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添置行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17.添置行头

 

无论是买布、买鞋、买糖果,甚至是买热水瓶、脸盆,几乎都需要相应的票证。没有票,再有钱也寸步难行。

售货员接过票证仔细查验、开票、收钱、盖章、付货,流程一丝不苟。

服装区挂着的衣服款式极其有限,多是工装、中山装、军便服和极少数“时髦”的“的确良”衬衫。

颜色也以蓝、灰、绿、白为主。

布料区是真正的“主力战场”,各种棉布、卡其布、灯芯绒、呢料陈列着,家庭主妇们仔细地比较,计算着布票的尺寸。

皮鞋款式更是单调,黑色为主,圆头或略尖头,几乎没有其他颜色和花样。

空气中飘荡着新布特有的浆水味和皮鞋的皮革味。

大厅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或通知。孩子们兴奋地指着玩具柜台里的铁皮青蛙、木头手枪,大人们则精打细算,神情专注。

这里没有后世商场的悠闲购物,更象是一场物资争夺战,充满了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紧张与渴望。

阳光明定了定神,目标明确地先走向鞋帽柜台。

他掏出那张珍贵的皮鞋票递过去:“同志,麻烦你,买双皮鞋,42码。”

售货员是个中年大姐,接过票看了看,从柜台里拿出两双黑色的皮鞋,放在柜面玻璃上:“42码就这两款,自己看,猪皮的便宜点,牛皮的结实点。”

阳光明拿起那双牛皮鞋,样式是经典的“三接头”,黑色,皮质厚实,做工扎实,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和实用要求。

他试了试,大小合适,脚感虽硬,但新鞋都如此。

“就这双牛皮的,谢谢你,同志。”

售货员麻利地开票:“牛皮鞋,一双,十五块八毛。”

阳光明付钱拿鞋,心头踏实了一分。

接着是布料柜台。这里人更多,挤了好一会儿才轮到。

他拿出三张布票:“同志,买卡其布,深蓝色的,我要做条裤子。”

售货员熟练地拿起一匹深蓝卡其布,用木尺量了尺寸,这个年代买布按“尺”,一米等于三尺。

售货员一边量尺寸,一边说道:“卡其布幅宽二尺七,你个子高,想要做条长裤,算上放头,起码要八尺半布。你三张布票正好九尺,够的。”

刺啦一声,布被扯下,阳光明付钱拿布,卷好的深蓝色布料散发着新布的气味。

最后是服装柜台,用大嫂给的那张衬衣票。他选了一件最基础款式的白色“的确良”半袖衬衫。

这种化纤面料在这个年代属于“高档货”,挺括、耐穿、易洗快干,是干部和体面人的像征之一。

“的确良白衬衣一件,七块二。”售货员报了价。阳光明付钱,小心地将新衬衣叠好。

买齐了行头,阳光明松了口气,但任务还没完。

他目光在商场里搜寻,很快找到了日用品局域。

在一个相对冷清的柜台,他看到了成沓的、粗糙发黄的草纸。

“同志,草纸怎么卖?”

“一分钱一沓,一沓十张。”

阳光明要了十沓,花了一毛钱。

粗糙厚实的草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正是他想要的——用来包裹冰箱里取出的熟食再合适不过,比光秃秃拿出来强太多。

最后,他走向文具工艺品柜台。

目光扫过那些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笔记本后,落在角落里的几个小木盒上。

盒子有方有圆,做工不算太精细,但木质还算细腻。

他挑了一个最小巧的长方形扁盒,盒盖可以严丝合缝地扣上,内里衬着绒布。

“同志,这个小盒子几钿?”

“两毛五。”

阳光明付钱买下。这个盒子,就是用来装那至关重要的犀角片,拿给谷主任鉴定时,显得体面些,也便于携带。

走出第一百货大门,阳光明手里多了一个网兜,里面装着新皮鞋、卷好的布料、新衬衣、一大摞草纸和那个小木盒。

初夏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宏伟而喧嚣的百货大楼,这个时代的货物橱窗在他眼前鲜活地定格。

此行收获颇丰,不仅是为周一报到准备好了体面的行头,更为冰箱空间的物资流通和犀角片的出手,准备好了符合这个时代特色的必要包装。

他掂了掂网兜,感受着新物件带来的踏实感,迈开步子,穿过几条马路,找到了一家挂着“精工巧制”招牌的小裁缝铺。

铺面不大,里面堆满了布料,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师傅正踩着缝纴机,发出规律的哒哒声。

“老师傅,麻烦你,做条裤子。”阳光明将深蓝色的卡其布递过去,比划了一下自己的腰围和裤长,“式样就做最普通的直筒裤”

老师傅放下活计,接过布料摸了摸,又仔细打量了一下阳光明的身形,点点头:“料子可以的。明天下昼来拿,好伐?工钿一块二毛。”

“好格,谢谢你。”阳光明付了定金,拿了收条。新行头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安排上了。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七拐八绕,再次来到了那条紧邻废弃工厂围墙的僻静死巷。

确认四下无人,他背靠冰冷的砖墙,意识沉入冰箱空间。

目光锁定在装有苏门答腊犀角片的礼盒上。他意念微动,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二十片色泽温润如玉、边缘纹理细密的深褐色薄片。

每一片都薄如蝉翼,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难以形容的淡香。

他拿出那个在第一百货买的小木盒,揭开衬着绒布的盖子,将这二十片犀角片仔细地、一片片平铺放进去。薄片在深色绒布上更显温润。

掂了掂盒子,分量很轻,估摸着也就三克左右。对他目前而言,这点量换来的钱,足够应付眼下的日常花销和一些必要的应酬花费,又不至于惹眼。

他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安全信道,而非一次性的暴富冒险。

合上盒盖,严丝合缝。

阳光明将盒子揣进裤兜,感受着那份微沉的踏实感。接下来,就是去见济世堂的谷永康主任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hiab-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