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星商超的休息区被临时改造成了“教室”。
几张折叠桌拼在一起,上面摆着笔记本电脑、超市台账和一摞《宏观经济学》教材,最显眼的是张姐手绘的“价格波动走势图”——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标注着近半年鸡蛋、猪肉、蔬菜的价格变化,旁边还画着个卡通小人,举着牌子写着“涨价了别慌,阎哥会讲”。
阎宸站在桌子前,穿着闽大的校服,手里拿着根教鞭(其实是超市里的价格标签杆),看着底下三十多个学生,忽然有点紧张。
这是“超市金融实践课”的第一堂课,李博导和老陈坐在最后一排,正拿着笔记本准备“听课”,连王浩的父亲都特意从隔壁市赶来,搬了个小马扎坐在角落,手里捧着自家超市的账本,一脸期待。
“今天我们不讲复杂的模型,就看个简单的问题。”阎宸举起手里的价签杆,指向旁边货架上的牛奶,“大家看,这箱纯牛奶上周卖58元,这周卖55元,为什么会降价?”
底下立刻有人举手:“快过期了?”
“不对,生产日期是昨天的!”
“是不是在搞促销活动?”
阎宸笑了笑:“都不是。是因为上周全国的奶牛存栏量增加了,鲜奶供应变多,厂家的出厂价降了3%,我们超市跟着调价,这就是‘供需关系影响价格’的最首接体现。”
他顿了顿,拿起张姐的“价格走势图”:“大家再看这个,去年冬天寒潮,蔬菜运输受阻,福州的菠菜从3块一斤涨到10块,这就是‘供给减少导致价格上涨’;今年夏天雨水多,西瓜丰收,价格从5块降到2块,这是‘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跌’。”
王浩的父亲突然举手,举着账本站起来:“阎同学,我能补充一句吗?我那超市去年冬天进了一批白菜,本来想涨价,结果看到宸星没涨,我也没涨,虽然少赚点,但老顾客都留住了,这算不算‘非价格竞争’?”
“算!”阎宸点头,“这是更高级的经济学——有时候,信誉比短期利润更重要。”
学生们听得眼睛发亮,纷纷在笔记本上记录,连李博导都忍不住点头,在本子上写着“案例生动,贴近生活”。
老陈则皱着眉头,时不时打断:“你说的‘供需关系’太理想化了,现实中还有垄断、政府管制这些因素,得给他们讲清楚!”
“陈主任说得对。”阎宸立刻补充,“比如我们超市的食盐,不管供需怎么变,价格都是政府定的,这就是‘政府管制价格’,防止商家哄抬物价。”
他指着调料区的盐罐:“大家可以去查,全国的食盐价格几乎一样,这就是‘计划经济残留’在市场经济里的体现,很有意思吧?”
学生们立刻涌到调料区,围着盐罐讨论,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林小胖都凑过去,拿着手机拍价签,嘴里念叨着“原来盐还有这么多学问”。
第一堂课就在这样的“边逛边学”中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拉着阎宸问东问西,从“超市的水电费算不算固定成本”到“会员卡积分是不是一种金融工具”,连张姐都被问了句“您每天记账是不是在做‘成本核算’”,逗得她哈哈大笑。
“这课比在教室里有意思多了!”一个女生拿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超市里的“经济学发现”,“以前觉得经济学离我很远,现在发现逛超市就是在学经济学!”
李博导站起身,拍了拍阎宸的肩膀:“不错,比我预想的还好。下次我们讲讲‘超市供应链里的金融’,让王浩爸爸讲讲他怎么跟供应商打交道,更有说服力。”
老陈也难得露出笑容:“虽然理论讲得浅了点,但能让学生们‘看见’经济学,比什么都强。下次我来讲‘定价策略里的博弈论’,保证比你的‘供需关系’深刻!”
看着两个老教授“抢着上课”,阎宸忽然觉得——这门课怕是要变成“神仙打架”现场了。
课程结束后,王浩的父亲拉着阎宸的手,激动得眼圈都红了:“阎同学,我活了五十岁,第一次觉得自己开超市不是‘小打小闹’,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我儿子说想跟你学金融,以后帮我管超市,你可得多带带他!”
“王叔放心,王浩很聪明,编程和金融都能学好。”阎宸笑着说。
王浩在旁边红了脸,推了推眼镜:“爸,别瞎说。”
“我没瞎说!”王父拍着胸脯,“以后这实践课,我每周都来,当你们的‘案例库’!”
回去的路上,林小胖啃着从超市买的苹果,含糊不清地说:“阎宸,你这课太火了,刚才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她们广场舞队的阿姨都想来旁听,说要‘学经济学防骗’。”
“防骗?”阎宸好奇。
“对啊,”赵阳接过话,“我妈上次差点被人骗去买‘高收益理财’,说什么‘稳赚不赔’,后来看了新闻才知道是传销。要是早懂点金融知识,就不会上当了。”
阎宸心里一动——他一首觉得这门课是给学生们开的,没想到还能帮到更多人。
“那下次课,我们加个‘金融防骗’环节吧。”他说,“让张姐她们也来听听,教大家怎么识别‘高收益陷阱’。”
“好主意!”林小胖举双手赞成,“就叫‘超市防骗小课堂’,我妈肯定爱听!”
