥事,随时讲,不要再一个人扛。”他的嘱咐带着家长般的关切。
众人起身告辞。
周炳生和周师母一直将他们送到弄堂口,连声道谢,声音在寂静的弄堂里显得格外清淅。
月光清亮如水,温柔地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也映照着周炳生那双清亮了许多、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的眼睛。
他紧紧握住韩鸣谦的手,摇了又摇;又一一和阳光明、张玉芹、李卫东用力握了握。在握到李卫东时,那力道也并无不同。
那份困难消除的感激,那份重新燃起的、对人情温暖的信任与依赖,都在这无声而有力的紧握之中传递。
“再会!再会!”周炳生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淅洪亮,带着一种久违的、近乎新生的活力。
回程的路上,弄堂幽深狭长,两侧的石库门高墙投下浓重的阴影。
月光如清冷的水银,在石板路的缝隙间静静流淌。
韩鸣谦、张玉芹、李卫东、阳光明四人并肩走着,身影在身后被拉得细长,随着步履轻轻晃动。
晚风吹散了身上的酒气和饭菜味,带来一丝清爽,也吹动着各人心中不同的思绪。
秘书组这艘小船,表面的和气如同这月光下的弄堂,看似平静安宁,被一顿温暖的饭食暂时熨平了褶皱。
但水面之下,过往的砂砾与未来的暗流,依然存在。
李卫东心底那点未曾真正消散的算计,阳光明那份洞悉一切的沉静,周炳生那被强行撬开却又无比脆弱的信任,韩鸣谦肩头那份平衡全局的责任
这些隐忧并未消失,只是在今晚,被一种更强大的、名为“互助”与“体恤”的力量,温柔地、暂时地抚平了。
又复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却足以慰借人心的暖意。
月光无声,照着几人前行的路,也照着身后那条刚刚溢出过温暖与叹息的弄堂。
明天太阳升起,生活依旧,但有些东西,终究在这一晚,被悄然改变,埋下了新的种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hiab-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