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去看的,这侯府之中,口无遮拦之人有,口腹蜜剑之人也有,我谁都不相信,此事是我承头的,若是出了半点差错,只怕今日钱氏那番话就会换个说法变成刺向我的利刃了。”
“婆婆,走吧,我们去瞧瞧那点心。”
主仆两人等钱氏走远,才去查看了点心。
点心很不错,不愧是出自丰宝阁之手,舒青柠心里安心下来。
晚些时候,香云那边消息传来,龚家码头的船到了,这一次数量比较多,当然质量也参差不齐,龚家那边的意思是让主家亲自去看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龚家谨慎,难怪能在城南声名鹊起,受人信任。
舒青柠是寡妇,又在孝期,礼制上是不能随意出门的,她知道若是去请示虞氏,虞氏定会答应,毕竟都是为了侯府好。
可难免不会被人钻了空子,现如今的她虽然不至于如履薄冰,但也应当小心行事。
所以她让吴婆婆代替她前去,吴婆婆跟在祖母身边多年,虽然舒家不是什么大户,但亦不是无见地之辈。
“海味要最新鲜的,让码头用冰块鲜着,燕窝也要干净白亮的,最好不要有杂质。”
吴婆婆领命后便从角门出去,没引起谁的注意。
而她便趁着这个时候去看看两个孩子,其实最主要想瞧的是裴承业,因为担心新买的小厮不会伺候。
从继子处没待多久她便回了自己的院子,她还要再去和管家确认一下名单。
可才开始核对呢,吴婆婆便焦急而来,“姑娘,不好了。”
吴婆婆心急,根本没有想到舒青柠的房中还站着管家。
见到有外人在,堪堪的停下了话头。
舒青柠问,“婆婆可是有什么急事?你不是去龚家码头了吗?”
吴婆婆欲言又止,很明显是因为有管家在,有些话不好开口。
管家见状也很识趣的就要告退,舒青柠眼珠一转,“福伯,你先别走,说不得我这里还需要你帮忙呢。”
随后示意吴婆婆说话。
“大娘子,老奴刚去到正街,见到二夫人身边的管事婆子与丰宝阁的掌柜在丰宝阁门口说话,那管事婆子神色紧张,慌忙的塞给掌柜的一个大钱袋子便急匆匆离开,老奴觉得事态有些不对劲,就连忙回来禀报了。”
管家是知道她准备送礼的东西的,这二房的管事婆子突然出现,着实令人生疑。
“福伯,此事你如何看?”舒青柠将问题抛给了管家。
“大娘子,许是二房那边有自己的私事吧。”管家作为一个奴才,自然不敢妄议主家,只能搪塞开口。
舒青柠也不追问,点头道,“也是,咱们可不能随便妄议长辈。”
“不过今日丰宝阁送来了一些点心,福伯见多识广,还请帮我一起看看,可有不妥之处。”
吴婆婆瞬间明白她要做什么,立刻将人引着往小库房而去。
小库房里放了冰块,很是凉快,里面整齐的摆放了二十来盒的点心。
此前她抽查了最面上的两盒,味道做工都是一绝,便没有继续打开。
可吴婆婆不是空穴来风的性格,若不是真的起疑,不会放任着龚家码头那边不管。
正好管家在,有个见证人,她也有个交代的地方。
管家和吴婆婆将所有点心打开,一开始还没有什么异样,可第九盒的时候两人神色一滞。
“怎么了?”舒青柠问。
吴婆婆将点心给她一瞧,她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的点心全都长毛,甚至都出现了怪味。
她一脸惊诧,连忙亲自去打开其他的打开,发现都如同坏了的那盒一样,长了毛,怪了味。
“这是今日才送来的,一送来就立刻送进小库房,小库房的冰也从未断过,怎么会”吴婆婆实在不解。
舒青柠嘲讽一笑,“只怕是有人动了手脚。”
她不是从未下厨,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滴滴姑娘,相反的在舒家,前些年为了能得到母亲的一句夸赞,她做遍了各式点心和菜色。
只可惜做得再好也不如长姐一句撒娇。
她怎么会不知,这点心刚出炉,便能存储三五日,且她一直放在冰块旁,即便是送去了别人家,也是能存放三五日的,怎么可能半日不到就坏了?
管家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更何况他也知晓这是丰宝阁所出。
要知道,丰宝阁在京中之所以能如此的出名,就是因为做工精细,不会出岔子。
再一联想到此前吴婆婆说的那事,他越发的怀疑,此事该不会有二房的手笔在吧。
此前裴平被打,后有裴沐被关,最后又是把送礼这样的差事给了大娘子。
如此说来,一切都已经明了。
“大娘子莫要慌乱,老奴这就去禀明老夫人,此事一定会调查个清楚明白的。”
舒青柠却极其冷静的开口,“福伯,且慢。母亲身子刚刚好转,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加之将军事一了,她象是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这种小事就莫要去烦她了,我们解决就好。”
管家知道大娘子心地善良,“那老奴这就去丰宝阁,亲自盯着他们做一批新鲜的出来。”
舒青柠摇头,“此事不可声张,咱们三人知晓便是,吴婆婆你赶紧去龚家码头,一定要确保燕窝和海味不出丁点差错。”
“福伯,劳烦你暗中出去帮我采买些东西,再给我寻几个忠心可靠手巧的丫鬟,我有急用。”
吴婆婆瞬间明白她所想,“大娘子是想”
是想自己亲手做点心吗?
舒青柠眼神示意她不可乱言,“别担心,我不会让侯府和舒家的颜面丢失的。”
两人分工合作,而舒青柠看了一眼那长毛的点心后,便一一盖了起来,装作没事人一般在院中喝茶看书,惬意得不行。
黄昏而至,裴承业和裴言之从族学中下了学,来她院中请安。
麓山书院一事暂时还未有结果,祖母回信说她这就让人去问问,等出结果再去也不迟。
所以两个孩子便先在族学中上学。
裴言之聪明,又是三岁就在族中启蒙的,这四书五经早就学过,大学中庸也有涉及。
裴承业就不同了,虽然也有启蒙,但只是家中识字的人教授过一二,现如今还在学四书五经阶段,只能和族学中四五岁的族亲一同学。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e0be-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