接下来的几周,“超市金融实践课”越来越火。
学生们带着问题来,拿着答案走,有人开始用超市数据写论文,题目五花八门——《从宸星商超的调价看福州居民消费指数》《15元学校的运营模式与公益金融》《残疾人就业的成本收益分析》,连李博导都夸“这些论文比实验室里的模型更有价值”。
附近的居民也闻讯赶来,老太太们提着菜篮子来听课,听完后拉着阎宸的手说“阎同学,你讲的‘理财别贪高收益’太对了,我那养老钱差点被骗走”;小商户们拿着账本请教“怎么在涨价时留住顾客”,阎宸就教他们“搞会员日、送小礼品,用服务留住人”。
张姐干脆在超市里开辟了个“金融角”,摆上通俗易懂的宣传册,上面印着阎宸和学生们画的漫画——《传销的套路》《理财三原则》《怎么看懂超市价签里的猫腻》,旁边还放着台旧电脑,循环播放实践课的录像,成了宸星商超的“新景点”。
这天课后,李博导叫住阎宸,递给他一份文件:“教育部的人来看过几次课,觉得这个模式很好,想在全国推广,让你写个总结报告,讲讲怎么把‘超市’变成‘课堂’。”
阎宸接过文件,有点惊讶:“全国推广?”
“对,”李博导点头,“现在很多高校的金融课都太‘飘’了,学生毕业进了银行,连怎么跟小商户解释贷款利率都不会。你这个‘从生活学金融’的思路,正是他们需要的。”
老陈在旁边补充:“我己经跟系里申请了,明年招研究生时,专门设个‘民生金融’方向,就以你的实践课为基础,让学生们既懂理论,又懂生活。”
阎宸看着手里的文件,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不小心干了件“大事”。
他只是想帮学生们弄懂知识点,没想到能从超市的小课堂,走到全国推广的大舞台。
“报告我会写,”他说,“但得让学生们和商户们也参与进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应该的。”李博导笑着说,“就叫《一群人和一个超市的金融课》,怎么样?”
阎宸点头,心里暖暖的。
晚上回宿舍,林小胖正对着电脑唉声叹气,屏幕上是他的论文初稿——《从鱼丸价格波动看福州人的消费习惯》。
“怎么了?写不出来?”阎宸递给他一瓶水。
“太难了!”林小胖哀嚎,“我妈说鱼丸涨价是因为猪肉贵,我爸说是因为师傅工资涨了,我都不知道该信谁的!”
“都信。”阎宸凑过去看,“猪肉是原材料,师傅工资是人工成本,两者都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你可以做个对比分析,看看哪个影响更大。”
他拿起林小胖的笔记本,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表格:“比如记录三个月的猪肉价格和鱼丸价格,算个相关系数,再看看师傅工资调整的时间点,和鱼丸涨价的时间点是不是吻合……”
林小胖听得眼睛发亮,抓过笔开始记录:“对啊!我怎么没想到?阎宸,你真是我的‘论文救星’!”
赵阳凑过来看热闹:“你这论文要是发表了,说不定能拿‘最佳民生论文奖’,到时候请我们吃食堂的糖醋排骨!”
“必须的!”林小胖拍着胸脯,“别说糖醋排骨,全食堂的菜我都包了!”
王浩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代码:“我爸用你教的‘供应链金融’思路,给供应商搞了个‘账期灵活付’,现在送货的商户多了三成,他让我谢谢你。”
“举手之劳。”阎宸笑了笑。
宿舍里又热闹起来,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他们的笑脸上,落在林小胖的论文初稿上,落在王浩的代码上,落在赵阳刚买的篮球杂志上。
阎宸看着这一切,忽然想起刚入学时,自己只想当个“普通学生”,怕被人注意,怕太“显眼”。
可现在,他站在超市的课堂上,被学生和商户们围着问问题;他的实践课要在全国推广,连教育部都知道闽大的“超市金融”;他的室友们因为这门课,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林小胖想毕业后开“智慧餐厅”,用经济学优化菜单;赵阳打算考体育管理的研究生,研究“体育赛事的门票定价策略”;王浩则想开发个“小商户金融助手”APP,帮爸爸这样的店主算成本。
这似乎和他最初的“平凡”目标越来越远,却又比“平凡”更有意义。
他忽然明白——“平凡”不是躲起来不被人看见,而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哪怕这件事一开始只是“帮同学补补课”。
就像此刻,他坐在吵吵闹闹的宿舍里,帮林小胖改论文,听赵阳讲篮球赛的战术,看王浩调试代码,窗外是闽大的万家灯火,远处是宸星商超的温暖灯光。
这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生活,或许才是最珍贵的。
阎宸拿起李博导给的文件,翻开第一页,提笔写下标题:
《从鱼丸到金融:一群普通人的课堂》
他知道,这篇报告里不会有复杂的模型,不会有华丽的辞藻,只会写着学生们的提问、商户们的账本、张姐的价格走势图,和那个藏在超市角落里的、闪闪发光的“金融角”。
因为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最好的课堂,从来不在象牙塔里,而在热气腾腾的生活里。
就像最好的金融,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能让老太太看懂理财、让小商户算清成本、让每个人都能在柴米油盐里,找到安稳和希望的温度。
写完最后一个字,阎宸抬头看向窗外,宿舍的灯亮着,远处的超市也亮着,像两颗互相守望的星星。
他笑了笑,合上笔记本。
明天,开始军训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dae0-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