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小学收费标准:只收十五块教材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二章:小学收费标准:只收十五块教材费

 

宸星小学的招生公告贴出来那天,福州教育圈炸了。

公告是用最普通的A4纸打印的,贴在企业园门口的公告栏上,字里行间却藏着一颗炸弹——“宸星小学,面向企业园及周边社区招生,学费全免,仅收取每学期十五元教材费,包含书本、校服、午餐、课后托管及兴趣班费用。”

十五块?!

要知道,福州最便宜的私立小学,一学期学费也要五千,还不算校服、午餐这些杂费。宸星小学不仅免了学费,连兴趣班都包了,这简首是“白送”!

第一个冲到公告栏前的是王建国的妻子。她攥着儿子的入学通知书,反复确认上面的“十五元”,手都在抖:“老王,你快看!真的只要十五块!连画画班、钢琴班都不用额外交钱!”

王建国刚从商超下班,累得满头大汗,看到公告却瞬间精神了:“我就说阎总靠谱!咱儿子总算能上好学了!”

他们夫妻俩以前总为孩子上学发愁——公立小学太远,私立的又太贵,每次路过那些挂着“精英教育”牌子的学校,都只能远远看着。现在,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学校,还便宜得不敢相信。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到了周边的七个社区。

居民们涌到企业园门口,围着公告栏议论纷纷。

“这学校靠谱吗?别是骗子吧?”

“怎么不靠谱?你没看教学楼?比区重点小学还气派!”

“我听商超的员工说,老师都是从市重点挖来的,校长还是以前的省特级教师!”

“十五块……连买本字典都不够,他们图啥啊?”

质疑声不少,但更多的是期待。尤其是那些住在老旧小区的家庭,孩子上学一首是头等难题,宸星小学的出现,像一道光照进了他们的生活。

招生办的电话被打爆了,三天就收到了三百多份报名表,远超计划的一百个名额。负责招生的老师看着堆积如山的报名表,犯了难:“阎总,报名的人太多了,要不要提高点门槛?比如只招企业园员工的孩子?”

阎宸正在看小学的课程表。表上除了语文、数学这些基础课,还列着“自然课”“手工课”“户外探索课”,甚至还有“情绪管理课”——教孩子们怎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不用提高门槛。”他指着课程表上的“混龄班”,“把班级改成混龄制,每个班多收二十个孩子,老师不够就再招,工资开高点,总能招到好老师。”

“可这样一来,成本又要增加了……”老师小声说。光是聘请名师和采购教学设备,己经花了近千万,再扩招,恐怕会亏得更多。

“钱的事不用你们操心。”阎宸笑了笑,“建学校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让更多孩子有学上。”

他想起穿越前,老家有个邻居家的女孩,因为家里没钱,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去打工,每次过年回家,眼神里都带着和年龄不符的疲惫。那时候他就想,要是有一所不用花钱的好学校,该多好。

现在,他有能力了。

扩招的消息传出去,没报上名的家长喜极而泣。住在隔壁社区的张阿姨,孙子因为户口问题没法上公立小学,正愁得睡不着觉,听说能扩招,连夜带着户口本赶来报名:“阎总真是活菩萨啊!我们家孙子终于能上学了!”

开学那天,宸星小学的校门口比幼儿园开园时更热闹。

一百八十个孩子背着崭新的书包,穿着统一的蓝色校服,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走进校园。校服是阎宸特意让人定制的,用的是最透气的棉料,夏天不闷汗,冬天能加内胆,连袖口都缝了耐磨的补丁——他知道,孩子的衣服总是磨得快。

教室里,课桌椅是可调节的,能从一年级用到六年级;黑板是智能的,能播放动画,也能手写板书;每个教室后面都有一个“图书角”,堆满了绘本和科普书,孩子们可以随便拿来看。

第一节课是语文课,老师没讲拼音,而是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宸星小学的由来》,故事里,有个叫“小宸”的少年,因为小时候没上好学校,长大后建了一所“所有人都能上的好学校”。

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纷纷举手:“老师,小宸是不是阎总?”

老师笑着点头:“是啊,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阎总的心意。”

课间操时间,操场上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孩子们跟着老师做着自编的“机器人操”,动作笨拙却认真,引得旁边幼儿园的小朋友趴在栏杆上,拍着小手加油。

午餐是在和幼儿园共用的食堂吃的。营养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准备了不同的饭菜——一年级的孩子吃的是切碎的肉丸和软米饭,高年级的则多了些粗粮和青菜。每个孩子的餐盘里,都有一个用胡萝卜雕刻的小星星。

“妈妈,今天的饭有星星!”一个小女孩晚上回家,举着空餐盘对妈妈说,眼里闪着光。

她的妈妈是商超的收银员,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忽然红了眼眶。她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女儿能好好上学,现在,这个心愿在宸星小学实现了,只花了十五块钱。

消息传到教育局,局长亲自来视察。看着窗明几净的教室、营养均衡的午餐、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他握着阎宸的手说:“阎总,您做了我们想做却没条件做的事啊!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阎宸只是笑了笑:“能让孩子们好好上学,比什么都强。”

夕阳西下,孩子们排着队走出校门,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画——画的是宸星小学的操场,上面有太阳,有云朵,还有一群笑着奔跑的小人。

阎宸站在门口,看着这些画,心里忽然很踏实。

他要的从来不是“百年名校”的虚名,只是这些简单的瞬间——孩子的笑声,家长的安心,还有那句稚嫩的“老师,明天还能上画画课吗”。

这些,比任何锦旗和奖状,都更让他觉得值得。

夜色渐深,小学的办公室还亮着灯。老师们正在备课,讨论着怎么把“自然课”上得更有趣,怎么让害羞的孩子敢举手发言。

阎宸知道,这只是开始。

以后,会有更多孩子走进这所学校,在这里读书、成长,带着“十五块钱的温暖”,走向更远的地方。

而他,会一首守在这里,看着他们长大。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dae0-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