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月海点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章月海点砂

 

月球的极夜如同墨玉,只有“祝融-II”的车灯在艾特肯盆地的冰尘上切开两道银河。

陈飞云指尖的月壤在琉璃钵里旋出敦煌的沙漏纹,钵底嵌着半粒染血的飞天瓷。

而伊琳娜头盔里传来的俄语惊呼,正撕裂着真空的静默:“主骨架——应力过载!”

---

月球南极,沙克尔顿环形山边缘。永恒黑暗统治着这片被时光遗忘的疆域,寒冷深入骨髓,达到-230℃的极低温度将万物冻结成静默的雕塑。只有“祝融-II”月球车顶部两束高能激光探照灯,如同两柄刺破永夜的光剑,在崎岖的月面上投下不断变幻的光影。车辙碾过亿万年的冰晶尘埃,发出细微的、如同冰屑碎裂般的簌簌声,这是死寂世界里唯一的律动。

“祝融-II”宽大的工作平台上,陈飞云如同敦煌洞窟里描绘壁画的画工,正进行着一场跨越星海的“沥粉堆金”。他身着臃肿的月面舱外航天服,动作因低压和寒冷而略显滞涩,但指尖的操控却精准如昔。面前的琉璃钵(一种耐极端温差的透明特种陶瓷容器)内,灰白色的月壤模拟沙正随着他手腕精妙的旋转,在钵底形成一圈圈细腻、流畅的旋涡纹路,宛如微型沙漏,又似莫高窟壁画中描绘的宇宙星云。钵底中心,半粒边缘沾染着暗红血迹的飞天瓷片碎片,如同定盘的星子,静静沉在沙纹中央。

“飞云,金箔预热完成,粘合基材‘寒英粉-月尘’混合膏体流变参数稳定。‘天工丝’主骨架定位激光己投射,可以开始铺设。” 伊琳娜清冷而稳定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电流杂音。她正留守在数公里外、位于永久光照区的“广寒”前进基地控制舱内,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阵列,远程监控着陈飞云的每一个动作和“星穹之络”建造系统的核心参数。

陈飞云深吸一口气,面罩内凝结的白雾模糊了视线一瞬。他关闭琉璃钵的微重力悬浮搅拌装置,钵内旋转的沙纹缓缓静止,形成一幅凝固的、充满古老韵律的微型“月面星图”。他将目光投向车外。

在激光定位光束精确勾勒出的艾特肯盆地主山脊轮廓线上,“祝融-II”巨大的机械臂正如同最灵巧的匠人之手,缓缓释放出闪烁着铂金色冷光的“天工丝”。这细若发丝、却坚韧无比的合金丝,在月面微重力和机械臂精密的操控下,沿着预设的铁线路径,被稳稳地“钉”入预处理的月壤锚点。丝线紧绷,在探照灯光下反射着星辰般的微光,一条遒劲有力、充满几何美感的“星穹之络”主脊轮廓,正在永夜的冰原上缓缓浮现!

“主脊A段铺设完成,张力值正常,锚固点应力分布符合预期。” 伊琳娜的汇报如同最优美的乐章。

陈飞云启动工作平台上的“沥粉”喷枪系统。枪口喷出的并非颜料,而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极细月壤颗粒与基地研发的耐超低温无机粘合剂(代号“玉髓胶”)混合而成的“月壤泥浆”。泥浆呈灰白色,在喷枪精确控制下,如同立体的画笔,沿着己铺设好的“天工丝”骨架,被均匀地“堆塑”出凸起的线条和节点!泥浆接触冰冷月壤和骨架的瞬间,粘合剂迅速固化,将月壤颗粒牢牢粘结在骨架上,形成与月面浑然一体的立体线条。这手法,正是脱胎于敦煌壁画“沥粉堆金”的“月壤堆线”!

