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欣赏、表扬、妒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42.欣赏、表扬、妒火

 

大办公室里,李卫东却有些心浮气躁。

那份劳保用品报告,其实早已写好,只是他习惯性地想再“打磨”一下,显得更完美些,才拖到现在。

刚才阳光明从主任室出来,手里拿着那份薄卷宗——他认得,那是技术革新讲话稿的材料!

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窜起。

这意味着什么?难道韩主任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才来三天的阳光明?

他看着阳光明专注的侧影,那挺括的衬衫,腕间偶尔反射光线的表盘,都象针一样刺着他的眼睛。

凭什么?一个靠关系进来的新人,才三天,就能得到这样的信任!

一股酸涩的滋味在他喉头翻涌,混杂着被轻视的屈辱和强烈的不甘。

时间在翻动纸页的沙沙声和一种压抑的气氛中悄然流逝。

临近中午,阳光明合上卷宗,拿起写满字迹、条理分明的稿纸,再次走向韩鸣谦的办公室。

敲门,进入。

“韩主任,提纲我初步理了一下,您看看方向对不对?”他将稿纸递过去。

韩鸣谦有些意外于他的速度,接过来细看。稿纸上字迹清淅,分点列项,脉络分明:

一、形势与意义(国家要求、行业趋势、我厂现状与差距);

二、潜力与基础(现有技术骨干、近期小改小革成果、职工合理化建议);

三、主攻方向(结合上级精神与厂里实际,分设备、工艺、节能降耗三点);

四、组织与保障(领导带头、技术骨干攻坚、全员参与激励机制);

五、目标与号召(具体、可量化、振奋人心)。

每个大项下面还有简练精准的小项支撑,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完全抓住了田书记平时讲话的风格和精神内核。

韩鸣谦越看眼睛越亮,镜片后的目光透着欣赏。

这岂止是提纲?这骨架搭得既稳又准,脉络清淅,骨骼硬朗,稍加填充血肉,就是一篇极佳的讲话稿雏形!

这年轻人,对政策的理解力、对厂情的把握度、对领导意图的揣摩功夫,简直象是天生就该吃这碗饭的!

“好!非常好!”

韩鸣谦忍不住出声赞叹,声音里透着由衷的欣赏,甚至带着点兴奋:

“小阳,你这思路抓得非常准!框架搭得也很扎实,筋骨都有了。

就按这个方向走,下午把内容填充起来,尤其是第三点和第五点,数据要核实精准,目标要提得响亮又实在,得有鼓动性!”

“明白,韩主任。”阳光明平静地应下,脸上并无得意之色。

当阳光明拿着卷宗和提纲稿纸从主任室出来,回到自己的座位时,韩鸣谦也跟了出来,站在大办公室门口。

他环视了一下办公室里的几人,声音清淅地说道:“小阳这次任务完成得效率高,质量也好。大家都要学习这种积极主动、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好好干!”

这声不高却分量十足的称赞,象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

张玉芹笑着接口,语气带着几分真诚的佩服:“韩主任讲得对,小阳做事体就是清爽!一点就透!”

周炳生终于从报纸后抬起眼皮,厚重镜片后的目光在阳光明身上停留了几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和审视,象是发现了什么新奇的物件,随即又沉回字里行间,只是那翻动报纸的节奏似乎慢了一拍。

唯有李卫东,只觉得韩主任那句“效率高,质量也好”像烧红的烙铁一样烫在耳膜上。

他看着自己那份“精心打磨”却还未上交的劳保报告,再看看阳光明桌上那份代表着信任和能力的讲话稿草拟提纲,一股强烈的酸涩和妒火在胸腔里猛烈翻腾,几乎要烧穿他的理智。

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幅度过大,椅子腿刮擦水泥地面,发出刺耳尖锐的噪音。

“卫东,有事?”正扭头朝外走的韩鸣谦看向他,眉头微蹙。

“没没事,韩主任。”李卫东勉强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声音干涩得象砂纸摩擦,“我去去趟资料室,找点数据。”

他几乎是逃也似的快步冲出了办公室,背影带着一丝明显的狼狈和仓惶,仿佛再多待一秒就会被那无形的压力压垮。

阳光明仿佛没注意到身后这小小的波澜,已经坐回位置,摊开新的稿纸,蘸水钢笔吸饱了浓稠的蓝黑墨水。

笔尖沉稳地落在纸上,发出笃实而均匀的沙沙声,不疾不徐,沉稳有力。

这声音隔绝了所有纷扰,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纸、笔和他清淅的思路。

李卫东几乎是撞开资料室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冲进去的,资料室里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带着灰尘的沉闷气味。

他反手柄门虚掩上,背靠着冰凉粗糙的门板,大口喘着粗气,仿佛刚跑完一场马拉松。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撞击着肋骨,震得耳膜嗡嗡作响。

韩主任那句“效率高,质量也好”像淬了毒的针,反复扎进他的耳中,扎进他心里最敏感脆弱的地方。

他眼前不断闪过阳光明那张年轻、精神、沉静得近乎可恨的脸,还有那簇新的“的确良”衬衫袖口下,那块锃亮得刺眼的魔都牌手表。

“凭什么?”李卫东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手指深深掐进掌心,留下几个泛白的月牙印,“才三天!凭什么他就能”

他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咆哮,如同失控的火车头:赵国栋副厂长的专职秘书位置,他李卫东势在必得!

他苦熬两年,兢兢业业,笔耕不辍,好不容易才在韩主任和老周那里挣得了一点认可!

他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没资源没背景,每前进一步都无比艰难。

而眼下这个机会是他真正迈入干部内核圈层,唯一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阶梯!

可现在,这个凭空冒出来的阳光明,象一块巨大的、沉重的石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轰然砸在了这条狭窄的独木桥上。

他那份该死的沉稳,那份超乎年龄的“妥帖”,还有那隐隐约约、却几乎可以确定的赵国栋的背景这一切都让李卫东感到了灭顶的危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hiab-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