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丘比丘遗址,这座失落之城的断壁残垣在云雾缭绕的山巅沉默着,
迎接每一天熙熙攘攘的游客。
阳光穿透稀薄的空气,洒在古老的石阶和梯田上,景象壮丽而宁静。
杨墨、李威、骆聪和陈静混迹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沿着规划的路线行走。
与之前在小镇的策略不同,他们这次没有刻意低调,
反而在挽起袖子、调整背包带时,有意无意地露出了手臂上那个不起眼却含义特殊的“摇篮”标记。
他们走得很慢,目光看似欣赏风景,
实则扫过每一个与他们擦肩而过的人,留意着任何一丝细微的异常反应。
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
导游的扩音器讲解着印加文明的历史,游客们兴奋地拍照留念,
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制服维持秩序。
一切都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一天下来,毫无所获。
傍晚时分,西人回到山下的旅游小镇、脸上的轻松伪装褪去,只剩下凝重。
“太干净了。”
陈静低声说,她看着窗外熙攘的街道,眉头微蹙。
“要么是我们想错了,他们根本不在这里活动,”
骆聪靠在旅馆房间的窗边,
“要么,就是他们隐藏得比我们想象的深得多。”
李威灌了口水:
“那个小头目临死前的话,不像假的。
他吓成那样,没胆子编一个‘惊天秘密’出来骗我们。
而且,马丘比丘附近……确实够神秘,够分量。”
杨墨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相信那个小头目说的是真话,但线索似乎在这里断了。
“挖东西……”
杨墨喃喃自语,
“他们需要人,需要物资。白天遗址上都是游客,不可能有大动作,只能在夜里。”
“那就夜里上山找!”
李威立刻接话。
当夜,西人再次行动。
避开游客和景区保安的巡逻路线,没有使用任何光源,
凭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超越常人的感官,在崎岖陡峭的山林中穿行。
然而,这一次,等待他们的只有更加彻底的寂静。
风声呼啸着穿过峡谷,吹动着古老的石墙缝隙,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月光如水银泻地,照亮了沉睡的梯田和神庙轮廓,美得令人窒息,却也安静得令人心悸。
没有灯火,没有人声,没有挖掘器械的轰鸣,甚至连大型生物活动的踪迹都很少。
只有大自然的呼吸声,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
他们分开搜索了数个小时,
覆盖了遗址周围几公里内可能隐藏工程的山坳、密林和岩洞。
结果依然是一无所获。
没有营地,没有灯光,没有新鲜的车辙或脚印,没有开凿的痕迹,也没有堆积的土石。
仿佛那个所谓的“挖掘基地”,只是一个“传说”。
黎明前,西人带着满身的疲惫和更深的困惑回到小镇旅馆。
“见鬼了!”
李威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难道他们不吃饭不喝水的?挖土石方不需要工具的?那么多工人,总得吃喝拉撒吧?”
杨墨眼中一闪:
“工人……物资!李威说得对,他们需要补给!
我们之前只盯着‘摇篮’标记的人,但负责后勤采购的,很可能不是核心成员,
甚至可能只是被雇佣的当地人,手上根本没有标记!”
思路瞬间被打开。
“对!”
骆聪也反应过来,
“他们不可能自己大张旗鼓地出来采购,那样太显眼。一定是有人定期给他们送货!”
目标立刻转移到了小镇的日常供应链上。
第二天开始,西人改变了策略,不再去遗址附近晃悠,而是深入小镇的日常生活区。
菜市场:
这里是小镇的烟火气中心。
杨墨和陈静扮作采购食材的游客或租住民宿的“长租客”,在拥挤的摊位间穿梭。
他们用不太流利的西班牙语跟摊主闲聊,询问某种蔬菜或肉类如果大量订购能否优惠。
摊主们大多热情,但听到“大量”时,都表示没问题,但需要提前预定。
当问及最近有没有人大量订购,特别是运往山里方向时,摊主们要么摇头,要么说都是供应镇上餐馆和旅店的。
面包房:
李威负责这里,他买了一大堆刚出炉的面包,跟老板套近乎。
他装作想为“山里的朋友”订购一批新鲜面包,询问送货的可能性。
老板很乐意接单,但当李威“好奇”地问有没有其他团体也这样订面包往山里送时,
老板想了想,说偶尔有徒步俱乐部会订,但没听说固定的大单。
葡萄酒商店和杂货铺:
骆聪发挥了他的“钞能力”和社交魅力。
他购买了几瓶当地不错的葡萄酒,和店主攀谈起来,表示对当地特色产品很感兴趣,想大量采购作为公司礼品。
店主自然喜出望外。
骆聪顺势提出可能需要定期送货到某个“偏远的项目基地”,
询问店主是否有这样的服务经验,或者知道镇上谁在做类似的配送。
店主热情地介绍了几个运输公司,但提到具体地点时,
都局限在镇上或周边村庄,没有指向深山里的。
他们甚至观察了小镇唯一的加油站,留意是否有车辆频繁加满油后开往人迹罕至的方向,也一无所获。
“工具!”
杨墨在又一次碰头时,提出了新的方向,
“挖掘需要工具!大型的挖掘机、凿岩机不可能悄无声息地运进来,
但铁锹、镐头、手推车、柴油发电机……这些小型设备总需要吧?
还有,挖出来的土石方,总得有地方堆放或者运走!”
顺着这个思路,西人几乎跑遍了小镇所有可能销售或租赁这些设备的地方:
五金店、建材店、小型机械租赁点。
他们装作考察当地建材价格或为某个“小型修缮项目”询价,
旁敲侧击地打听近期有没有异常的大宗采购或租赁。
结果依然令人沮丧。
店主们都说生意平平,偶尔有本地人修房子或者景区维护会来买点工具,但量都不大。
租赁点的小型挖掘机和推土车都落满了灰,看起来很久没动过了。
至于土石方的去向?
更没人关注,都表示镇上产生的建筑垃圾都是集中处理的,
山里?谁会往山里运土?
夜幕再次降临,西人围坐在旅馆房间,气氛有些沉闷。
窗外是小镇热闹的夜市灯光和游客的谈笑声,与他们内心的困惑形成鲜明对比。
“逻辑不通。”
陈静冷静地分析,
“小头目明确说他们在挖东西,在找东西。
那就必然需要人力、物资、工具和产生工程废料。
但我们查遍了所有可能的环节,都像是石沉大海,没有一丝涟漪。这不正常。”
“除非……”
骆聪沉吟着,
“除非他们根本不在我们搜索的范围内?
或者,他们的‘挖掘’方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又或者……”
他看向杨墨,
“那个小头目在死前,还是撒了谎?或者他级别太低,知道的本身就是误导信息?”
杨墨没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在夜色中只剩下模糊巨大轮廓的马丘比丘遗址。
云雾在山巅缭绕,如同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没有撒谎。”
杨墨的声音很肯定,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笃信,
“‘惊天秘密’就在那里。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进入的门。”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位同伴,眼神在困惑中透出一种更加锐利的探索欲:
“常规的思路走不通了。
我们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点——他们是如何完美隐藏这一切的?
这种程度的‘无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破绽。
秘密的入口,或许就藏在这份‘完美’的寂静之中。”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dc0f-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