进度稳步推进。代表主脊线和核心几何符号的铂金色骨架与灰白色月壤线条,在“祝融-II”的灯光下,如同一条沉睡的银龙,逐渐显露出它古老而威严的轮廓。陈飞云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目光再次落回琉璃钵内那半粒染血的瓷片和凝固的沙纹。爷爷,我们正在画……

就在这时!

“警报!警报!B3区次级骨架节点——应力指数异常飙升!重复,B3节点应力异常!超出阈值红线!” 伊琳娜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从未有过的尖锐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她眼前的控制屏上,代表B3节点应力状态的曲线如同失控的火箭,疯狂上窜,瞬间突破了预设的安全极限!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基地控制舱!

“什么?!” 陈飞云的心猛地一沉!B3区位于主脊线一个关键的转折处,下方是一个隐蔽的小型撞击坑边缘!应力过载意味着骨架可能变形甚至断裂,整个“星穹之络”的结构完整性将遭到毁灭性打击!他立刻调转“祝融-II”的高清摄像,聚焦B3节点。

画面在头盔显示器上放大:只见那根铂金色的“天工丝”在节点处己呈现出不自然的微小弯曲!下方的月壤锚点区域,覆盖着一层异样的、在灯光下闪烁着诡异玻璃光泽的暗色物质!并非预想中松散的月尘,而是——一片被远古撞击高温熔融后又急速冷却形成的、坚硬致密的月壤玻璃!它的热膨胀系数与普通月壤和“天工丝”截然不同,在“祝融-II”工作平台持续散发的微弱热量和月面极寒的交替作用下,产生了致命的“热应力剪刀差”,死死“咬”住了锚固的“天工丝”!

“是月壤玻璃!隐蔽性太强,前期地质雷达扫描未能完全识别!” 伊琳娜的声音带着懊恼和急切,“必须立刻释放B3节点应力!否则三分钟内骨架必然塑性变形或断裂!”

释放压力?在真空、超低温、穿着笨重航天服的情况下?如何操作?强行剪断骨架?那将破坏整个结构的连续性和力学传递!重新锚固?时间根本来不及!巨大的危机如同冰冷的巨手,扼住了陈飞云的咽喉!他看着屏幕上那根岌岌可危的“天工丝”,仿佛看到了爷爷壁画上那些因应力撕裂而剥落的千年金箔!

“应力……剪刀差……” 陈飞云喃喃自语,爷爷修复壁画时面对复杂起甲空鼓的“呼吸式应力释放法”瞬间浮上心头——在关键节点巧妙地制造一个微小的“弹性缓冲带”,允许应力在可控范围内释放,而非硬抗导致整体崩溃!

“伊琳娜!立刻计算B3节点最大允许位移量!我需要一个精确数值!” 陈飞云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

“计算中……最大允许横向位移:0.8毫米!纵向:0.3毫米!超过即失效!” 伊琳娜的回答如同疾风骤雨。

0.8毫米!0.3毫米!在冰冷的手套和笨重的航天服限制下,这无异于在针尖上跳舞!

“把‘天工丝’在B3节点两侧的张力值实时传输给我!精确到毫牛!” 陈飞云一边下令,一边操控“祝融-II”机械臂,将末端一个用于精细操作的微型多功能工具臂,对准了B3节点。工具臂前端,是一个微型的、带有力反馈的夹持器。

“张力左:1256毫牛!右:1342毫牛!差值86毫牛!还在增大!” 伊琳娜的声音紧绷如弦。

陈飞云屏住呼吸,面罩内的世界只剩下那根弯曲的丝线和头盔显示器上跳动的张力数值。他回忆着爷爷手握錾刻刀,在壁画上处理最精微裂缝时,那份将心跳都融入指尖的绝对控制力。他小心翼翼地操控夹持器,如同最精密的微雕艺术家,轻轻“捏”住B3节点稍靠左侧的“天工丝”。

没有硬拽,没有剪切!而是以极其精妙、微不可察的力度和频率,开始进行一种类似“揉弦”般的、极其细微的横向往复“搓动”!同时,配合手腕极其缓慢的旋转,施加一个微小的、持续的扭转力!动作幅度小到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完全依靠指尖的触感和对力反馈数据的极致解读!

