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市模拟考成绩公布:许晓雯,数学102分!
班级排名从42名一跃升至29名!她把成绩单紧紧贴在程远照片旁边。
第二次模拟考,数学118分!班级排名第17!
第三次模拟考,数学135分!班级排名第9!
“许晓雯同学,请上讲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经验和进步秘诀吧!”
班会上,李老师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点名让她发言。
站在讲台上,许晓雯的目光扫过教室后方墙上那西个鲜红的大字——“天道酬勤”,恍惚间与记忆中程远访谈的声音重叠:
【决定能走多远的,是韧性】
她有些紧张,手心微微出汗: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找到一个真正想去的远方,然后别管路上摔了多少次,别听别人怎么说,别放弃,咬着牙往前走。”
她的脑海里闪过陈默在图书馆角落、认真查资料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都在各自的战场上,拼尽全力。
高三的寒冬格外漫长而严酷。许晓雯原本还算圆润的手指上长满了红肿刺痒的冻疮,握笔时钻心地疼。她裹着家里最厚的毛毯,脚下踩着灌满热水的橡胶热水袋,水凉了就再换一袋,常常一边做题一边冷得哆嗦。母亲看着女儿红肿的手和深陷的眼窝,心疼得偷偷抹眼泪,她却只是抬起脸笑笑:
“没事,妈,不疼。”
而陈默,在图书馆那个冰冷的角落,常常冻得手指发僵发紫,他就把双手拢在嘴边用力哈气,搓热了,然后继续在纸上演算复杂的电路图,或者用冻得不太灵活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拆解一个捡来的废旧电路板。
春节,亲戚聚会的喧闹中,表姐考上公务员的消息是绝对的焦点,收获了一箩筐的赞美。
“晓雯快高考了吧?想好报哪没?女孩子家,师范、会计什么的挺稳当。”
姑姑一边嗑瓜子一边随口问。
“A大计算机系。”
许晓雯平静地回答,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饭桌瞬间安静了几秒。
“A大?”
表哥夸张地瞪大眼睛,音量拔高,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和一丝嘲讽,
“你上次模考多少来着?623?差得远呢!A大计算机去年多少分?648吧?现实点吧妹妹,能考上省内的师范就不错了!心比天高,小心摔得惨!”
饭桌上气氛有些尴尬。
许晓雯握紧了筷子,指节用力到发白,低着头没说话。母亲赶紧打圆场:
“我们晓雯最近进步很大,说不定高考能超常发挥,就考上A大了。”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旧手机震动了一下。她悄悄拿出来,是陈默发来的短信,只有简单却无比有力的几个字:
【我们一定可以做的到】
深夜许晓雯学到凌晨一点。手机屏幕亮着,是她和陈默上次在图书馆的合影——背景是堆成小山的书本和演算纸,两人都笑得很疲惫,但眼神里有着相似的、不肯屈服的光芒。她看着照片,又看看书桌上程远那张眼神坚定的照片,轻声却无比坚定地自语:
【我一定会证明,我能行的。】
高考倒计时100天誓师大会。巨大的红色“梦想墙”矗立在操场前方。许晓雯在无数目光注视下,径首走到最高处,无比郑重地贴上了自己的梦想
【A大计算机系】
底下窃窃私语和低低的嗤笑声在周围响起。
“不自量力”、
“好高骛远”
的话语隐约飘来。她仿佛没有听见一样,挺首脊背,像一棵风雪中的小松树,平静地回到自己班级的位置。
而在体育馆另一侧,属于职高生的“技能梦想墙”上,陈默也郑重地贴上了自己的梦想——
【星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那是他自己幻想中的未来公司的名字,字迹工整而有力,带着沉甸甸的期望。
最后的冲刺阶段,许晓雯瘦了十斤,黑眼圈深重得像化了烟熏妆,宽大的校服穿在身上空空荡荡。陈默则因为长期的熬夜、营养不良和精神压力,脸色更加苍白,但他拆解废旧电器、组装调试各种小装置的手却越来越稳,眼神也越来越专注、明亮。他们依旧在图书馆那个冰冷的角落并肩作战,互相交换遇到的难题,分享一个热乎乎的包子或一杯豆浆,在对方被疲惫和挫折感淹没时,给予一个无声却无比坚定的眼神支持,或者一句简单的
【加油】
【你能行】
高考前一周,学校放假让学生自行调整状态。许晓雯仍保持着凌晨五点起床的习惯,只是减少了刷题量,更多时间用来梳理知识框架、回顾错题本、调整生物钟和心态。
陈默则一头扎进职高那间简陋却堆满零件工具的实训室,反复调试、优化他那台即将参加【蓝翔杯】全国职业院校电子技术技能大赛的简易助老机器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hhbf-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