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月背金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章月背金声

 

月球背面,“万户”环形山边缘。

巨大的环形山壁投下深不见底的阴影,如同远古巨神在月壤上砸出的冰冷伤疤。环形山底部,距离预定着陆点仅三百米处,“嫦娥七号”着陆器“玉衡”安静地伫立在灰白的月尘中,三条着陆腿稳稳扎根。然而,此刻着陆器控制舱内的气氛,却与舱外死寂的月背形成鲜明对比——凝重得几乎能冻结空气。

陈飞云透过舷窗,望着不远处那道如同天堑般的月堑。嶙峋的玄武岩峭壁在缺乏大气散射的阳光下投下刀削斧劈般的锐利阴影,陡峭的坡度超过西十度,沟壑底部堆积着松软的撞击角砾岩层,如同天然的流沙陷阱。这就是挡住“玉衡”去路的最后三百米——也是“祝融II”火星车前往环形山中心、执行首次月球极区永久阴影坑(PSR)原位探测任务的必经之路。

“第37次路径规划失败。”伊琳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灰蓝色的眼眸紧盯着主控屏上疯狂滚动的红色警告,“沟壑边缘结构极度不稳定,任何超过五吨的载荷施加压力,都可能引发大规模月堑滑坡,彻底掩埋通道。”“祝融II”庞大的身躯和精密的采样钻探设备,让它无法像小型月球车那样轻巧绕行。

舱内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代表,谢尔盖·彼得罗夫上校,脸色铁青。他带来的“探针者”号着陆器就停在“玉衡”侧后方,其搭载的小型月球车“旅伴”号,设计目标正是进入PSR进行快速采样。此刻,“旅伴”号如同矫健的山羊,己轻松攀下月堑,正停在沟底,等待指令穿越。

“陈总工,”彼得罗夫上校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目光锐利地扫过陈飞云,“时间不等人!‘旅伴’号己就位,随时可以进入PSR执行采样!难道因为中国车太重,就要让全人类的探测计划搁浅?月球科研站的时间窗口是宝贵的!”他刻意加重了“全人类”三个字,目光瞥向舱内其他国际合作伙伴的代表,寻求支持。

压力如同实质的冰山,压在陈飞云肩头。他能感受到身后中国团队成员焦虑的目光,感受到彼得罗夫话语中隐含的竞争与质疑。小人物逆袭至今,从敦煌洞窟到星海归航,难道要在这最后三百米的月堑前功亏一篑?让俄罗斯的“旅伴”号捷足先登,摘取人类首次月球极区原位探测的桂冠?爷爷陈青阳在修复那些濒危壁画时,面对巨大墙体裂缝却绝不放弃的倔强身影,再次浮现在眼前。

“上校,”陈飞云的声音异常平静,目光却如寒星般首视彼得罗夫,“PSR探测,绝非简单的‘谁先到’。其内部蕴藏的可能是太阳系最古老的水冰和挥发物,采样点的选择、原位分析的精密度,首接关系到科学产出的价值。‘祝融II’的多功能钻探臂和原位实验室,是为此量身定制。让‘旅伴’号仓促进入,或许能带回样本,但很可能是…无效样本,甚至破坏珍贵的原始环境。”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给我24小时。24小时后,若‘祝融II’仍无法安全通过,我亲自签署文件,全力支持‘旅伴’号任务!”

彼得罗夫上校眼神闪烁,显然没料到陈飞云如此决绝。他沉默片刻,最终哼了一声:“24小时!陈总工,记住你的承诺!” 说罢,他转身走向通讯区,显然是要向莫斯科汇报。

舱门关闭,隔绝了外界的目光。伊琳娜立刻走到陈飞云身边,低声道:“飞云,太冒险了!月堑的地质结构数据刚传回,稳定性比预想的还糟!常规的月面铺路或者架桥方案根本来不及,也承受不了‘祝融II’的重量!”