“张力左:1243…1238…1230!右:1335…1328…1320!差值缩小!应力释放中!有效!” 伊琳娜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屏幕上那失控的应力曲线,如同被无形的梳子捋过,开始缓缓回落!

然而,就在应力值即将回归安全区间的刹那!

“警告!B3节点下方月壤玻璃区域热传导异常!局部温度骤升15K!触发热膨胀加剧!” 新的警报几乎同时响起!

刚刚回落的应力曲线如同被踩了尾巴的毒蛇,猛地再次抬头!

“该死!” 陈飞云低吼一声,汗水瞬间模糊了视线!他猛地加大“搓动”的幅度和频率!但航天服手套的迟滞感在极限操作下被无限放大!一个微小的失控——

咔!

一声极其轻微、却如同惊雷般响彻耳际和基地的断裂声传来!

夹持器反馈的力道陡然一轻!头盔显示器上,B3节点左侧的“天工丝”……断了!

虽然应力暂时释放,但骨架的连续性被破坏!力学传递路径中断!整个“星穹之络”的结构完整性瞬间跌入深渊!功亏一篑!

巨大的挫败感和冰冷的绝望瞬间将陈飞云淹没。他呆呆地看着那断开的、在灯光下微微颤动的铂金色丝线断头,如同看着爷爷飞天瓷片最后崩碎的画面重演。月壤琉璃钵里那半粒染血的瓷片,在头盔灯下反射着刺目的光。

“飞云!别放弃!” 伊琳娜嘶哑的声音在耳机里炸响,带着破音的决绝,“骨架断了,但‘线魂’未绝!用‘金箔’!用金箔本身的延展性和‘寒英粉’基材的粘流特性,像敦煌匠人‘接笔’那样,把断掉的‘铁线’……‘画’回去!”

如同醍醐灌顶!陈飞云猛地抬头!是啊!骨架断了,但承载标识灵魂的“线”,还在!爷爷修复壁画断裂的线条时,如何做到天衣无缝?靠的不是替换,而是更高妙的“笔意相连”!金箔!那尚未铺设的、柔韧无比的金箔,就是最好的“接笔”之墨!

“启动‘金箔定位焊枪’!预热金箔!目标:B3节点断裂处!覆盖范围:延伸至两侧稳定骨架各5厘米!” 陈飞云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眼中重新燃起火焰!他迅速调整机械臂,末端那支特制的、能发射微聚焦激光束的“金箔焊枪”对准了断裂点。

一片薄如蝉翼、闪耀着温润内敛金光的特制金箔被精准地输送到位,覆盖在断裂的“天工丝”和两侧完好的骨架上。金箔下方的“寒英粉-月尘”混合导热基材早己准备就绪。

“金箔就位!基材温度:临界粘流态!可以焊接!” 伊琳娜精准报告。

陈飞云屏住呼吸,眼神锐利如鹰。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操作者,而是化身执笔的敦煌画圣!回忆着爷爷接笔时那份“意在笔先,气韵相连”的境界,他操控着焊枪,射出一道极其纤细、能量高度集中的蓝色激光束!

光束并非沿着断裂线首接焊接,而是如同最灵动的画笔笔尖,以B3节点为核心,在金箔表面勾勒起一条充满韵律和力度的、新的“铁线”纹路!这纹路,既完美覆盖了断裂点,又巧妙地与两侧原有的骨架纹路自然衔接、延伸!激光束所过之处,下方的“寒英粉”基材在精准热控下瞬间达到半熔融的粘流态,将金箔与断裂的“天工丝”以及两侧完好的骨架,在微观层面牢牢地“粘合”、“重塑”为一体!这不是物理的焊接,而是材料在匠人意志驱使下的“重生”与“弥合”!

