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又一次的好运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32.又一次的好运道!

 

灶棚角落里的陈卫红,更是彻底呆若木鸡,手里洗了一半的青菜掉回盆里都浑然不觉,目光在那条油光锃亮、像征着难以想象的富足与油水的火腿上流连忘返,眼神里只剩下纯粹的、巨大的、几乎要溢出来的羡慕。

三层阁晒台上,正在晾衣服的何彩云,动作猛地僵住,如同被施了定身法。

她半个身子下意识地探出晒台栏杆,脖子伸得老长,眼珠子像生了根,死死钉在阳光明手里的东西上,尤其是那条巨大的火腿!

她脸上的表情象是被一道惊雷劈中,瞬间扭曲,混合着极度的震惊、赤裸裸的贪婪和无法抑制、几乎要烧穿理智的嫉妒!

那眼神,真的象是淬了毒,快要滴出血来!

她下意识地狠狠咽了口唾沫,喉咙里发出“咕咚”一声轻响,在这突然死寂下来的天井里,竟显得格外清淅刺耳。

“明明!你个小赤佬!”

张秀英的声音带着剧烈的颤斗,是惊喜过度、几乎要晕厥的颤斗。

她几步上前,伸出手想去接那沉甸甸的火腿,又象怕碰坏了似的缩回,在洗得发白的围裙上用力擦了几下,声音又急又慌:

“这这许多物事!怎么回事?你哪搞来的?”

巨大的惊喜之下,一个母亲本能的对儿子安危的担忧,瞬间爆发。

所有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屏住了呼吸,整个天井落针可闻。

阳光明深吸一口气,脸上恰到好处地露出一种“说来话长”的沉稳表情,声音清淅而平稳,开始讲述那个早已在心中打磨了无数遍的故事:

“姆妈,你勿要急。听我讲。

今朝上午,我跟同学碰好头,回来的路上,在公园后门那条僻静的小马路浪,看到一位老爷爷,大概七十多岁年纪,突然就昏倒在地上,没人管,看着老吓人的。

我也顾勿上多想,赶紧跑过去,看他还有气,但脸色煞白,嘴唇发紫。

我也勿懂医,勿敢乱动,就赶紧背起他,一路跑,送到最近的医院急诊室。

还好送得及时!医生讲是啥个急性心绞痛?再晚点送过来,就真真危险了!

我帮他垫付了一块钱挂号费,一直守在急诊室门口,等到他稍微缓过来点,能断断续续讲出屋里厢的电话号码了。

我赶紧帮他联系了屋里人。

结果你猜怎样?”

阳光明刻意顿了顿,目光沉稳地扫过一张张听得入神、充满期待的脸,“来接他的,是他大儿子!

开着一辆乌黑锃亮的小轿车来的!旁边还跟着一个穿四个口袋中山装、拎公文包的秘书!

一看就是顶顶大的干部!”

天井里响起一片压抑的、倒抽冷气的声音。

小轿车!大干部!秘书!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冲击力无与伦比。

“那位干部同志老客气了,紧紧拉着我的手,千恩万谢,讲我是他阿爸的救命恩人!硬要塞给我一百块钱钞票,我怎么好意思要?

推脱了老半天,他看我实在勿肯收钞票,就讲”

阳光明适时地抬了抬手,展示了一下手中的咸水鸭和那条震撼全场的金华火腿:

“他讲,这点东西是他外地老战友刚送来的土产,屋里厢一时也吃勿完,放着也是浪费,硬要我拿回来,给屋里厢人尝尝鲜,表表心意。

他还讲,他父亲还有其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等他们回来晓得了,肯定还要再郑重感谢我的!”

他最后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郑重其事的严肃感:

“那位干部同志还特意叮嘱我,讲他的身份是机密,让我千万勿要对外头讲他的名字和单位,省得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我当然一口答应他了。”

故事讲完,天井里陷入一片短暂的寂静。每个人都在消化着这跌宕起伏、如同传奇般的情节。

张秀英捂着心口,巨大的喜悦和荣耀感让她脸上放出光来,声音都带着颤:

“哦哟!哦哟!原来你做了这么大的好事体!救了人家老父亲的命!这是积大德啊!

人家干部同志感谢我们,也是应该的!应该的!”

她看着那火腿和咸水鸭,眼神彻底从最初的担忧变成了无上的骄傲,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李桂花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又高又亮,充满了扬眉吐气的味道,仿佛这荣耀是她自己挣来的一般:

“明明你真是!运道好,心肠更好!这种天大的好事都碰得上!还碰到这么懂道理、讲情义的大干部!

这火腿

阿拉活到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趟亲眼看到整只的!老价钿了!金子也换勿来!”

陈阿婆连连点头,双手合十,仿佛在念佛:

“是格是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明明你好人有好报!

这火腿香是香得来闻闻这味道,骨头缝里都透出鲜气!”

冯师母蔺凤娇也由衷地赞叹,眼神里带着欣赏:“明明这个孩子,真是勿得了!有胆识,有善心,关键时刻靠得住。秀英啊,你福气好,养出这么争气的儿子。”

晒台上的何彩云,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刚才那股子恨不得滴出血来的嫉妒,此刻被一种巨大的失落和难以言喻的酸楚彻底取代。

整条金华火腿!

那得值多少钱?多少肉票?够她家吃多久的荤腥?

她死死盯着那条暗红色、油汪汪、像征着泼天富贵的巨物,手指下意识地抠紧了晒台粗糙的竹杆,指节都泛白了。

她嘴唇嗫嚅了几下,终究没敢再象往常那样阴阳怪气地刺上几句,只是那眼神,依旧像生了锈的铁钩子,死死钉在那条火腿上,几乎要将它洞穿。

这条七斤多重、形如琵琶、暗红油亮的庞然大物,被张秀英和李桂花如同迎请圣物般,小心翼翼地“请”进了阳家前楼最显眼的五斗橱顶上——这是家里最干净、最体面、最不容亵读的位置。

它往那一放,瞬间成了整个石库门当之无愧的焦点。

那股霸道而醇厚的咸鲜肉香,无孔不入地弥漫开来,仿佛给整个空间都镀上了一层金贵的油光,连空气都变得“值钱”起来。

邻居们进进出出,有意无意地放缓脚步,目光总忍不住往阳家敞开的门里瞟,压低声音的惊叹和议论,此起彼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hiab-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