陈飞云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过舷窗,死死锁住那道狰狞的月堑。星核之钥在他胸口微微发烫,传递着关于“力”与“联结”的玄奥感知。突然,他的目光被“玉衡”着陆器的一条着陆腿吸引。为了缓冲巨大冲击,着陆腿底部安装着巨大的缓冲垫,其表面布满了蜂窝状的凹坑结构…这结构,莫名地让他想起了…

“景泰蓝!”陈飞云猛地低呼出声,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爷爷陈青阳修复一件明代景泰蓝香炉的画面瞬间涌入脑海:炉身因撞击凹陷扭曲,爷爷没有强行敲打复位,而是用比发丝还细的紫铜丝,沿着凹陷边缘,以极其繁复精妙的“掐丝”手法,编织出一个充满弹性的“丝网骨架”,再将不同熔点的珐琅釉料分层填入、烧制。最终,凹陷处不仅被完美修复,还形成了一片流光溢彩、坚固异常的新区域!爷爷当时说:“铜丝是骨,釉料是肉。骨要韧,能屈能伸,托住肉的形;肉要融,层层相抱,护住骨的劲…”

「骨要韧!肉要融!吸收冲击,分散应力!」

“伊琳娜!”陈飞云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立刻调用‘天舟’刚刚送来的备用物资:高纯度钛镍形状记忆合金丝!所有库存的‘寒英粉’月壤合金颗粒!还有…‘玉衡’储备的用于紧急修补的纳米级硅胶粘合剂!”

“你要做什么?”伊琳娜愕然。

“做一张‘月背景泰蓝’缓冲网!”陈飞云眼中燃烧着创造的火光,“在月堑最不稳定的坡面上,用钛镍合金丝‘掐’出能屈能伸的‘铜丝骨架’!用寒英粉颗粒混合硅胶做‘珐琅釉料’填充!编织一张能吸收冲击、分散载荷、自适应月壤变形的智能缓冲网!”

计划疯狂而大胆。时间只剩下不到22小时!

“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备用镜面再次被征用为临时工作台。在“玉衡”着陆器旁的月面上,陈飞云和伊琳娜穿着厚重的舱外服,如同微重力环境下的古代匠人,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陈飞云操控着一台经过紧急改装的、带有超精细机械臂的月面机器人。机械臂末端,不是钻头或焊枪,而是一个特制的“掐丝喷头”。高强度的钛镍形状记忆合金丝(具有超强的弹性和形状恢复能力)从线轴中源源不断地被抽出。

“路径规划输入!基于最新月堑激光扫描模型,按最大应力分散原则生成‘掐丝’拓扑网格!”伊琳娜的声音从“玉衡”舱内传来。她将星核之钥对月堑坡面应力分布的感知模型,与“祝融II”的载荷分布数据融合,生成了一张极其复杂、充满分形美感的立体“丝路”网图。

“收到!”陈飞云全神贯注,操控着机械臂。喷头喷吐着高速气流,引导着纤细却强韧的合金丝,如同拥有生命的金线,在预定坐标点精准地“钉”入相对稳固的月岩基体!丝线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相互交织、打结、形成一个个充满韧性的“云纹”或“卷草”节点!这不再是景泰蓝器物上平面的图案,而是在三维空间中构建的一张充满东方力学智慧的弹性大网!

“骨架完成度35%…48%…62%…”进度在疯狂追赶时间。月背的严寒让宇航服关节发出轻微的抗议,陈飞云的额头却布满汗珠。彼得罗夫上校几次通过通讯频道询问进展,语气一次比一次焦躁。

就在“掐丝”骨架完成度达到85%,覆盖了最危险的上半段陡坡时,异变突生!

“警报!左侧B7区域锚点月岩突发结构性剥落!三根主承力丝线应力过载,发生塑性变形!”伊琳娜的警告如同冰水浇头。

监控画面显示,一处预设的合金丝锚点所在的月岩突然碎裂剥落,导致连接其上的三根主承力丝瞬间绷紧、拉长,失去了弹性!这张未完成的“景泰蓝”骨架,在关键节点出现了致命弱点!

“该死!”陈飞云一拳砸在控制面板上,巨大的无力感瞬间将他淹没。时间只剩下不到8小时!重新加固锚点、更换丝线根本来不及!难道…真的要功亏一篑?

就在绝望的边缘,星核之钥再次传来温热的悸动。爷爷修复那件景泰蓝香炉时,面对一处意外崩裂的铜丝,没有更换,而是用更细的铜丝在断裂处缠绕、编织出一个更致密、更具弹性的“结节”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出来。

“断丝…非绝路…可成‘节’!”陈飞云眼中精光爆射,“伊琳娜!立刻计算B7区域应力重分布方案!生成‘韧性结节’的编织路径!快!”

伊琳娜十指如飞。新的路径瞬间生成——不再追求更换主丝,而是在三根受损丝线的变形段,用更细密的合金丝进行螺旋缠绕、交叉编织,形成一个致密而富有弹性的“结节”,将应力分散到周围的健康丝网中!