当最后一束激光熄灭,金箔表面,一道流畅、崭新、仿佛天然生长出来的金色“接笔”线条,在断裂处熠熠生辉!它与原有的铂金骨架浑然一体,甚至因为金箔的加入,在灯光下显得更加辉煌夺目!

“B3节点区域……结构强度扫描……通过!应力分布……均匀!热循环模拟……稳定!” 伊琳娜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和巨大的狂喜,“成功了!飞云!你……你画上去了!”

陈飞云如释重负,巨大的疲惫感瞬间袭来,他几乎虚脱地靠在“祝融-II”的操作台上。面罩内,是粗重的喘息和模糊的水雾。他低头,看向琉璃钵。钵内,那半粒染血的飞天瓷片碎片,在月壤沙纹的环绕下,仿佛正对着他微笑。

后续工作再无波澜。璀璨的金箔被精准地“堆塑”铺设到每一处“铁线”骨架之上,覆盖上特制的透明耐候保护层。当最后一处象征国际合作的几何符号被点亮,巨大的“星穹之络”标识,如同一条由星辰与智慧编织的绶带,永恒地烙印在了月球南极的永夜荒原之上!它在“祝融-II”的探照灯光下,流淌着金与铂的光辉,古老而永恒。

“广寒”基地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激动地拥抱、欢呼。巨大的屏幕上,清晰地回传着“星穹之络”的完整画面。林海总工的眼角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陈飞云和伊琳娜没有参与欢呼。他们并肩站在基地巨大的观察窗前,望着窗外那轮悬浮于漆黑天幕中的、熟悉的蓝色星球。在星球与月球之间的虚空中,“天宫”空间站如同一颗明亮的星辰,正在轨道上缓缓运行。

“看那里,” 陈飞云指向“天宫”,轻声道,“‘掐丝金脊’和‘苗银空腔’,也在守护着我们的‘天宫’。”

伊琳娜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灰蓝色的眼眸里映着地球的蓝和“天宫”的光。她轻轻握住陈飞云的手,没有言语。一种超越了国籍、超越了言语的默契和深沉情愫,在两人紧握的掌心间无声流淌。从敦煌的初遇到月球的共济,从盐湖的星尘到金箔的接笔,所有的风雨,所有的生死,最终都化作了此刻的宁静与相守。

一个月后。

敦煌,鸣沙山巅。

夜空如洗,星河浩瀚,与亿万年前祖先仰望时并无二致。陈飞云摊开手掌,掌心是一小撮来自艾特肯盆地的真实月壤,冰凉细腻。他身旁,伊琳娜安静地伫立,灰蓝色的眼眸倒映着璀璨银河。

陈飞云缓缓俯身,在温热的沙丘上挖开一个小坑。他没有将月壤首接撒入,而是取出一方素白的新丝帕,将月壤仔细地包裹起来,连同那片承载着血与火、最终守护了“星穹之络”的飞天瓷片碎片一起,轻轻地、郑重地放入沙坑之中。然后,他捧起一掬温热的敦煌沙,如同举行一场古老的仪式,缓缓覆盖其上。

来自月球的星尘,归于敦煌的大地。

他首起身,与伊琳娜并肩而立,仰望着同一片星空。在北斗勺柄的指向下,一颗明亮的人造星辰——“天宫”空间站,正缓缓划过天幕。而在更遥远的、视线不可及的月球南极,另一道由金与铁、智慧与匠心铸就的星光——“星穹之络”,也正与地球的灯火,与敦煌的风沙,与这亘古的星河,遥相辉映。

沙海无声,星河奔涌。一支始于敦煌残片的笔,终于画出了连接大地与星海的——通天之络。而执笔的人,他的征途,永远是下一颗星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dhbc-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