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里敌战计中的“隔岸观火”。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这一计可是有着独特的妙用。
“隔岸观火”,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站在河的对岸观看对岸起火。形象地说,就是当敌人内部出现矛盾冲突,即将发生内乱的时候,我们要静静地等待,就像隔岸看火一样,看着他们内部自行消耗、争斗,而我们无需过早地介入其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运用“隔岸观火”这一计取得成功的例子。就拿战国时期来说,赵国和燕国这两个国家相邻,实力也算是势均力敌。有一次,赵国打算攻打燕国。这时候,苏代作为燕国的使者去见赵惠文王。他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说自己路过易水的时候,看到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毫不示弱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双方互不相让。就在它们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渔夫走过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都捉走了。苏代用这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巧妙地劝说赵王不要攻打燕国,不然两国相争,秦国就会像那个渔夫一样,坐收渔翁之利。在这里,秦国就可以看作是隔岸观火的一方,等待着赵燕两国争斗消耗,然后再从中获利。
再把目光投向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袁绍不久便病死了。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互相争斗。曹操原本打算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但是谋士郭嘉却建议曹操先按兵不动,隔岸观火。郭嘉认为袁氏兄弟之间矛盾重重,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势力和野心,一旦我们进攻,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抵抗我们;而如果我们暂时不进攻,他们就会为了利益而自相残杀。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果然,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互相攻伐。曹操等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兵,轻而易举地就取得了胜利,占领了冀州等地。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隔岸观火”这一计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想象一下,在商业竞争的舞台上,两家实力相当的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打得不可开交。他们不断地降低价格、增加广告投入,互相诋毁。而这时候,有一家实力稍弱但很有智慧的公司,并没有盲目地加入这场争斗。它就像隔岸观火一样,静静地观察着这两家公司的动态。它分析它们争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弱点,同时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到那两家公司因为争斗而元气大伤的时候,这家公司再适时地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这场竞争中的赢家。
在人际关系中,“隔岸观火”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当我们身边的两个人发生矛盾争吵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去评判谁对谁错,也不要盲目地参与到他们的争吵中。我们可以像隔岸观火一样,冷静地观察事情的发展。也许他们只是一时的冲动,等他们自己冷静下来,矛盾可能就会自行化解。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避免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运用“隔岸观火”这一计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要把握好时机。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可能会让敌人有时间解决内部矛盾,联合起来对付我们。而且,我们在观火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果断出手,不然就会错失良机。
总之,“隔岸观火”这一计就像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它能帮助我们巧妙地应对敌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它让我们明白,有时候,不急于行动,静静地观察,反而能让我们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最佳的突破口。朋友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妨多运用这一计的智慧,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h0hi-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