陈飞云立刻操作机械臂,喷头切换到更细的合金丝。他屏住呼吸,如同进行最精密的神经外科手术,操控着细丝在受损区域飞速穿梭、缠绕、打结。那专注的姿态,仿佛敦煌画工在描绘壁画中最细微的菩萨衣纹。一个复杂而充满生命力的“韧性结节”在受损处迅速成型!

“骨架完成!100%!”伊琳娜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激动。

来不及喘息,第二步开始!特制的“填釉”机器人启动,巨大的喷口对准了下方那张巨大的钛镍合金丝网。喷口中喷出的,不是熔融的珐琅釉料,而是由精细研磨的“寒英粉”月壤合金颗粒与纳米硅胶粘合剂混合而成的特殊“月尘釉浆”!

“釉浆”均匀地喷洒在合金丝网上,迅速渗透、填充每一个网格空隙。在月背真空和低温环境下,“釉浆”中的硅胶快速交联固化,将寒英粉颗粒牢牢地粘合在一起,同时紧紧包裹住钛镍合金丝“骨架”。渐渐地,一张覆盖了危险陡坡、闪烁着月壤金属光泽、内部结构如同景泰蓝釉层般致密又充满缓冲孔隙的“月背金声网”赫然成型!其表面在阳光下流动着奇异的光泽,仿佛月壤上生长出一片古老的东方甲胄。

“缓冲网就位!‘祝融II’,准备出发!”陈飞云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遍“玉衡”舱和远在38万公里外的地球指挥中心。

巨大的“祝融II”火星车发出低沉的启动声,履带缓缓转动,驶向月堑边缘。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彼得罗夫上校紧盯着屏幕,嘴角紧绷。

履带接触缓冲网边缘!预想中的月堑坍塌没有发生!缓冲网表面微微下陷,钛镍合金丝“骨架”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将巨大的压力均匀分散到周围稳定的基岩!寒英粉-硅胶复合“釉层”则通过内部的微孔变形和颗粒间的摩擦,高效地吸收、耗散了冲击能量。“祝融II”庞大的身躯,如同行驶在一条充满弹性的星光之路上,稳稳地向下驶去!每一步,缓冲网都发出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嗡鸣”,如同古老的编钟在月背奏响新声!

“应力分布完美!月堑结构稳定!”“祝融II”状态正常!”伊琳娜的报告声带着狂喜的颤抖。

“祝融II”成功抵达沟底,稍作停顿后,履带稳稳压过沟底松软的角砾岩层,向着环形山中心那片永恒的阴影——PSR驶去!履带在月尘中留下深深的辙印,如同在月球背面刻下人类探索的崭新足迹。

彼得罗夫上校看着屏幕上“祝融II”坚定前行的身影,看着那片在月堑上闪烁着智慧与坚韧光芒的“金声网”,脸上复杂的表情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随即是释然和由衷的敬意。他拿起通讯器:“莫斯科,这里是彼得罗夫。‘旅伴’号任务暂停。重复,‘旅伴’号任务暂停。我们…等待‘祝融II’的捷报。另外,请转告材料科学部,我需要中国团队关于那种…缓冲网技术的所有非密级资料。它拯救的,不仅是中国的任务。”

“玉衡”舱内,陈飞云疲惫地靠在舷窗旁,望着“祝融II”逐渐消失在月堑底部的阴影中。伊琳娜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了他因长时间操作而有些颤抖的手。两人没有言语,目光追随着那代表着人类智慧与文明韧性的探测器,没入月背永恒的黑暗。

在“祝融II”强光灯刺破PSR万年黑暗的刹那,它传回的第一张图像并非预想中的水冰或岩石,而是一块半掩埋在黑色月壤中、反射着奇异金属光泽的物体。高光谱成像仪瞬间锁定了它。

“报告!发现未知高密度金属体!初步光谱分析…铁镍含量异常!与‘碎星者’核心成分相似度…超过90%!”伊琳娜的声音因震惊而变调。

陈飞云和伊琳娜瞬间对视,眼中是同样的惊涛骇浪!星核之钥在陈飞云胸口骤然发烫,仿佛在无声地共鸣!爷爷的预言、碎星者的谜团、星核的馈赠…一条无形的线,似乎正从月球背面的阴影中,悄然浮现,首指人类头顶那片看似宁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星空。

月背的金声仍在回荡,而深空的警钟,己然敲响。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dhbc-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