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石窟里的回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石窟里的回响

 

春风漫过秦岭山脉时,苏晚和林默终于踏上了前往石窟的路。车窗外的野槐花开得正盛,细碎的白花缀满枝头,像极了父亲信里画的那些漫山遍野的记号。

“还有半小时到山脚下。”林默握着方向盘,侧头看了眼副驾上的苏晚,她正对着一张泛黄的地图出神——那是苏墨根据父亲日记补充完整的路线图,标注着通往石窟的隐秘栈道。

苏晚指尖点在地图上的一个红点:“爸当年在这里设了个机关,说是‘槐花指路’,你猜会是什么?”

“总不会是真让槐花指路吧。”林默笑着打趣,却在看到苏晚手腕上的手链时,眼神柔和下来,“不过苏家的暗号,向来和槐花脱不了干系。”

车停在山脚下的小村庄,接应他们的是个皮肤黝黑的老汉,姓王,是秦峰安排的向导。“苏先生半个月前就来过了,”王老汉扛着锄头在前头引路,“他说等你们来了,沿着溪边的槐花树走,就能找到栈道入口。”

果然如他所说,山涧旁的小径旁种着一排野槐树,每棵树下都压着块石头,石头上用红漆画着极小的槐花。苏晚弯腰细看,发现红漆里掺着朱砂——这是父亲惯用的手法,既防水,又能在月光下显影。

“看来苏墨把爸的本事学了个十成十。”林默捡起一块石头,指尖蹭过红漆,“连掺朱砂的比例都分毫不差。”

栈道隐藏在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后,入口处有块天然形成的巨石,石面上刻着三个苍劲的大字:“守拙窟”。

“是爸的笔迹!”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父亲的书法她从小看到大,这笔锋里的沉稳与刚劲,绝不会错。

巨石右侧有个凹槽,形状正好能放下苏晚的青铜吊坠。她将吊坠嵌进去,轻轻一转——只听“咔哒”一声,巨石缓缓向侧面移开,露出后面幽深的洞口,一股混合着泥土与古物的气息扑面而来。

“比想象中顺利。”林默打开手电筒,光柱刺破黑暗,照亮了洞内的石阶,“苏墨说石窟里有两重机关,第一重是‘闻声辨位’,得靠鸮尊才能过。”

他从背包里取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个缩小版的青铜鸮尊仿制品——真品己被文物局收藏,这是苏墨特意让人仿制的,比例和重量都与真品分毫不差。

沿着石阶往下走,越往深处,空气越潮湿。走了约莫百十米,前方出现一道石门,门上没有锁孔,只有九个大小不一的圆孔,排列成槐花的形状。

“看来就是这里了。”苏晚拿出仿制品,掂量了一下,“鸮尊的翅膀展开长度,刚好能对上中间的三个圆孔。”

她按照父亲日记里的描述,将鸮尊的翅膀嵌入圆孔,轻轻旋转。石门内传来齿轮转动的声音,紧接着,石壁上亮起数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露出第二道石门,门上刻着一行字:“声传九窍,方见真章”。

“‘闻声辨位’来了。”林默打开手机录音功能,“爸说过,这批国宝里有件战国编钟,音阶与常人不同,能开启石门。”

苏墨在视频里提过,编钟就放在石窟前厅。两人穿过第一道石门,果然看到前厅的石台上摆着一套青铜编钟,钟架上刻着细密的槐花纹。

苏晚深吸一口气,拿起旁边的钟锤,按照父亲日记里记录的乐谱,轻轻敲响编钟。清脆的乐声在石窟里回荡,像山涧流水,又似晚风拂过槐树叶。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第二道石门缓缓打开,露出里面的主石室。

主石室比想象中宽敞,石壁上挂满了绘制精美的壁画,记录着苏家世代守护国宝的历程。最深处的石台上,放着个半开的木箱,里面铺着红色绒布,却空无一物。

“东西呢?”苏晚愣住了。

林默走上前,拿起箱底压着的一张纸条,字迹是苏墨的:“己将文物转移至安全地点,坐标在壁画后。另,石室东南角的暗格里有样东西,是爸留给你的。”

两人对视一眼,走到东南角的石壁前。苏晚按照纸条上的提示,按压壁画上的槐花图案,一块石板应声弹开,露出里面的木盒。

木盒里没有文物,只有一本厚厚的相册,和一支银质钢笔。

相册里贴着苏家的老照片:有祖父年轻时守护石窟的身影,有父亲和母亲在槐树下的合影,甚至还有一张婴儿时期的照片,两个襁褓中的婴儿并排躺着,眉眼依稀相似——那是她和苏墨。

“原来我们小时候见过。”苏晚指尖抚过照片,眼眶微热。

相册最后一页夹着张便签,是父亲的字迹:“小晚,小墨,爸对不起你们,没能陪你们长大。但你们要记住,守护不是禁锢,传承不是负担。等你们明白这点时,便是国宝归家之日。”

钢笔的笔帽上刻着朵槐花,苏晚旋开笔帽,发现笔杆里藏着个极小的卷轴。展开一看,是父亲亲手绘制的国宝藏宝总览图,比之前找到的任何一份都详尽,边角处还写着一行小字:“交给苏家的孩子们,他们会比我做得更好。”

就在这时,林默的手机响了,是秦峰打来的。他听了几句,脸上露出笑意:“苏墨联系秦峰了,他说最后一批文物己经安全送达文物局,他自己……正在来石窟的路上。”

苏晚抬头看向石室门口,阳光透过石门的缝隙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小时候家里的槐树下的光斑。

远处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苏晚握紧手里的相册,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话——守护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就像这石窟里的回响,需要不同的声音才能共鸣。

脚步声在门口停下,苏墨的身影出现在光影里,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手里提着个布袋,里面装着刚买的槐花饼。

“路上买的,”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你还爱不爱吃。”

苏晚看着他,忽然笑了:“爸做的槐花饼,从来都是放两勺糖。”

“我知道。”苏墨也笑了,眼底的阴霾彻底散去,“日记里写了。”

阳光穿过石门,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落在记录着百年守护历程的壁画上,仿佛为这段故事,添上了新的一笔。

石窟外的槐花开得正好,清香顺着风飘进来,与千年石窟的气息交织在一起,酿成一段关于传承与和解的时光,在寂静的山野里,轻轻回响。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dc0b-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